比索契更省錢,比東京更賺錢,為何北京冬奧會如此成功?
北京冬奧會,注定是一場備受矚目的奧運會。
據(jù)美國探索傳媒公司(Discovery)透露,北京2022年冬季奧運會開幕后,該公司的Discovery流媒體用戶訂閱量迅速上升,與2018年韓國平昌冬奧會同期相比增加了整整8倍。
然而,新冠疫情的肆虐,又令此次奧運會每一步都走得格外艱難:
疫情防控的種種措施,醫(yī)療保障的種種支出,讓此次奧運會注定要比以往承擔更多的費用;賽場上虛位的坐席,園區(qū)內(nèi)稀少的游客,意味著此次奧運會的整體收入將會受到嚴重影響。
在這樣逆境中舉辦的奧運會,是否能夠戰(zhàn)勝重重困難實現(xiàn)正向的收益?
新冠疫情下的“奧運賠錢路”
2020年,由于疫情的肆虐與國境的封鎖,世界各國幾乎全都陷入了癱瘓的狀態(tài)。
沒有人愿意在這個時候冒著生命危險,前往別國參加一場運動比賽。
原計劃于2020年舉行的日本東京奧運會被迫延期。面對這樣的窘境,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不禁感慨道:延期舉辦奧運會將會是“極其復雜的挑戰(zhàn)”。
即便運動健兒和相關人員不來,日本的資金消耗仍在繼續(xù)。
新建的場館需要養(yǎng)護,購置的設施需要檢修,招募的人員需要工資,預訂的酒店需要處理,各項繁瑣的事務讓整個日本承受了極大的經(jīng)濟負擔。外界普遍預測,奧運延期對日本造成的直接經(jīng)濟損失不低于60億美元,單是這一年內(nèi)的場館維修費用便會高達28億美元。
2021年7月3日,東京奧運會開幕式終于在日本國立競技場舉行??墒侨毡镜摹皧W運賠錢路”,并沒有在這一天劃上句號。防疫費用的增加,門票收入的消失,外來游客的減少,成為壓垮東京奧運會的三座大山。
為了保證運動健兒和相關人員免受新冠疫情的侵害,東京奧運會需要比以往奧運會承擔更加高昂的醫(yī)療防護費用。在奧運會半個月的時間里,日本每天都要投入300個醫(yī)生和400個護士做好檢疫和治療等工作。
然而,再高的衛(wèi)生支出也無法讓人們克服對疫情的恐懼。東京奧運會賽場的觀眾席,依然空空如也,而那原本能成功出售的448萬張門票,最后全都爛在了售票臺里。
在當初東京申奧成功之時,日本滿心歡喜地計劃靠著此次奧運會刺激本國消費,實現(xiàn)奧運繁榮,借此獲得高于門票收入數(shù)十倍的經(jīng)濟增長。
然而,一切都落空了:旅游、航空、餐飲、地產(chǎn)等行業(yè)的收入,因為新冠疫情的原因不僅沒有任何增加,反而比之平時還大幅下降了。
2021年,日本所有關于“奧運創(chuàng)收”的美夢,都在落幕式的那一天淪為泡影。
據(jù)公開資料顯示,東京奧運會總投入136億美元,直接收入為72億美元,虧損高達64億美元。若是加上整體經(jīng)濟上的投入和回報,日本將成為歷屆奧運會之中虧錢最多的國家。
預算最低的北京冬奧會
冬季奧運會往往比夏季奧運會更容易虧損。
世界上基礎設施完善的地方冰雪資源匱乏,而冰雪資源豐富的地方基礎設施又極度落后。在兩難之下,歷屆冬奧會舉辦國往往都選擇了后者。
這無疑讓它們必須在場館修建、設施購置等方面比夏季奧運會投入更多的金錢?!岸瑠W劣勢”就此形成。
2014,俄羅斯選擇在索契舉辦第22屆冬奧會。這個冰天雪地里的邊境小城,在蘇聯(lián)解體后經(jīng)濟水平嚴重衰退,基礎設施損毀嚴重,直到2007年其經(jīng)濟仍然沒有恢復到20世紀80年代的世界平均水平。
為了在這樣一個落后的城市舉辦冬奧會,俄羅斯投入高達500億美金的實際費用,其中,有64億美金專門用于奧運場館的建設。
2022年的中國面對著“冬奧劣勢”和新冠疫情的雙重考驗。當世界所有人都以為北京冬奧將會超過索契冬奧會成為歷史上開銷最大的奧運比賽時,中國卻給出一份世界近十年來最低的奧運預算。
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顯示,北京冬奧會直接預算總共有兩項:賽事編制預算約為15.6億美元,場館建設預算約為15.1億美元,合計只有30多億美元。這個預算是2018年平昌冬奧會的1/5,是2014年索契冬奧會的1/15。
我國能用極低的成本順利舉辦這次冬奧會,完全得益于“節(jié)儉辦賽”的核心理念。
2008年,我國選擇在北京舉辦夏季奧運會;而2022年,我國再次選擇在這座發(fā)達的城市舉辦冬季奧運會。像北京這樣的“雙奧城”,世界上僅此一個。
中國之所以做出這樣的選擇,主要是出于對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考慮。
08年奧運會讓北京成為了全國競賽場館最多的城市。在奧運結束后,這里仍然有多達25座賽時場館得到了保留和使用。
此次冬奧會在北京賽區(qū)的13座場館中,共有11座是08年奧運會的遺產(chǎn),包括“鳥巢”、“水立方”與五棵松體育館等知名場館。
由于良好的保養(yǎng)與維護,它們稍加改造就能夠立刻投入使用。這為本次冬奧會節(jié)省了接近一半的場館建設費用。
在硬件設施方面,中國也將節(jié)儉的精神貫徹到了極致。
各國體育比賽結束后,器材和設施的處置成了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尤其是奧運比賽這類大型賽事所留下的硬件設施,每年都要花費接近幾億甚至幾十億進行維修和養(yǎng)護。巨額的開支讓許多國家不堪重負,直接選擇廢棄這些硬件設施。
而本次冬奧會充分吸收了以往賽事的經(jīng)驗,場館內(nèi)的硬件設施不再采用直接購買的方式獲得,而是通過向先進器材企業(yè)租賃來滿足賽時需要。這不僅節(jié)省了30%以上的硬件購買成本,更省去了日后維修折損的超高費用。
疫情困境中的超高收入
自1984年尤伯羅斯讓奧運會盈利起,門票收入便一直是奧運會的三大直接收入之一。
2000年舉辦的悉尼奧運會被世界譽為“史上最賺錢的奧運會”,這屆奧運會總收入共計25.5億澳元,其中,門票收入便高達6.58億澳元,占了整場奧運會收入四分之一。
可惜今年舉辦的北京冬奧會注定與門票收入無緣。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本次冬奧會只對國內(nèi)觀眾定向開放,其上座率與往屆奧運會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但也正是由于世界各地的游客無法前來北京一睹奧運盛況,電視與互聯(lián)網(wǎng)的轉播成為了他們彌補遺憾的唯一方式。
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有超過1億觀眾在視頻平臺收看北京冬奧的開幕式和比賽;即便是在沒有任何冬奧項目的澳大利亞,仍有大約40%的人口通過轉播關注著此次奧運盛會。
有研究機構預計,北京冬奧會轉播收入將突破11億美元,遠超2018年平昌冬奧會的9億美元和2014年索契冬奧會的8億美元。北京冬奧會或將成為史上轉播權最有價值的奧運會。
北京冬奧會超高的關注度,吸引了無數(shù)優(yōu)質(zhì)企業(yè)參與贊助。
北京冬奧組委近日發(fā)布《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經(jīng)濟遺產(chǎn)報告(2022)》顯示,除了14家奧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外,北京冬奧會已簽約45家贊助企業(yè),其中官方合作伙伴11家,官方贊助商11家,官方獨家供應商10家,官方供應商13家。
而早在2021年7月,北京冬奧組委就通過對照歷屆冬奧會贊助收入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北京冬奧會市場開發(fā)可實現(xiàn)的贊助收入,已經(jīng)超過了以往歷屆冬奧會的同類數(shù)據(jù)。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始,中國一直都是全球贊助商最好的選擇。
當2021年日本奧運會的吉祥物玩偶仍在倉庫里落灰時,北京冬奧會的吉祥物“冰冰墩”早已火爆全球。不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所有店鋪都處于脫銷的狀態(tài)。
在北京王府井特許專賣店門口,每天太陽還未升起就有無數(shù)人排起了近百米的長龍。他們頂著-5°C的低溫苦等5、6個小時,為了就是能在斷貨前買到一個“冰墩墩”。
在一“墩”難求的世界級現(xiàn)象為全球媒體關注報道之際,中國憑借著以“冰墩墩”為代表的奧運周邊獲得了極為可觀的經(jīng)濟收入。據(jù)山西證券預測,2022年北京冬奧會特許商品收入將突破25億元人民幣。
奧組委的收支數(shù)目能夠記錄一場奧運會的賬面盈虧,卻無法衡量一場奧運會對國家經(jīng)濟的真正影響。
在籌辦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的四年里,我國被奧運題材推動的相關產(chǎn)業(yè)就有50多個。這場冬奧會是我國冰雪行業(yè)快速發(fā)展的催化劑,是我國數(shù)字貨幣流通的試驗場,是我國綠色能源的體驗館,也是我國未來碳中和時代的投資風向標。
它所帶來的不是幾億美元的直接收入,而是對于整個中國多方位的推動和改變。當疫情結束,經(jīng)濟恢復,這些提前點下的棋子將為我國帶來千百億的回報。
作者:劉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