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第一回解讀2
書接上回,美猴王揚帆過海,風兒將他送往南贍部洲——也就是后來的大唐所在地。
南贍部洲的海岸有一群漁人,美猴王便怪模怪樣地將他們嚇跑,又捉住了一個沒來得及跑的,將他的衣服扒下來穿上,正式開啟了美猴王的南贍部洲尋仙之旅。

(書中并沒有詳寫美猴王在南贍部洲學人理的生活,86版優(yōu)秀且經(jīng)典地補上了這一過程。)
可惜,那時南贍部洲都是一群只為名利之人,一個為了自己而活著的人都沒有,又怎可能有得道成仙者呢?無奈之下,美猴王只好再次起航,離開了南贍部洲。特別的,作者為南贍部洲的人民寫了一首詩:
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
騎著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擔勞碌,何怕閻君就取勾?
繼子蔭孫圖富貴,更無一個肯回頭!
本來寫了很多,想想還是刪了(大白話,大家都能看懂)這首詩是對普通人一生為了功名利祿而不顧生命健康,為之辛苦奔波,爭斗不休的辛辣諷刺,和修行人的與世無爭形成鮮明的對比,為佛祖?zhèn)鹘?jīng)做鋪墊。都說西游記有內(nèi)涵,看了這首詩,我想大多數(shù)人都會去思考一下人生,然后該干嘛干嘛吧。
說起來,十年前貌似十分流行用陰謀論曲解西游記,近年這股風氣好像又起來了??吹嚼系粞赖年幹\論解西游的視頻請把這首詩帖在彈幕和評論區(qū)[滑稽]。
結(jié)合現(xiàn)實,我們探討了關(guān)于“爭名奪利幾時休”的內(nèi)涵與這首詩的用法,現(xiàn)在我們回到《西游記》。美猴王并未在南贍部洲找到仙人,但他真的沒有一點收獲嗎?顯然不是的。南贍部洲之旅,美猴王開始穿人衣(漁夫:。)學人禮,說人話,象征著一個人從嬰兒成長為少年、青年,是他漸漸“進化成人”的成長的過程。美猴王以前僅是一只猴子,只有真正的“成人”,才能正式開啟他的修心之旅。(假如猴王直接前往西牛賀洲,樵夫就會看到一只赤身裸體、說著禽言獸語的猴子)所以說猴王是天產(chǎn)石猴,運氣很好,在正式開始修行前先有這么個教學關(guān)卡幫他打打補丁,體現(xiàn)了運氣在做大事中的重要性。
猴王運氣又很好,風兒將他準確地送往了有神仙的西牛賀洲。他逛著逛著,逛到了一座青翠的山上,突然聽到一個樵夫在唱歌:
“觀棋柯爛,伐木丁丁,云邊谷口徐行。賣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蒼徑秋高對月,枕松根,一覺天明。認舊林,登崖過嶺,持斧斷枯藤。收來成一擔,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無些子爭競,時價平平。不會機謀巧算,沒榮辱,恬淡延生。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p>
【觀棋柯爛】運用了《述異記》的典故,大致是晉王質(zhì)去砍樹,看到幾個仙人在對弈,仙人給了他一個棗核讓他含著。等他看完棋發(fā)現(xiàn)斧柯已經(jīng)爛了,回去后世上已過百年。經(jīng)典的“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和圍棋“爛柯杯”也是運用了這個典故。
另外,今年爛柯杯和亞運會選拔期間由毒奶菇解說的棋局柯潔大多沒贏,這也是一種意義上的【觀棋柯爛】。
這首歌講述了歌者與世無爭、自由自在的生活,與南贍部洲人民形成了鮮明對比。猴王聽了大喜:《黃庭》乃道德真言,我找到仙人了!上前一問才知道,原來這樵夫只是神仙的鄰居,這首歌是神仙教他的。樵夫給猴王指了路,【猴王用手扯住樵夫道:“老兄,你便同我去去。若還得了好處,決不忘你指引之恩?!遍苑虻溃骸澳氵@漢子,甚不通變。我方才這般與你說了,你還不?。考偃粑遗c你去了,卻不誤了我的生意?老母何人奉養(yǎng)?我要斫柴,你自去,自去!”】
樵夫這段是運用了六祖慧能的典故,不過,從這里可以看出樵夫也并非完全放下世俗之心,沒有六祖慧能的悟性。另外,樵夫與神仙為鄰,口中也唱著神仙教的《滿庭芳》,卻始終不肯修道,為什么呢?因為他還要砍柴,還要照顧老母,他的生活條件決定了他不能像猴王一樣馬上投往神仙進行修行?;剡^來想想,南贍部洲真的沒有神仙嗎?真武大帝就一直管著南贍部洲呢。有的“爭名奪利”之人或許并不想犧牲健康,爭名奪利,不是不想修行,但不爭一下活不下去。
猴王告別了樵夫,投奔仙人去了。(話說我一直很好奇猴王這一路上的錢是哪來的)
ps:關(guān)于樵夫所說的【見今還有三四十人從他修行】和后文的猴王吃了七年桃,《西游原旨》的說法是“七日來復(fù)”之意,不過有人說這是過度解讀。其實,縱觀全書,作者對佛道的理解程度大致是懂很多,但不精;而《原旨》誤認為西游作者是丘處機,所以西游一字一句皆有深意;故《原旨》難免有過度解讀。不過,“七日來復(fù)”作者是肯定知道的,我覺得就是故意這么寫;就算是過度解讀,作者寫時并沒這么想,那也解釋得通,反正對劇情沒影響這么理解也不是不行[滑稽]。
另外,有一種說法是這個樵夫盤古。(我還是覺得秦始皇更靠譜)
猴王順著樵夫指的路走,果然來到了【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靈臺方寸和斜月三星都是指心,也有一種說法靈臺方寸是個“尋”字,拼起來就是“尋心”。有人說,“靈臺方寸山”就是“靈山”,因為都在西牛賀洲,名字很像,而且都有青松白鶴什么的,而菩提祖師自然就是如來了。不過青松白鶴花果山也有?。ㄋ闶俏饔蚊奖貍渚拔锪耍?,而且靈臺方寸山與靈山的時間流逝速度不一致,所以我認為這個說法不夠嚴謹。
猴王看見一個道童:
騖髻雙絲綰,寬袍兩袖風。
貌和身自別,心與相俱空。
物外長年客,山中永壽童。
一塵全不染,甲子任翻騰。
注意看,【永壽童】。還記得猴王尋仙的目的是什么嗎?是為了長生不老,現(xiàn)在他找對地方了。道童已經(jīng)證悟了心相俱空。道童都有這么高的修為,那接下來的菩提祖師當然更不得了了。
作者對道童的外貌描寫雖然是道士,但是對其修為,卻用了佛家的心相俱空,作者佛道一家的觀念,從道童開始就流露了出來。
猴王上前搭訕,那童子說祖師早就知道他要來了,就領(lǐng)他進去了。祖師代表道心,猴王代表人心,說明道心和人心是能互相感應(yīng)的。
進了三星洞,只見菩提祖師:
大覺金仙沒垢姿,西方妙象祖菩提。
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
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
與天同壽莊嚴體,歷劫明心大法師。
(封神把這段贊詩抄給準提道人了)
可以看出,菩提祖師長得是很三教合一的:三三行、自然等是經(jīng)典道教用詞,大覺金仙、空寂等是經(jīng)典的佛教用詞(所以別問為什么孫悟空是道家出身卻成佛了,菩提祖師壓根兒不是道教的)。
猴王一看見祖師,立馬開始磕頭:“師父!師父!我弟子志心朝禮,志心朝禮!”祖師問:“你是哪兒來的?”猴王答:“東勝神州傲來國花果山?!比缓笞鎺熅团耍骸安娉鋈?!這貨是個騙子,怎么能修道!”猴王連忙解釋了一番,祖師才將他留下。這段是為了引出修行中誠的重要性。
祖師又問:“你姓什么?”猴王答:“我無性。”這里是運用了五祖弘忍的典故,不過每次看到這一段,我還是先想到這個:

這也是引出了“性”的重要性。心與性是有區(qū)別的,心是人的意識,性是人的本性,這倆都是修行不可少的。
祖師糾正了石猴,石猴告訴祖師自己沒有父母,是石頭里蹦出來了(這可以看出石猴在出世前是有意識的)。祖師暗喜:“這猴子是天生地養(yǎng)的,是個修行的好料。”他就非常玄學地給猴王起了個姓“孫”,又根據(jù)“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給猴王起名叫“悟空”,從此以后美猴王就叫“孫悟空”了?。硗猓@個“如”大概率不是如來的“如”)
作者贊道:【鴻蒙初辟原無性,打破頑空需悟空】。
這個是化用了“鴻蒙初辟本無性,打破冥頑需悟空”,意思就是開天辟地之初產(chǎn)生的石猴具有先天之真性,打破愚昧就必須領(lǐng)悟大道,必須是我猴哥[滑稽]??梢钥闯觥段饔斡洝芬矎膭e的地方搬來了不少東西,很多人都說《封神演義》抄襲了《西游記》七十多首贊詩,其實按當時說法那叫“用典”,是很合法的,只是《封神》搬得比較生硬。
章回名:靈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靈根就是心的根本,你感知到了萬物,萬物才會從心里流出;心性和靈根講的其實差不多是一個東西,必須經(jīng)過修行才能領(lǐng)悟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