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組織樣品的采集、制備與保存-上海液質檢測平臺
植物組織樣品的采集首先是選定有代表性的樣株。如同土壤樣本的采集方法,在田間按照一定路線多點采取組成平均樣品。樣株數(shù)目應視作物種類、株間變異程度、種植密度、株型大小或生育期以及所要求的準確度而定,一般為10~50株。從大田或試驗區(qū)選擇樣株要注意群體密度、植株長相、長勢、生育期的一致。過大、過小和遭受病蟲害或機械損傷以及田邊、路旁的植株都不應采集。如果為了某一特定目的,例如缺素診斷采樣時,則應注意樣株的典型性,并且要同時在附近地塊另行選取有對比意義的正常典型樣株,使分析結果能通過比較說明問題。用于營養(yǎng)診斷測定的樣品采集還要特別注意植株的采集部位和組織器官及采樣時間。
采集的植株如需要分不同器官(如葉片、葉鞘、葉柄、莖、果實等部位)測定,需要立即將其剪開,以免養(yǎng)分運轉。剪碎的樣品太多時,可在混勻后用四分法縮分至所需要量。用于營養(yǎng)診斷分析的樣品還應盡可能立即秤量鮮重。
采集的植株樣品是否需要洗滌應視樣品的清潔程度和分析要求而定。一般微量元素的分析和肉眼明顯看得見或明知受到施肥、噴藥污染的樣品需要洗滌。植物樣品應在剛采集的新鮮狀態(tài)沖洗,否則一些易溶性養(yǎng)分(如可溶性糖、鉀、硝酸根離子等)很容易從已死亡的組織中洗出。一般可以用濕棉布(必要時可沾一些很稀的,如1mg·L-1的有機洗滌劑)擦凈表面污染物,然后用蒸餾水或去離子水淋洗1~2次即可。
一般測定不容易起變化的組成分用干燥樣品較方便。新鮮樣品應該立即干燥,減少體內因呼吸作用和霉菌活動引起的生物和化學變化。植物樣品的干燥通常分兩部先將鮮樣在80~90℃烘箱中鼓風烘15~30min(松軟組織烘15min,致密堅實的組織烘30min),然后降溫至60~70℃,逐盡水分(詳見12.5植物水分、干物質的測定)。
干燥樣品可用研缽或帶柄刀片(用于莖葉樣品)或齒狀(用于種子樣品)的磨碎機粉碎,并過篩。分析樣品的細度應視稱量的多少而定,通??捎脠A孔直徑為0.5~1mm篩,稱量少于1g的樣品最好過0.25mm甚至0.1mm篩。樣品過篩后須充分混勻,保存于磨口的廣口瓶中,內外各貼放一樣品標簽。樣品瓶應置于潔凈、干燥處。若樣品可能需要保存很長時間,樣品應該先進行滅菌處理(如用γ射線),然后置于聚乙烯塑料瓶或袋中封口保存。
樣品在粉碎和儲藏過程中,又會吸收空氣中的水分。所以,在精密分析稱樣前,還須將粉碎的樣品在65℃(12~24h)或90℃(2h)再次烘干,一般常規(guī)分析則不必。稱樣時應充分混勻后多點采取,這在稱樣量少而樣品相對較粗時更應該特別注意。
用于微量元素分析的樣本采集與制備應該特別要防止可能引起的污染。例如在干燥箱中烘干時,應該防止金屬粉末的污染。用于樣品采集和粉碎樣品的研磨設備應該采用不銹鋼器具和塑料網(wǎng)篩。如要準確分析鐵,最好在瑪瑙研缽上研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