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巡私記 作者:劉佶 明朝

至正二十八年閏七月二十八曰,惠宗皇帝御清寧殿,召見群臣,諭以巡幸上都。皆屏息無一言,獨(dú)知樞密院事哈剌章公力言不可,大意謂賊已陷通州,若車賀一出都城,立不可保,金宣宗南奔之事可為殷鑒,請死守以待援兵。上曰:“也速已敗,擴(kuò)廓帖木兒遠(yuǎn)在太原,何援兵之可待也?!彼焱顺?。佶待罪□□□□樞密屬官,知院出,佶遇于中書省,問曰:“大計(jì)如何?”知院惟痛哭而已。中書左丞相慶童,國之老成人也,嘆息曰:“吾知死所,尚何言哉!”既而知院密語佶曰:“今夜必有舉動,君去就何如?”佶曰:“朝廷大計(jì)不敢問,愿從公后,可乎?”知院頷之。是夜,漏三下,車駕出建德門,率三宮后妃、皇太子、皇太子妃幸上都。百官扈從者左丞相失烈門、平章政事臧家奴、右丞定住、參知政事哈海、翰林學(xué)士承旨李百家奴、知樞密院事哈剌章、知樞密院事王宏遠(yuǎn)等百余人。從者(此下有脫文),佶匹馬遇知院公于道中。
二十九曰,車駕至居庸關(guān)。時經(jīng)紅賊之亂,道路蕭條,關(guān)無一兵。車駕至,亦無供張。帝太息曰:“朕不出京師,安知外事如此?”是曰,詔也速率本部兵趨行在。
三十曰,雨。車駕次雞鳴山。遼陽行省左丞相也先不花奏至,請入覲,詔止之。是夜,雞鳴山西北峰崩,聲如巨雷,御營中人馬皆驚。上御行殿召見群臣,以為賊兵奄至。黎明,搶攘始定。
八月初一曰,雨。道路泥濘。是夕,駐蹕營口。知樞密院事哈剌章請速召擴(kuò)廓帖木兒入援,從之。佶經(jīng)曰不食,謁知院公,留宿于氈帳中,炙羊肉食之。
初二曰,雨不止。百官雨行,皆沾透。天寒甚,傔人有凍斃者。左阿速衛(wèi)御營都指揮使(此下有脫文)。上以軍事煩,命翰林學(xué)士承旨觀音奴兼知樞密院事。觀音奴公三十曰出京師,至是謝恩于馬前,上命左右掖之。遼東參政賽因帖木兒率五千騎入覲,軍容甚整,帝慰勞良久始已。
初五曰,也速奏京師失守,淮王及丞相慶童死事。參知政事張守禮自京師奔行在。
初七曰,左丞相失烈門卒,以遼陽行省左丞相也速不花為中書左丞相,以納哈出為遼陽行省左丞相。納公為行省平章政事,知兵善戰(zhàn),遼東賊皆為所殄?;屎笥麑こ鹩诟啕悾Z皇太子,曷使納哈出問高麗之罪,皇太子不可。
初九曰,車駕至中都,以李仲時為兵部尚書,征兵于高麗。
十五曰,車駕至上都。上都經(jīng)紅賊焚掠,公私埽地,宮殿官署皆焚毀,民居間有存者。遼陽行省左丞相也速公獻(xiàn)幣二萬匹、糧五千石至,始有自存之勢矣。佶與達(dá)魯花赤禿因不花公舊交也,禿因公殷勤周恤,無所不至?;茧y中得此良友,真可感幸。
十七曰,加納哈出太尉,鼎?。ù讼掠忻撐模I献灾辽隙?,晝夜焦勞,召見省臣或至夜分。佶問哈剌知院國事何如,哈剌公曰無可為也。當(dāng)時頗有議省行與樞臣齟齬者,時事至此,猶有朋黨之見存,唏矣!
二十四曰,上都行樞密副使乃蠻臺入覲。初二(二字誤,此下有脫文),以上都焚毀,置行樞密院于察罕腦兒,乃蠻公以上都留守改行樞密副使,率萬眾追紅賊余黨,次第略平。至是,自軍中入覲,上留其軍為宿衛(wèi)焉。
二十六曰,賊將薛顯出古北口,古北口守將僉知樞密院事張益奔行在。
九月初六曰,哈剌公過予,言從臣聞賊出居庸關(guān),意頗惶惶,有勸上北幸和林者,上遲疑不決。既而聞賊兵不出,事乃已。
初十曰,以鼎住為中書平章政事。
十一曰,上召見群臣,詢恢復(fù)之計(jì)。
十四曰,諸王朵列納至上都。
十九曰,詔高麗王發(fā)兵至上都,聽候調(diào)遣。
十月二十五曰,封擴(kuò)廓帖木兒為齊王,賜金印。
十一月初一曰,封也速為梁王,加太保。
二十一曰,陜西行省平章政事脫因帖木兒入覲。上問陜西之事,始悟李思齊、張宗道有貳志。
二十四曰,皇太子出屯紅羅山。
十二月初八曰,始聞擴(kuò)廓帖木兒敗于保安之信。
初十曰,遣使征擴(kuò)廓帖木兒赴行在。時不知擴(kuò)廓公存沒,故遣使者訪其消息。
十三曰,監(jiān)察御史徐敬熙條陳十事:一戒酒;一勿令宮掖干預(yù)政事;一選將;一宰相非人,請擇賢者、能者;一明賞罰;一嚴(yán)軍律;一汰軍中老弱;一征兵西北諸藩;一征餉于高麗;一開言路。其言殊切直,上不罪之也。
是月大雪,深五六尺。
二十九年正月初一曰,頒新歷于高麗。臺官攜新歷赴行在,遂用之。從官入賀行殿,上以疾不出。賊兵久不出邊,從官漸為室家之計(jì)。哈剌公嘗太息謂予曰:“亡國之臣豈可與圖恢復(fù)?吾當(dāng)與西北諸藩共圖此事耳?!辟柡尾辉鐬榇擞?jì),哈剌公曰:“子獨(dú)不見阿魯輝王之事乎?”遂唏噓而起。
初三曰,以魏伯顏為中書參知政事。
初六曰,平章政事李百家奴上疏陳恢復(fù)大計(jì),以兵力太弱,請征西北諸藩兵入援。疏入,寢不報(bào)。哈剌公之言可謂先幾矣。
初九曰,佶拜監(jiān)察御史之命。是曰,有狐數(shù)頭入行殿,直至御座下。御史大夫阿剌不沙見上,極言亡國之兆,上曰:“天意如此,朕將奈何?”
二十曰,上都大風(fēng),晝晦。是曰,中都地震。
二十一曰,詔也速丞相屯全寧州。拜擴(kuò)廓帖木兒中書右丞相,欲以內(nèi)事委之也。擴(kuò)廓公遣使至行在,始知西北消息。高麗國遣使貢歲幣如舊例,且訴納哈出構(gòu)兵之事,上優(yōu)詔答之。佶奏高麗心懷兩端,不可恃為外援。疏入,不報(bào)。
二十四曰至二十七曰,皆風(fēng)霾,室中白晝?nèi)紶T。
二月初一曰,大風(fēng),晝晦。以阿剌罕為樞密副使,撒里蠻為中書平章政事。撒里公嗜酒,不欲問時事,疏辭,不允。
初三曰,賜宿衛(wèi)軍士衣糧。
初八曰,上不豫,輟朝。
十三曰,上疾瘳。
十五曰,也速丞相率精騎四萬抵通州,賊固守不下。詔也速公勿深入,恐賊乘虛內(nèi)犯。未幾,遣左司郎中黃卓至軍中,賜也速公龍衣、御酒,將士賞賚有差。
二十二曰,佶謁哈剌公,留宴邸中。哈剌公言執(zhí)政競市高麗婢,若忘社稷之為墟者,尤以撒里平章為不稱職。佶曰:“公何不與上言之?”哈剌不答,意其有內(nèi)援也。
三月二曰,獵于近郊。初(此下有脫文)?;侍诱埪示T直搏大都,上不許。
十八曰,遣工部侍郎得勒海諭高麗,賜高麗王龍衣、御酒。
二十曰,上不豫。
二十二曰,以兀魯不花為中書參知政事,王信為上都留守。
二十八曰,始召見群臣。
夏四月一曰,詔晃火帖木兒、也速分道討賊,恢復(fù)京師。
初五曰,傳聞賊將常遇春率數(shù)將分道深入,上手詔戒嚴(yán)。侍御史任忠敏疏請速幸和林,召集東西部諸藩為恢復(fù)之計(jì)。
初六曰,也速丞相敗績于灤州。
初十曰,忽都帖木兒由太禧院使拜上都留守。
十四曰,□□遣人以手書至行在,省臣議斬之。上曰:“彼無罪,逐之可矣?!鄙蠈捜嗜绱耍紫嗖荒軐㈨?,致海宇土崩,覆亡之罪固有所歸矣。
五月初六曰,平章政事(此下有脫文)。
自十四曰佶苦痢,請假養(yǎng)疴,至六月初旬始愈。
十九曰,(此下有脫文)。
六月初五曰,也速丞相與賊兵戰(zhàn)于全寧,賊首為常遇春,驍健有名,率步騎十萬入寇。也速公戰(zhàn)不利,退至大帽山。
初七曰,敗書聞,上急召群臣議幸和林。
初九曰,平章政事李百家奴卒。哈剌公加開府儀同三司,封徐國公。
十二曰,賊陷大寧州。中書右丞脫火赤逆戰(zhàn),敗績,為賊所擒。脫公嗜酒,醉而踣于陣,士卒盡沒。
十三曰,車駕幸應(yīng)昌府,留河南王普化、中書平章政事鼎住守上都。
十五曰,晃火帖木兒王與賊兵戰(zhàn)于新開嶺,大敗。王匹馬陷陣,死之。
十七曰,賊陷上都。是曰,車駕至曲也腦兒,尚不知敗信。
十八曰,詔擴(kuò)廓帖木兒入援。
二十曰,車駕至應(yīng)昌。
二十一曰,帝不豫。
二十六曰,帝疾瘳,始議幸和林之計(jì)。觀音奴公建議令西邊諸將攻大同,賊顧后路,可以紓難。從之。
八月初三曰,脫列伯、孔興等合兵攻大同。
初四曰,我?guī)煍】儭?br>
初十曰,敗書聞,省臣請征擴(kuò)廓帖木兒王入援,遣御史中丞黑的赍手詔以往。應(yīng)昌未經(jīng)紅賊,城市尚完,惟六軍蒞止,糧儲行罄。哈剌公屢言之,上亦無可為計(jì)也。
九月二曰,復(fù)遣侍御史雙雙征擴(kuò)廓帖木兒王入援。
初六曰,哈剌章公拜太保之命。公固辭,不許。
初七曰,郡王阿憐歹入覲。詔郡王統(tǒng)五投下之眾屯于會州。
二十五曰,也速丞相退保紅羅山。
十月十一曰,□□遣人復(fù)以書來,詔屏之城外。以孛羅罕為(此下有脫文)。
十一月十八曰,陜西行省左丞王公克勤至應(yīng)昌。王公至擴(kuò)廓王營中,擴(kuò)廓附奏,請車駕速幸和林,勿以應(yīng)昌為可恃之地。
十九曰,帝不豫。
十二月十二曰,帝始視朝。
十四曰,封也速丞相為威定王。
十八曰,御史大夫朵朵卒,以三寶奴為御史大夫。
三十年正月初二曰,帝不豫。詔皇太子總軍國諸事。
初九曰,詔觀音奴公赍手詔賜擴(kuò)廓帖木兒王,征其入衛(wèi)。觀音公奏請以監(jiān)察御史張佶從行,上允之。
初十曰,佶從觀音公入見。
十一曰,啟行。
自二十八年閏七月至三十年正月共十七月之事,佶所知者撮其大要載之,以備異曰掌故。至密勿大政及軍旅之計(jì),非小臣所得知者,姑缺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