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述評|民心工程要著眼“最關心最迫切”

屠瑜/文
上海從2020年起,圍繞舊改、教育、醫(yī)療等老百姓最關心、最迫切的問題,連續(xù)推進16項民心工程,加快破解“老小舊遠”等突出民生難題。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上一輪民心工程(2020—2022年)多個項目順利完成。
在中心城區(qū),成片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全面收官,黃浦江、蘇州河兩岸公共空間品質持續(xù)提升;在郊區(qū)農村,不斷優(yōu)化的人居環(huán)境,為鄉(xiāng)村振興提“顏”增“質”……3年來,生活在上海的我,深切感受到這座城市變得越來越美,生活品質越來越高。工作在上海的我,也采訪了不少民心工程,見證了一個個難啃的“硬骨頭”,被攻堅克難,一件件民生實事,托起老百姓穩(wěn)穩(wěn)的幸福。
“天下第一難”的舊區(qū)改造,被列為頭號民心工程。從2020年到2022年,我連著三年采訪虹口和黃浦的舊改。如果不是采訪,我想不到,三代人擠在十幾平方米的逼仄陰暗空間里,沒有獨立廚衛(wèi),一家人吃飯都沒有一起坐的地方,只能換著吃;七八十歲的老人,每天還要爬上爬下陡峭的木樓梯,木樓梯窄得都沒有一只腳寬,不小心摔下來摔成骨折都至少有三次……
他們很多人盼星星盼月亮,盼了一輩子,終于盼到了舊改的陽光照到頭上。但是,短暫的喜悅后,煩心事又緊隨而來,拿房子劃算還是拿錢劃算?兄弟姐妹反目怎么辦?違建面積如何界定?……我看到,征收工作人員和居委干部不厭其煩地講解政策,調解矛盾,幫忙找房搬家。雖然會有不被理解的委屈,但他們還是覺得用辛苦付出能換來百姓安居,再苦再累也值得!
住房條件是衡量生活品質的重要標尺之一。和舊改一樣,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工程,這一民心工程也是改善老百姓住房條件的重要手段,但具體實施時,也考驗著基層的智慧和決心。
長寧大孚小區(qū)一樓的陸阿姨告訴我,原本她不同意裝電梯,后來居民區(qū)黨總支副書記張維娜多次上門溝通,用心傾聽她的訴求,只要是合理的總會盡量幫忙協(xié)調。比如,她擔心裝電梯時會有灰塵飄進屋內,居委會就幫她裝上防塵紗窗;她身體不好,居委會就經常關心她,她終于被打動了。張維娜說:“加裝電梯就是做人的工作,我們對于每一張反對票都要認真對待?!?/p>
一江一河,是上海最美麗的水系“項鏈”。黃浦江兩岸公共空間建設工程和蘇州河兩岸公共空間建設工程,這兩項民心工程都在圍繞“一江一河”做好水文章。我的朋友吳先生,在蘇州河沿岸上班,所以一直會去跑步,最初沿岸跑道只有一小段,后來連起來的路線越來越長。小區(qū)開放了,華政打通了,對岸的蘇河半馬公園也建成了,沿岸文化景點也越來越多。他感慨道:“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上海人,腦子里還依稀留有蘇州河黑臭的記憶,從上海的‘工業(yè)動脈’變成今天的‘生態(tài)動脈’,蘇州河映射了城市理念的變化,也記錄了城市發(fā)展的步伐?!?/p>
開窗就能聞花香、出門就能走綠道、抬腿就能逛公園,這也是遠郊金山張堰鎮(zhèn)甪里村張家埭村民現在的美好生活。去年九月,張家埭人居環(huán)境提升工程啟動。由于宅前地勢低、土質差,村民一開始對改建心存疑慮。村委會先后多次組織大家開會討論,不斷優(yōu)化方案。最后,村民打消疑慮,積極參與自家宅前屋后環(huán)境整治:拆除違建,清理宅后排水溝、亂堆物、畜禽棚,還紛紛騰出了自家后院的自留地和竹園。鎮(zhèn)政府則通過填土抬高地面、鋪設明溝及地下排水管,有效解決了農業(yè)排水和下雨積水等問題。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創(chuàng)造高品質生活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做好民心工程,就是要從老百姓的實際需求出發(fā),通過方方面面不懈努力,讓民心工程件件有著落,讓老百姓樣樣都稱心。
如今,新一輪民心工程三年行動計劃制定工作已經啟動。未來上海在創(chuàng)造高品質生活方面,一定會有更多生動的實踐,新一輪民心工程將繼續(xù)給老百姓帶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來源:新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