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人為什么需要另一半?
今天是七夕節(jié),在我們的文化中,是一個浪漫的節(jié)日。傳說,在這一天,牛郎和織女這對有情人,將要在鵲橋上相會,一解相思之苦。
對于經(jīng)常和人心打交道的精神分析師來說,愛情是再熟悉不過的東西了。稚童未開竅,所以迷于自身的小小天地。而隨著年齡漸長,情竇初開,少男少女,都會慢慢地憧憬著愛情,或者說開始漸漸地不太喜歡孤單一人。

生命總是如此地神奇。男女結(jié)合,繁衍后代。而被繁衍出來的后代,也循著前人的足跡,男女結(jié)合,繁衍后代。人類這個種族,也就因而能夠開枝散葉,走遍地球的各個角落。
青春期開啟的發(fā)育,是人生的重要轉(zhuǎn)折。許許多多的精神心理問題,也常常在這一階段爆發(fā)。這是許許多多成長問題深埋的土壤。幼稚時的沒心沒肺,或者一知半解,在這個時候都會化作朦朦朧朧的似懂非懂。名為“愛情”的種子,在基因里鐫刻,被本能地激活,或美好,或現(xiàn)實(shí)。
男人也好,女人也好,終究是性別身份。雖然這是生理上的真實(shí),但是,情感的指向卻可以超越物理意義。這也是為何人們常常因?yàn)橐恍┦虑槎械絻?nèi)心痛苦的原因之一。人們的內(nèi)心世界總是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影響,從而滋生各種問題。
或許是天性使然,又或許是生物本能,又或許是社會框架的潛移默化。人們總會有一種名為“愛情”的感覺。這種感覺,和許許多多的情感不同。也正因其難以一筆描述,所以具備了無限的內(nèi)涵。無數(shù)歌曲謳歌愛情,無數(shù)演繹作品展示愛情,無數(shù)文人墨客追隨愛情,也有無數(shù)可憐的人兒在愛情里浮浮沉沉。
精神分析師是冷靜的,客觀的,中立的,如同一面鏡子,佇立在真實(shí)和虛幻之間,映照出一段段情感歷程。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每一段故事都值得被聆聽。

愛情,使人牽腸掛肚,也使人悲喜交加。許多人之愛情中被滋養(yǎng),也有許多人在愛情里被壓榨。弗洛伊德提及了“驅(qū)力”。之后,精神分析師慢慢完善了這一個系統(tǒng)。
到了《悥學(xué)》這一脈。我們的觀察,得以從以生物本能為基石的揣度,追溯到以社會框架為核心的符號層次。愛情,是一種社會框架下的合理性。
人為什么需要另一半?
神話故事里有一個浪漫的說法,說是每個人都是折翼的天使。因?yàn)橐簧瘸岚驘o法飛翔,所以注定要覓得另一半,組成完整的翅膀,才能夠翱翔于天空。真是浪漫的說法。但,也是一種將愛情人格化,神話化,理想化的說法。懷著這種憧憬,許多人開始渴慕真愛。
真愛,就是對的另一半。所以,愛情,是一種占有。如果兩個翅膀要能飛翔,那么,兩個翅膀不能差距太大。同時,兩者缺一不可。
但是,人沒有翅膀。神話也好,童話也罷,都寄托了對美好的向往。而輕易地,把自己的心交出去的人,有時換來了真愛,卻有保質(zhì)期。有時換來了真愛,卻不完整。

人們似乎很閑。一百多年的壽命,如果不做點(diǎn)什么,似乎就變得很空。我們的基因里面深深地殘留著原始的本能,這種本能就是延續(xù)自身的欲望。這種本能,是每一個當(dāng)前仍能活躍在地球上的物種必不可少的設(shè)計(jì)。沒有“存續(xù)”的設(shè)計(jì),則不會有當(dāng)前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然而,人們卻又不僅僅是本能驅(qū)使下的野獸。環(huán)境復(fù)雜,獨(dú)木難支。本能延續(xù)過去,而社會框住現(xiàn)在。我們所擁有的有限的自由,使得我們不至于跌落自由的幻想之中。我們的情感,如同一座蔓延的橋,把我們的過去和未來連接。
情感的活動,使得我們不至于死寂,不至于漠然。因?yàn)榍楦?,使得我們可以走過這漫長的歲月。愛情,是本能,也是儀式,更是消耗時光的絕佳良品。同時,愛情的存在,使得人們得以用某種方式互惠互利,凝結(jié)出更強(qiáng)的力量。
歲月悠悠,愛讓時光失色。
人間無趣,情義帶來歡歌。
世事無常,惟愿與君做伴。
生死有命,攜子共度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