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眾心理
眾心里的三個分類:
? ? ? ? 順從:迫于外部壓力而群體趨同但內(nèi)心并不贊同。
? ? ? ? 服從:順從的一種,是指對直接命令的順從(米爾格拉姆的服從實驗)。
? ? ? ? 接納:指內(nèi)星認可社會壓力并在行動上保持一致。
什么情況下容易產(chǎn)生服從:
? ? ? ? 正當?shù)?、近距離的命令者(遠了會降低服從)、遙遠的受害者(如果讓自己操作那服從也會降低)、沒有反抗的榜樣(有反抗的組織或者個人也會減少服從概率)。
? ? ? ? 凡是有兩面,有惡的服從,也有好的服從??傊鹨陨菩《粸?,不以惡小而為之。
變色龍效應(yīng)
? ? ? ? 人們會無意識地模仿他人的動作、表情、口音、乃至呼吸的頻率和情緒。
群體壓力
? ? ? ? 當大多數(shù)人都這樣覺得(或這樣做)時,即使你是正確的,但也會開始懷疑自己,并選擇與群體一樣的態(tài)度或決定。
? ? ? ? 從眾心理,即個體在群體的影響或壓力下,放棄自己的意見或違背自己的觀點使自己的言論、行為保持與群體一致的現(xiàn)象,即通常所說的“隨大流”。而從眾行為,一般指群體成員的跟從群體的傾向行為。即當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行為和意見與群體不一致或與群體中大多數(shù)人有分歧時,會感受到一種壓力,這會促使他采取與群體一致的行為。
? ? ? ??
從眾的影響機制
? ? ? ? 由阿希的實驗延伸得出,從眾的影響機制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源自信息壓力,一種源自規(guī)范壓力。
? ? ? ? (1)信息壓力:經(jīng)驗使人們認為,多數(shù)人的正確幾率比較高,情況越是模棱兩可, 就越是缺乏參照構(gòu)架,人們就越相信多數(shù)人,越從眾。
? ? ? ? (2)規(guī)范壓力:群體中的個人往往不愿意違背群體標準而被其他成員視為越軌者,害怕與眾不同而成為“一匹離群之馬”,遭到孤立,因此采取多數(shù)人的意見。
? ? ? ??
個體因素
? ? ? ? 性別:人們通常認為男性比女性更不容易從眾。但其實事實并沒有這么簡單。研究表明,女性在一些比較男性化或是男性比較擅長的問題(如汽車、足球等)中容易展露出更多的從眾行為,而男性則更容易在一些女性化的話題(如化妝、文學(xué))中表現(xiàn)出從眾。在男女都比較了解的中性問題中,則性別對從眾行為的影響不大。?
? ? ? ? 年齡:從年齡上看,兒童和青少年比成人更容易從眾,這也很容易理解,畢竟前者還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價值觀,容易受到外界聲音的影響。
? ? ? ? 個性特征:個人的能力、自信心、自尊心、社會贊許需要等都與從眾行為密切相關(guān)。一般來說,一個人能力越強,自信心越強,自尊心越弱,對社會贊許及認可的需求越低,對焦慮情緒的處理能力越強,就越不容易產(chǎn)生從眾行為?。在阿希實驗中那25%的堅持己見者正是如此。
? ? ? ? 知識經(jīng)驗:任務(wù)越簡單,人們對它越了解,所掌握的信息越多,判斷就越清晰,就越不容易從眾,反之則越容易從眾,這也是受到了信息壓力的影響。?
文化因素
? ? ? ? 根據(jù)史密斯的實驗,從眾行為的平均發(fā)生率是31%,而比利時的學(xué)生從眾程度則遠遠低于平均值,只有14%,相反,在斐濟的印度教師中,這一數(shù)字則達到了驚人的58%,這一巨大的反差印證了一點,那就是從眾行為在不同文化間有著極高的差異性。在北美及歐洲東北部等個人主義盛行的地方,個人的意見和價值受到極大的推崇,而從眾行為則是負面的,它在這些地方的發(fā)生率僅為25%,而在集體主義至上的地區(qū),或是人與人間相互依存程度較高的地方,比如非洲、亞洲、大洋洲以及南美洲等地,一個人應(yīng)對其所屬的集體表現(xiàn)出絕對的忠誠,因此“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概念十分風(fēng)靡,從眾行為不僅不會被鄙視,甚至還會得到尊重與理解,因此在這些地方從眾率則平均上升至37%。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間并無高下之分,它們間的區(qū)別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更大的背景,讓我們從一個更廣闊的角度去理解從眾行為。
從眾心理的對策
破除權(quán)威定勢:
? ? ? ? 要營造積極、科學(xué)、開放的輿論氛圍。權(quán)威的存在是一種極其正常的現(xiàn)象,但對權(quán)威的過分尊崇和盲目追隨只會帶來惡果。生活中人們對權(quán)威意見的一味順從很容易導(dǎo)致在決策上的重大失誤。因此應(yīng)該破除對權(quán)威的迷信和盲從,不能將權(quán)威的意見均視為圭臬,要放大并重視普通人的貢獻和智慧,這樣自然會百花齊放。
創(chuàng)造自由空間:
? ? ? ? 要培養(yǎng)人們獨立思考、自主創(chuàng)新的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在決策或是商議問題的時候多舉辦交流分享會、辯論會等,鼓勵不一樣的聲音,用多種多樣的形式鼓勵人們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各抒己見,這樣人們的自主思維就會逐漸增強,做到不盲從、有主見、理性化。
轉(zhuǎn)載百度: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B%8E%E4%BC%97%E5%BF%83%E7%9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