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旅游簡介——游遍中國
甘肅省位于中國西北部,地處青藏高原、內(nèi)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的交匯地帶,東接陜西,南鄰四川,西連青海、新疆,北與寧夏、內(nèi)蒙古和蒙古人民共和國接壤。甘肅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相傳人文始祖伏羲氏誕生在天水,黃帝誕生在天水軒轅谷。甘肅位于絲綢之路的黃金路段,歷來成為東西方文化的交融薈萃之地。境內(nèi)保存有數(shù)量眾多、價值珍貴的石窟寺廟、長城關隘、樓閣塔碑、古城遺址和歷史文物。甘肅是一個呈西北-東南向分布的狹長型省份,地形似啞鈴形,東西長達1655千米,南北最寬處530千米,最窄處僅25千米。地貌復雜多樣,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類型齊全,交錯分布,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復雜的地貌形態(tài)可分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區(qū)域:隴南山地、隴中黃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連山地、北山山地。
甘肅行政區(qū)劃
甘肅以古甘州(今張掖)、肅州(今酒泉)兩地首字而得名,簡稱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之西,古代曾有隴西郡和隴右道的設置,故又稱隴?,F(xiàn)全省設6個市(蘭州、天水、嘉峪關、白銀、金昌、武威)、6個地區(qū)(酒泉、張掖、定西、隴南、平?jīng)觥c陽)和2個自治州(臨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
甘肅氣候
甘肅省由于深居內(nèi)陸,大部分地區(qū)氣候干燥,在全國氣候區(qū)劃內(nèi)屬溫帶季風氣候,具有明顯的向大陸性氣候過度的特征。冬季漫長寒冷,雨雪少;春季轉瞬即逝,冷暖變化大;夏季短促,氣溫高,降水集中;秋季降溫快,初霜也來得早。
甘肅歷史
先秦時期,全國分為九州,甘肅省境大部屬雍、梁二州,舊稱“雍梁之地”。漢代在省境置涼州,后設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等10郡。唐代改郡為道,元代始設甘肅行中書省, 明代廢省設司,清代設甘肅布政司。1949年8月26日成立甘肅行政公署。1950年1月8日,甘肅省人民政府成立,甘肅省名沿用至今。
甘肅風土人情
拉卜楞寺每年有七次規(guī)模宏大的宗教法會,其中以正月毛蘭姆法會和七月說法會最為著名。正月毛蘭姆法會意為“祈禱法會”,每年正月初四至十七日舉行。七月說法會在農(nóng)歷六月二十九日至七月十五日舉辦,正式會期是七月初八日。天水是伏羲的誕生地,為紀念這位人文始祖對人類的杰出貢獻,天水市每年在龍誕日(農(nóng)歷五月十三日),都要在天水伏羲廟隆重舉辦“天水伏羲文化節(jié)”。
甘肅購物
酒泉夜光杯出產(chǎn)在酒泉縣,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夜光杯采用的各種玉石材料產(chǎn)于祁連山下黑水河附近,質地優(yōu)良、花紋美觀,各種玉石經(jīng)精工細雕而制成夜光杯,其質地細膩,紋理天然,色彩多變。甘肅洮硯與廣東的端硯、安徽的歙硯及澄泥硯齊名,被譽為中國四大名硯。洮硯石質堅實濕潤,發(fā)墨快而不損毫,保濕利筆,書寫流利,雕鏤玲瓏剔
甘肅交通
近年來,甘肅成功開發(fā)了“絲路快車”專列旅游;蘭州-西寧-拉薩自駕旅游車旅游;西安-蘭州-烏魯木齊-阿拉木圖-伊斯坦布爾橫向跨國游,及越南河內(nèi)-昆明-成都-寶雞-平?jīng)觯y川-包頭-呼和浩特-烏蘭巴托縱向跨國汽車旅游項目。
甘肅景點
甘肅省歷史文物古跡、風景名勝眾多。有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莫高窟,榆林窟、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北石窟寺、南石窟寺、嘉峪關、拉卜楞寺、玉門關等13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然風景名勝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麥積山風景區(qū),還有榆中興隆山、平?jīng)鲠轻忌?、敦煌鳴沙山和月牙泉、蘭州五泉山、嘉峪關、“七一”冰川、甘南草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