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順口溜,還有9天,馬上看!


學習很辛苦,有了這些趣言,大家就可以愉快地將學習深入淺出的進行。利用趣言總結,同學們記憶是很深刻的。

題不在多,會做就行,問不在難,要問才靈。斯為解題,唯君者傾。
條條定理熟,個個概念清。常常有人幫,天天無惰性。
受力分析,可以明運動,想情景。無亂猜與臆斷,無死記與硬背。
推理要清晰,分析應合理,智者云:“何難之有?”
物理學習口訣:
概念規(guī)律含糊,粗看題,憑印象,湊公式,生吞活剝舊模型,苦渡題海,做死題,聞十知一,利少弊多。
方法技巧清楚,細分析,定思路,重作圖,妙解善變新情景,樂游書山,讀活書,舉一反三,事半功倍。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生死與共
選擇電學器材的“四項基本原則”:安全、準確、方便、節(jié)能
I=U/R:我(I)等于你(U)除以他(R)
在思考中要發(fā)散思維,學生們要學會思維的“衍射”——繞過障礙物
判斷安培力方面的問題因為力向左撇因而用左手定則;
判斷感應電流的問題因為電向右捺因而用右手定則
安培力的左手定則:“力”的撇向左,感應電流的右手定則:“電”的勾向右
力是成對的:哥倆好!
慣性——垂死掙扎
感應電流的方向借用地理名稱:右發(fā)拉底河。記住用右手還可以發(fā)電
伏安法測電阻:小外大內(nèi)。小日本大中國。
關于摩擦:沒有摩擦就不會產(chǎn)生思想火花。
滑動摩擦的效果:“剛出身社會時總會與社會有摩擦,摩擦使自己越來越圓滑,絕對圓滑時便沒有了摩擦”
密閉容器中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大底受大力,小底受小力。
解題過程:已知、求、解、答,一個都不拉。
物理講究應用,我認為:應先死記硬背,然后肯定是死記硬背沒用!
電流表中的電流流向是:正進負出。磁場方向是: 南進北出
氣體等壓定律、等容定律:蓋·呂薩克定律和查理定律
分子直徑的數(shù)量級:埃級 A
彈簧振子在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之間運動!
靜摩擦力的大?。河鰪妱t強
直線運動:勇往直前? ??
機械振動:能屈能伸
光電效應中電子的發(fā)射,做如此比喻。電子吸收光子如同同學吃飽了飯,原來焉不啦幾的變成活蹦亂跳,跑出教室活動去了。
α、β衰變中總伴隨γ衰變的理解。原來的原子核發(fā)生變化變?yōu)榛钴S的新核,具有較高能量,將會自發(fā)從激發(fā)態(tài)躍遷放出光子。如同如今的伊拉克原來穩(wěn)定,受到美帝國的侵入后變的不穩(wěn)定,現(xiàn)在每天都在發(fā)生爆炸、襲擊事件。
實驗中利用圖像處理數(shù)據(jù)畫圖時:三個原則中明顯遠離大多數(shù)點的數(shù)據(jù)點稱之為脫離群眾,當然應當舍去!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參照系、運動的相對性、地球周長。
變壓器原理:因為互相感動而能高效!師生互相感動的教學才是至高境界!
受迫振動與共振:當自已的根本愿望與環(huán)境對你的根本期望一致時,你從環(huán)境中獲得的能量最大!
楞次定律:該來的擋也擋不住,該走的留也留不住。
類似可比:開拓與保守關系
學習中有兩種模式:
模式一:猴子扳苞谷式,做一道題丟一道,不注重反思;
模式二:滾雪球式,不斷積累,實力不斷增強。
運動軌跡:“天空沒有留下痕跡,而我已經(jīng)飛過!”
關于理想氣體概念的理解時,由于分子力極微弱所以忽略,此時分子勢能也不存在。吟出“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牛頓第三定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1.同時出現(xiàn)同時消失——同生共死
2.性質(zhì)相同——出身相同,門當戶對
3.方向相反——性別相反,一男一女
4.共線——在一條街上?。ü沧∫粭l街)
5.作用在兩個物體上——長在兩家里
改變順序串一串,一個動人的故事就出來了
三個宇宙速度:
1.環(huán)繞 v=7.9——環(huán)繞吃酒
2.脫離 v=11.2——脫離一一樂
3.逃逸 v=16.7——逃逸一路吃
牛頓三大定律像三座橋,聯(lián)系了運動和力之間的關系;
受力分析,運動分析,能量分析的經(jīng)典物理解題三個角度。
講實際功率和額定功率時可以把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作比,有的同學常常開夜車,超過額定功率學習,會燒毀;有的同學不在狀態(tài),實際功率低于額定功率,不是最佳狀態(tài)。
孤立的正電荷的電場線形狀:萬丈光芒
孤立的負電荷的電場線形狀:萬箭穿心
1焦=1牛頓 * 米 ?牛頓炒大米,(炒)焦了。
焦耳定律 Q=I2Rt ?可以讓學生這樣記:阿Q等著(=)矮平房( I2 )里的店主(R)踢(t);同時課堂也會贏得一片笑聲。向大家學習了。
學習電能表的使用時,不少同學容易把它的測量對象記錯。所以我們可以聯(lián)系生活幫助學生這樣記:“電工抄火表,火表測電功”。
機械波的產(chǎn)生過程:前帶后,后跟前,震動狀態(tài)(能量)往后傳。
摩擦系數(shù)點點為零,曲率半徑處處相等——又圓又滑!
I=U/R是歐姆定律1.0版,I=E/(R+r)是歐姆定律2.0版。
物理公式都裝弧度,不裝角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