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20080605 《愛我好不好》拍攝采訪
蔡明拍新劇 自稱“觀眾是水我是魚”
在演藝界,蔡明是出鏡率最高、最具表演天賦的喜劇明星之一。每年央視春節(jié)晚會上,她與郭達幽默火爆的喜劇小品表演常常逗得觀眾捧腹大笑,然后就上臺領獎。這獎不是由某個權威機構頒發(fā)的,而是由廣大觀眾直接投票產(chǎn)生的。在這方面,與她并駕齊驅的恐怕只有宋丹丹了。
蔡明出名很早。當她還是個十幾歲的小姑娘時,便在電影《海霞》中,飾演了少年時代的海霞,迄今已有30多年藝齡,堪稱“年輕的老演員”了。她主演的電影不少,但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赡苁请娪暗氖鼙娒嫦鄬^小,也可能時間太久人們已淡忘,遠不如她在電視屏幕上塑造的“馬大姐”和春晚上一個個生動鮮活的小品人物更能吸引觀眾的眼球。尤其是今年春晚,她與郭達表演的小品《美好新家園》中,那句“為什么呢”幾乎成為流行語,也一度引起爭議,認為這句臺詞的“原創(chuàng)”是東北笑星小沈陽。
日前,記者在楊村天津影視拍攝基地見到蔡明時,她正參加天津電視劇制作中心投拍的一部都市情景喜劇《愛我好不好》。談及明星與觀眾的關系,蔡明說了一句發(fā)自肺腑的話:“觀眾是水我是魚,魚兒離不開水。”
演小品,陳佩斯拉我上“賊船”
記者:你出道很早,是我們熟悉和喜歡的“小海霞”。之后你又主演了《戴手銬的旅客》、《生財有道》、《戀愛角》、《離婚大戰(zhàn)》等影片。電影拍得好好的,你怎么又轉行演起小品來了?是誰發(fā)現(xiàn)了你的喜劇天賦?
蔡明:也談不到轉行,我現(xiàn)在的關系還在北影廠。是陳佩斯拉我演小品的。當時,舞臺上演小品的女演員很少,他認為我身上有喜劇細胞,不演小品可惜。呵,我能演小品?連我自己心里也沒底。結果被他拉上了“賊船”(笑),在北京臺表演了一個小品。播出后被央視導演郎昆發(fā)現(xiàn),說這個小朋友不錯呀!就邀我參加了一臺名為《金鎖銀鎖》的財貿(mào)系統(tǒng)文藝晚會。晚會上我一人演了兩個小品:一是與劉江老師合演的《四菜一湯》,另一個是與王剛合演的《長途電話》,從此就剎不住車啦(笑)……
記者:那你是何時與郭達開始搭檔的呢?
蔡明:郎昆是央視《綜藝大觀》的導演,當時正在籌備《綜藝大觀》第3期,焦乃積寫了一個小品腳本《鑒賞家》,他們認為由我和郭達搭檔比較合適,就把郭達從西安調(diào)來,一起主演了這個小品。郭達演一個不懂裝懂的“鑒賞家”,我拿一幅畫請他鑒定,被說得亂七八糟的,把“千里共嬋娟”念成“千里共單元”(笑),我們都住一個單元嘛!鬧出好多笑話。
記者:一開始與郭達配合默契嗎?有沒有經(jīng)過一個磨合過程?
蔡明:沒什么磨合,因為好演員是一拍即合的。我們演過父女、夫妻、陌生人,他保持基本不變的形象、語調(diào)和類型;我則力求不斷變化,這樣的搭檔就能延續(xù)下去,給觀眾以新鮮的刺激和感受。
模仿天津話 演活“送禮人”
記者:是呵,記得很多網(wǎng)友稱你為“千面人”,飾演的角色千變?nèi)f化,什么歌星、追星族、機器人、送禮者和售樓小姐,演什么像什么,學什么像什么,無論陜西話、東北話、天津話,還是機器人說話,無不幽默風趣、惟妙惟肖。你是怎么做到的?是依靠天賦,依靠平時的觀察積累,還是依靠演技?
蔡明:你說的這些都有(笑)!演員嘛,必須有表演天賦,包括模仿能力。特別是語言類節(jié)目,靠的就是嘴上的功夫。我在排練小品時,需要人物用哪種地方話,就找哪個地方發(fā)音標準的人,然后把聲音錄下來,一遍遍聽、聽、聽;當你說出這句臺詞時,腦子里想的也是那個人的語調(diào)。舉例來說,排練小品《送禮》時,我演一個托人辦事的家長,總覺得用普通話欠點火候。試了幾種方言都不理想,有人建議我試試天津話。我印象里天津話特逗哏兒,天津的女人尤其能說、能矯情。恰好《送禮》中演句主任女兒的小演員是天津人,由媽媽陪伴來的。我就請她媽媽把我所有的臺詞都用純正的天津話說一遍,然后錄下來反復聽,反復學,包括說話時的動作和神態(tài)。到審查節(jié)目時,我一上場,亮開嗓門就是一句純正的天津話:“請問,這是句主任家嗎?”嘩——全場哄堂大笑,嚇了我一跳,這是怎么回事呀?這句話如果用普通話說,根本不是包袱;用天津話,卻產(chǎn)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就是說,人物被你賦予一個適合她身份和氣質的語言,馬上就立體了,豐滿了,是這個人了。
其實,我們這部《愛我好不好》,最初也是大家都說天津話,后來考慮到全國播出時,南方人聽起來可能吃力,又改用普通話了,弄得我還挺遺憾的(笑)。我還拍過一個河北臺的AB劇,說一口地道的高陽話。其實我根本沒去過高陽,也是跟人學的。結果一個當?shù)厝朔钦f我是高陽人,跟王建華(《馬大姐》里演我老頭子的)爭得面紅耳赤,差點打起來(笑)!
“馬大姐”有新傳 “孟小薔”量身訂做
記者:在喜劇小品中,你飾演的多是小女生或年輕女性,而在電視劇《閑人馬大姐》中卻一下變老,你是怎樣克服人物年齡上的落差的?
蔡明:每個演員都一樣,要塑造不同年齡、身份的人物,首先要把心態(tài)調(diào)整好,然后通過外部的化妝、服裝、語言等來表現(xiàn)人物的身份年齡感。演馬大姐時,我的整個聲音位置靠后、往下走,以便表現(xiàn)老年人發(fā)音的低沉、沙?。辉趧幼魃嫌^察模仿老太太走路的習慣和姿態(tài)。其實演戲說到底就是演人物關系,關系找準了,知道你自己是誰,對方是誰,戲自然就出來了。
記者:聽說《馬大姐新傳》快播出了,你認為“新傳”與“老傳”相比有何不同,有哪些新意和看點?
蔡明:在《馬大姐新傳》中,馬大姐搬家了,住上新樓了,但環(huán)境變了,馬大姐沒變,還是熱心腸、辦好事,以業(yè)委會主任的身份,替業(yè)主們說話,與物業(yè)斗爭(笑)。馬大姐的閨女出嫁了,嫁了一個教授,教授有個孩子,常來家里串門,孩子不喜歡后媽,卻喜歡我這個后姥姥(笑)!
記者:據(jù)說《愛我好不好》是為你量身定做的,在風格上有別于常規(guī)的情景喜劇,運用了時空跳躍的“意識流”手法,是這樣嗎?
蔡明:是的,這次天津電視劇制作中心請我主演這個戲,我們是從一個字兒沒有開始創(chuàng)作的,由北京一窩蜂工作室負責實施,我們在央視拍《心靈俱樂部》時合作過。這是一部別開生面的情景喜劇,寫單身媽媽孟小薔攜女兒投奔天津姨媽家,遇上了劉金山飾演的同樣也是單身的表姐夫,一對冤家上演了一幕幕令人捧腹又有幾分辛酸的情感故事。參加演出的還有李文啟老師,劉威、李勤勤等明星大腕。我相信這是一部值得期待的好戲。
音樂天分,得到被模仿者認可
記者:記得2001年我們隨央視《同一首歌》赴寶島臺灣錄制中秋晚會,你和李琦又唱情歌,又跳印度舞,把人樂死了!后來又聽你模仿田震、關牧村、蘇小明等人的歌曲,學得真像,又有韻味。談談你與音樂的緣分吧!
蔡明:我與音樂沒什么緣分(笑)!如果非說有,也完全是巧合。央視《音畫時尚》做了我的一個音樂節(jié)目,基本上是模仿國內(nèi)歌手演唱風格的,也有幾首外文歌曲。為籌備這個節(jié)目,我花了整整兩個月時間,不讀書、不看報,不看電視、不上網(wǎng),不吃飯、不應酬,所有社會活動都“戒”了,集中精力請老師上課,惡補音樂舞蹈,還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老師幫我設計服裝。功夫不負有心人,節(jié)目播出后反響特別好。節(jié)目中有一首歌是模仿田震的。田震是我的好朋友。那天我在棚里錄音,她出去買水果,回來一進門就問:“剛才是你唱的?”我說是呀,她驚訝得睜大眼睛:“天哪,我還以為是我唱的!”得到被模仿者的認可,我更有信心了!(笑)還有關牧村、孫悅,都把自己的伴奏帶給我用,這是很不尋常的,沒有完全的信任和無私的精神,是不會這樣做的。
觀眾是水我是魚,魚兒離不開水
記者:我聽過一個故事,說一位患絕癥的女孩特別喜歡你,希望見你一面。你去了,還為她學唱了王菲的《我愿意》,把孩子唱哭了。直到彌留之際,她還在聽你的歌……
蔡明:是的,這是真事。我還去醫(yī)院看望一位晚期艾滋病人、一個瘦瘦的大男孩,大夫問:“你看誰來了?”他笑得特別燦爛:“馬大姐!”幾個月后我再去,他已離開了人世。哎——做一個喜劇演員,在一個人生命倒計時時,還能為他們帶來快樂,每當想到這,我就會覺得自己的工作很偉大,必須敬畏它!
記者:你認為明星與觀眾應保持一種什么樣的關系?
蔡明:觀眾是水呀,演員是魚呀,魚兒怎么能離開水呢!
生活中,放大快樂 縮小痛苦
記者:舞臺上的你和生活中的你反差大不大?
蔡明:生活中我是個很正常的人(笑)。幽默是肯定的,喜劇演員都很幽默。生活中特乏味的一個人上了臺就幽默,這不太可能(笑)!
記者:喜劇演員是否都很樂觀豁達呢?
蔡明:樂觀?盡量保持樂觀吧!因為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太多的不如意。放大快樂,縮小痛苦,用放大鏡的兩邊來看,學會自我調(diào)節(jié)。
記者:你從“小海霞”演到今天,從藝幾十年,是什么力量支撐著你,有沒有感到疲倦或打退堂鼓的時候?
蔡明:除了演戲,別的我也不會呀(笑)!再說也沒人讓我放棄。我沒有太遠大的人生目標,只想努力把握好現(xiàn)在。每個人的人生只有一次,而演員可以體驗不同的人生,這是十分幸運的事。葛優(yōu)說過一句話:“我結過好多次婚,你行嗎”(笑),這是很多演員最享受的工作!
轉載自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