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先生新中國游記
寫先生來北京,結果北京這幾天成海洋了??,大家就當沒這回事。
推薦看文BGM :《道別是件難事》or《覺醒年代主題曲》
提示 :請不要在熱鬧場地或您有事急著辦的情況下閱讀這篇文章,全文共九千多字,您若是心靈雜亂,便聽不到這篇文章的心跳。這也是一篇只適合讀一次的文章。

我是沒想到能遇到先生的。
那時是在天安門附近,遇見時,先生在馬路旁看著來往的車輛。
我是一個網文作者,我的作品曾掀起過一股熱潮,使各大軟件上幾乎都有關于我的文章的評價與二創(chuàng)作品,我也有了收入,這使我對自己充滿了自信,年輕氣盛的我離開了家鄉(xiāng),來到向往已久的北京生活,租了一間房,但后來靈感是漸漸枯竭了,已經斷更了一個月,我的筆名也在熱搜榜上漸漸沉淀,收入不可觀,甚是煩悶迷茫,只能依靠遠在他鄉(xiāng)的父母打過來的錢度日。
那天我出門買菜,回來時便看到了那個背影。
我怔在原地,菜掉了都不知道。
那是誰? 先生?怎么可能? 是假扮的吧 ? 不對,這樣莫名凝固又安靜的氛圍........不可能吧,已經是一百多年的隔閡了啊......是我眼花了嗎?
可是先生半透明的身體預示著事情的真實性,我看到幾個嬉笑的孩子不顧一切地沖向先生,我下意識想讓先生躲開,剛伸出手,孩子們便輕輕松松地穿過先生的身體。
其實你可以想象一下我的心情是什么樣的,我就像一樁木頭站在那,腦子已是空白了,我該怎么辦?上前搭話嗎,說什么? 又該從何說起?
在恍惚混亂的思考過后,我整理了一下著裝,拾起掉落的菜,深吸一口氣,輕輕地,緊張地邁開步子。
先生太安靜了,亦或是他在我心中太威嚴,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我的步子被壓迫感鎮(zhèn)得又輕又緩,像一個小偷一樣屏息向前,直到走到先生背后。
我心怦怦直跳,但我必須鎮(zhèn)定。我輕聲問先生:“先生? 先生是您嗎?”
先生轉過頭來,他用略帶驚訝的眼神看著我。
先生點了點頭。
不知為何,我很開心,很激動,好久不知說什么,反倒是先生看看天安門后,略帶期待的問:“這里是...?”
我顫抖著說,這里是新中國啊 !
先生怔了,隨后一展笑顏,看了看腳下的土地,又看了看天空,遠處有一群鳥兒在天空徘徊,天氣不錯,正是早晨,溫度不算太熱,風正好,一切是那樣祥和,行人匆匆,車輛匆匆,唯有先生一人歡喜。我也跟著笑了起來。
那是我在煩悶生活里第一次笑,我好久沒有這樣莫名又歡喜地笑過了。
先生笑得像個孩子,開朗的笑聲環(huán)繞耳畔,洪亮動聽,這笑使我的緊張感消失了,腦中只有一個念頭:先生好親切。
行人投來詫異的眼光,我知道這是因為他們看不到先生。既然至此,我向先生發(fā)出邀請 : 讓我陪先生逛逛他的夢。
先生問不會太打擾我的生活嗎?我向先生解釋了我的身份以及生活現狀,先生思索了一會,答應了下來,還對我說,他想讀讀我的稿,看看有沒有能幫助我的地方。
我得把買來的食材帶回家,吃一頓飯,再帶先生去看去走。一路上,先生走得很慢,似乎這里的每一件事物都能奪去他的視線,行人的穿著與先生單調的布衣截然不同,在先生駐足觀察街邊的早點鋪時,簡直是一尊雕像。
我問先生想吃馃子(油條)不?先生說總麻煩我不好,我道:“先生莫要怕麻煩我,是我自告奮勇與您同行照顧您?!?/p>
先生則笑笑,又像是對我說又像是在自言自語,說他也不過是一個普通人。

終是回了家,我為了留出時間陪先生多看看而準備隨便吃一碗泡面了事,但先生卻說像我們這樣的青年還是要注意身體,好好吃飯,不能隨便,我則只好精心準備早飯。這份精心,為先生,為自己。
我翻出柜子里的茶,已經有一段時間沒動過了,但吃的話應該是沒有問題,我給先生沏了一杯茶,找了平時有備的餅干和瓜子,先生謝過了我,但并沒有吃多少,茶倒是喝了幾杯。
怕先生無聊,我問先生想不想看書?先生馬上答應了,我?guī)壬鷣淼轿业臅袂?。平日里忙于各種瑣事,有空時也不愿放下手機拿起書看看,用書裝滿書柜時那種勵志不覺間已和時光一起消逝了,久而久之,書柜便落滿了灰塵。
先生看出我不常讀書,看看我,只是輕聲道,青年人,還是得多讀書.......
先生坐到茶邊看書,看的好像是蕭紅的《呼蘭河傳》。
......啊,《呼蘭河傳》,是先生朋友的作品。沒記錯的話,是1940年出版的吧?那時先生已經.......
我心里渡上一層悲傷,先生與親友聯系的方式,只有通過他們的書籍來跨時空重逢。
先生看書時表情很平靜,好像這本書他早就知道,好像在自己離世前就已經出版,好像,好像。好像先生從未離開。
先生還問過海嬰怎么樣,許先生怎么樣,藤野有消息嗎? 還有好多好多他逝去后的歷史。
我只有上網查詢。
有時吧,我在想,時間啊,你怎么會如此冷漠,每個人最終都會消逝于時間的洪流里,時代在時間里變遷,先生在上海的故居,在如今,早已被高樓吞沒,即使人們最后將這故居保留了下來,可是那兒的回憶,早也被沉淀了吧,在那兒的建筑,是否能聆聽到先生每夜工作時心中的波濤? 是否能看見時代的一絲幻影? 是否能再一次聽見屋主人的心跳 ?
是否 ?
是否。
是否........
如今一些從事影視娛樂工作的小年輕們已經占據了大部分人的視線,也許,先生在當下的人氣不如這些人的一半?可能已沒有多少人會真正放下網絡,不再從網絡上的幾條搞笑歷史就輕松的判定了一個博學的人。 有人愿意看看歷史,看看這些偉人嗎?就算有人去先生故居參觀,也許,只是一條朋友圈的功夫。
時間真是強大,就連最后被世人記住都可能辦不到。
你愿意再聽一次他們的心跳嗎 ?
放下手機,真正地聽一次。
聽,大地在給小草說這幾千年。 聽,夜晚的月亮在和星星說悄悄話。 聽,天安門被升起的國旗在對烈士們告白。聽,那是他對中國的愛。
是勝過一切的愛。
也許吧,歷史是時間的信件,時間再強大,即便強大到能將先生吞沒,能將土房子變成高樓,能將自行車變?yōu)楦哞F,能讓燕子從王謝廷前飛入百姓屋檐,但時間帶不走人類的精神, 人類足以和時間戰(zhàn)斗,勇氣是我們的寶劍,是種子突破泥土的支柱,先生以筆為刀做醫(yī)生,我就用這篇文章喚醒你的血脈。
可否拿起你的筆?捧起書,不讓不良媒體侵蝕我們的精神,我無力的想叫醒你們,真正該追捧的,是先生他們啊.........
寫著一段時,我的血是沸騰的,這是我在回憶這段旅途時有感而發(fā),說實話,眼淚不爭氣的滴到了稿紙上。
說回正題吧,為了讓先生有更好的旅途,我查詢了先生的生活習慣,與其說是生活習慣,倒不如說是品質吧。我看到了先生對孩子深深的愛,對青年的關心,對家人和朋友的善意,對文學的熱愛,對死亡的不懼。
我從電腦室出來,先生還在看《呼蘭河傳》,茶都涼了。
我沒有叫醒先生,先生醉在書里了。
好久,先生才放下書,靠在沙發(fā)上沉思著。悲傷?懷念?欣喜?嘆息?? 在先生的臉上看不出什么。先生不太會把自己波濤洶涌的心情傳染給別人,唯有他那份獨有的沉穩(wěn)與安靜,使人總是不敢在先生身旁弄出什么大動靜。
先生站了起來,我迎上前去,關心地了一句:“先生 ?”
先生點點頭,再次謝過了我的茶點。明明剛才還不知道經歷了怎樣的心理活動,現在卻是平靜的說,他想出去看看。
我當然二話不說的答應了。我說出許多北京景點,先生卻說,他想看看我們平日里的生活是怎樣的。他說不必把他當作貴人。在我向他說出天安門每天會升旗后,他說希望能每天早上看一次升旗。
話是這么說,但說真的,我們這些年輕人,基本都是整天待在家里,吃的經常點外賣,娛樂在電子設備上,玩樂什么的基本網上購買。朋友約著出去也是動不動看手機。
仔細想想也是慚愧。
但,總不能讓先生和我們一樣在家里待著吧?
于是我制定了一份仍誰看也不像旅途規(guī)劃書的規(guī)劃書————里面都是帶先生坐公交,帶先生參觀大學,帶先生坐地鐵,帶先生看看北京(至少得看一部分吧) 之類的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計劃,但對先生來說是堪比游太空的旅途。
我?guī)壬鷣淼叫^(qū)不遠處的公交車站,這次旅途沒有明確的目的地,坐公交,但該坐去哪里呢?坐地鐵,又在哪一站下地鐵呢?下了地鐵,又該去哪里呢? 第一次遇到出門沒有明確的目的地的情況,還是有點迷茫。
嗯,先坐公交,直到到達靠近一個地鐵站的地方下車,去坐地鐵,坐地鐵到......就到北京大學東門那個地鐵站吧!先前為了為自己的小說找點靈感提前預約了,別人看不到先生,不用再預約一個名額。真是上天在幫忙。
先生對這個計劃沒有什么意見,一路上他很少說話,等公交時先生也安安靜靜的站著,有時會打量一下同樣是等公交的人們,或者看看周圍風景。我則很忙碌,不斷確認著行程,十二點左右的溫度使我的額頭留下幾滴汗水。哦對了,還得預約明天早上的天安門升旗儀式,雖先生可以不用預約就可以走進會場,還可以用他靈魂的體質站在第一排,但再怎么說,得陪先生一起看看升旗儀式。至少一次吧。
等來一輛公交車,人太多了,我覺得先生應該也不喜歡這樣過于擁擠悶熱的狹小空間,所以我沒有立馬上車,而是看先生的意思,先生知道等的車到了,沒有移動腳步,轉頭看向我,我們不約而同的沒有移動腳步,于是便目送這輛公交車離開。
后來又等來一輛,這次人不多,我們走上車,我付了錢,車上沒了座位,我站在一旁,先生則站在靠近車尾的窗子側方,眼睛環(huán)顧車內,也包括看看車內的人。
車開動了,窗邊的乘客拉開了窗戶,風灌進來,不知是風還是車的行駛,先生的衣擺輕飄飄蕩起。
車輛在紅綠燈前停了下來,正好先生那一側是大路,沒了高樓大廈的阻礙,一直被擋著的陽光終于肯過多停留在一直沒被照亮過的先生身上。
先生在光里,光穿透了先生,照在地板上。沒有影子。
光太亮了,上身還好,下身直接融在光里,先生異常透明。好像會靜悄悄地徹底融入,消逝不見。
人們看不到他,他也很少和我發(fā)表看法,自己悶聲觀察,有種想要跟上我們的腳步,卻還是相隔的感覺。但在感嘆后也心甘情愿做旁觀者。
就像他融入了光,但還是留下一絲模樣。
塑造光的人,最后也只是默默看著別人被照得溫暖,自己也愿意這樣不被過多注意吧。
正是因為這是一縷發(fā)光的靈魂,所以才與被照亮的人格格不入。
就乘坐一輛公車也有這么多感嘆,多老套,是不是這樣想?
但星星照亮夜空,這不是事實嗎?
搖搖晃晃,我們過了一站又一站,不斷地有人上車下車。
熱血的青年,相愛的戀人,互不說話卻緊牽著手的中年夫妻,雖吵架但也不忘為母親提重物的孩子,剛掛完老板責罵的電話后又和遠在天涯的父母說自己很好的職場者,坐在別人讓給的座位的老人,坐在一起卻低頭各玩各自手機的朋友......
先生都看在眼里,也總是目睹著這些后輩們下車,逐漸走遠。
最后騰出了一個座位,我看向先生,他沒有要坐下的意思,一直看著我,我搖搖頭,先生也搖搖頭,猶豫一會后,我坐了下來。先生又看向了窗外。
又過了幾站,終于又有了一個座位,先生才坐下來。
我總是擔心看不到先生的人在先生坐的位置坐了下來,好在馬上就到地鐵站了,坐了這么久,自然是錯過了幾個地鐵站,現在也該下車了。中途沒人上車。
如果真有人坐在了那個座位,那先生準是會起身的。
我們下了站,我問先生這次公交的經歷有什么感受嗎,先生思索了一會,說我們的生活是安定的,是那時極少人不盼望的,也總是欣慰,若是現在的人能知足,多看看眼前的模樣,那大概就是最好了。
我點點頭。
我們到了地鐵站,總算是涼快了,先生問何故如此涼快,公車上亦是這樣,也不見人扇扇子。我像先生解釋了空調這東西,先生笑笑。我也笑了幾聲。
倒也沒見先生流汗,可能他感受得到熱,卻流不出汗水。
付了錢,過了安檢,先生一路上像只安靜但靈巧的灰色小狗,輕盈無聲的在地鐵站里探索,會盯著安檢屏幕看,會目送著旅游團熱熱鬧鬧的走過,會看著超大的廣告屏思索,在坐電梯時也會環(huán)顧四周。
站在地鐵前,先生明是在我左側,但地鐵的玻璃卻只映出了我的影子。那種感覺,像是猛然一愣,也沒有過多動作,只是心底涼涼的。
好在是工作日,也是離一點不遠了,人不能算是多,第一趟地鐵就上的了車。我和先生說這次的目標是北京大學。車程會有點長。
先生對車程沒有什么意見。我們上了車,車上的人抓好扶手,隨著“滴滴滴”的關門提示音,地鐵“嘩————”地開動了,慣性使我趔趄了一下。隨后我站穩(wěn)。
先生在環(huán)視車廂內,又觀望車外。雖然只是黑漆漆一片,但不斷閃過的燈也能讓先生看好久。
我們轉了站,先生也漸漸習慣了,在車廂內瞇著眼睛思索著。要是有紙筆在身,應該會寫幾句的吧。
出了地鐵站,沒了空調加持,高溫直接可以把我融化。我們來到校園東南門,等待開放時間到。
這次是先生先開口提意見,他站到陰涼的地方,示意我過來避太陽。
先生朝校內望去,我則看著手機時間,距離北大開放參觀的時間點還沒到,得先等一會。
我回憶了一下這段旅途,對先生的敬畏感猶存,但距離感是沒有多少了,要不,找先生聊聊天?
我向先生說,現在的人們仍然覺得還需要先生您。
先生思索一會,說,其實你們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我。
我愣了一會才點點頭。
這就是先生的意思嗎......
我還問先生有沒有什么想寫的,我家里紙筆比較齊全。先生點點頭,謝過了我,隨后問,我們現在的人寫字,是用毛筆還是鋼筆?還是有其他筆了?
現在的人多半是沒有時間和雅興去練毛筆了,寫毛筆字的要么是毛筆補習班的人,要么是毛筆字博主。毛筆早已在生活里不常見了。
現在的人應該都是用圓珠筆吧,你用的是什么筆? 先生自是用毛筆了,鋼筆也會用。
索性我家里是有毛筆的。
毛筆不是我買的,是我媽媽的。
我媽是書法愛好者,在我來北京前,家里會有幾本書法臨摹本,臨摹本下會壓著些字帖和宣紙,紙旁是幾支毛筆,粗細不一。
小時候,我總愛拿這些毛筆當魔法棒揮舞,母親倒也不惱,總是把我拉過去讓我和她一起練字,我沒有那樣的耐心,總是練一會,就拿著毛筆畫 “山水畫” 去了。
但我寫的那些毛筆字,母親到現在都還留著。
當我說我要去北京時,我爸剛開始是不同意的,他希望我大學畢業(yè)后能留在家鄉(xiāng),有什么事,家人就在身邊,也好照應。
為此,我和我父親久違的吵了架。
最后是母親調和的,她說她最怕家人吵架,也是說我父親是在為我考慮,所以讓我不要責怪他。
我的母親是同意我去的。只要我有那樣的能力,想飛多遠她都不會阻攔。但其實她心里是有所顧慮的,一只天天圍在她身邊的綿羊忽然長了翅膀,要去吃別地的草。也有想過,但沒想到這一天這么快就到來了。一是家人不在身邊,二是能孩子一個人在千里之外,誰家父母會放心呢?
那天晚上,母親和我說了很多,他們同意我去,但有前提條件。
在外不要喝酒,不要亂搞關系,不要亂花錢,少吃外賣,要和我們常聯系,每逢過年過節(jié),有時間了就回來讓她再看一看。
有什么困難就說,我們永遠都是你的家人,再怎么樣,你都是我們的孩子。我們永遠愛著你。
真的撐不住了,就回來吧。家永遠是在這個地方。
帶上我那幾支毛筆吧,你不是最喜歡把它們當魔法棒嗎?? 練字也好,畫山水畫也罷。以后就沒有人常在你耳邊嘮叨了。
母親交代的,我都履行了。 所以我家很少有外賣員光顧,今天是我去買菜時遇到的先生。毛筆也在家里備著。
唯有一個條件,我一直沒做到。
“每逢過年過節(jié),?;貋砜纯??!?/p>
“先生不必著急,我家里是有毛筆的,” 我說,“只是現在的人都用圓珠筆。先生,我有一個請求?!?/p>
先生問請求是什么。
“我媽媽是書法愛好者,我想讓您幫她看看。指點一二。”
先生答應了。我給媽媽發(fā)了信息,正想著會不會沒看到,一直沒回?? 結果下一秒手機提示音就響了起來。
媽媽回得很快,發(fā)來了一張她的毛筆字,看來是買新毛筆了。發(fā)完圖片后,媽媽發(fā)了一條語音。說今天怎么突然問她要毛筆字了?
我寥寥幾句帶過,只說是結識了一位知識淵博的友人,在寫作方面有所建樹,會寫毛筆字,請他幫忙看看。
媽媽連忙問 “友人” 的品質,身份與結識方法。
“媽,我們過會再說,別讓這位又熱等急了?!?說著我把媽媽的作品給先生看。先生認出臨摹的是《玄秘塔碑》,隨后仔細觀摩了一會。
筆法秀麗,結構嚴謹,唯獨缺乏陽剛之氣,缺少力量。我把先生的評價發(fā)給媽媽。媽媽夸贊了先生,讓我多學學。隨后寒暄了幾句,又去練習毛筆字了。
我謝過了先生,先生問我手上的東西具體是什么,我向先生解釋了手機一詞,先生問是不是人人都有?我點點頭。先生也點點頭,隨后又開始沉思了。
不久后,開放時間到了,我們進了校園,校內風景宜人,既有皇家風格的大氣,又有山水環(huán)繞的細膩。不時有落葉飄下,穿透先生身體,落到地上。
我們去了圖書館,未名湖,博雅塔等地,圖書館中先生待得最久。先生看到過自己的書,看到過蕭紅的書,但他看得最多的,是中國近代史。我們在里面逛了兩個多小時,其中有一個小時先生都泡在圖書管里,我自然是陪同先生的。我也看了中國近代史。
只不過先生在看未來,我在看過去。
先生合上了書時,他好久沒有說一句話。眼睛卻是紅潤。
圖書館里很大氣,建筑風格很有感覺,一股子書香味,再加上有書香味的先生,我想,帶先生來這地方,是來對了,比去人群擁擠的故宮和長城好太多。
在下午四點二十左右時,我們離開了北京大學。我問先生餓不餓,先生說他沒有任何感覺。這一點我是相信的,先生現在這個特殊體質不會流汗不會餓。
我餓不餓? 不餓其實。但我們接下來的目的是去天安門那通宵等升國旗。到時候餓不餓就說不準了。于是我去到了一家面館,吃了很大一碗面。先生在店里轉悠,然后出店看北京的馬路和大樓。
我們回到我家后,我連忙找自拍桿和地墊,先生可以靠他的體質輕松穿過人群到達第一排,但我不行,這好不容易有時間看天安門升旗,而且還是和一位與眾不同的人看,心中那種激動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
先生略帶疑惑地問升旗是在下午升嗎?我搖搖頭,說升旗是在早上。先生更是驚訝與詫異,問我為什么現在就要去天安門等待。我覺得那種中國人為更好地看升旗而早早進場,等待好幾個小時也愿意的壯觀與內心的感動是無法形容給先生的,所以我留了個懸念,讓先生去到那兒就知道了。
到了天安門,是下午六點左右。已經有人在那兒鋪上了地毯,有人吃著隨身帶的面包和礦泉水,也很道德地帶著垃圾袋。也有人和朋友們在自拍。先生說他想去路邊看看。我點點頭。
先生在路邊背著手站著,車輛呼嘯而過,沒有一輛車為他停留,紅色的夕陽鋪在車水馬龍的道路上,天上的云被染紅了,旗桿被染紅了,行人被染紅了。先生呢?沐浴在紅色中。
他背著手,背向我。他不是高大的,卻又是高大的。地面和天空包圍了他,他站在天地中間。有幾只鳥飛了過來,落在先生腳邊,仰起頭看著先生。
我忽然覺得,像一幅畫。
靜謐又神圣的畫。
天空和大地是畫框,先生是畫中人。
我不覺間舉起手機拍下一張照。照片里沒有先生。
只有先生腳邊的鳥兒。
我把地墊鋪開,輕輕躺下。雖然是下午的夕陽,但陽光還是微微的刺激到了眼睛。我瞇起眼,
云也像地墊一樣鋪在天上。風親吻我的臉,我聽到了大地的心跳。先生不知會看多久,我不知會躺多久,但國旗總會升起來的。
說出來你別不信,我躺著躺著睡著了。
我睡得很香,我記得我做了一個夢,我夢見先生和他的戰(zhàn)友們都醒了,他們圍在國旗下唱著國歌,人們圍著他們笑著,先生笑得很開心,鳥兒叼著花兒,云朵不再遮擋太陽......
“? 嘿,小同志,醒醒。時間到啦?!?/p>
不知是誰叫醒的我,應該是哪位戰(zhàn)士吧,我睜開眼。夕陽不見了,但有星星。我恍然坐起,周圍全是人,不少人躺著睡覺。我拿起手機,四點五十七,今天升旗是在五點十六分。
我很感謝叫醒我的某位戰(zhàn)士。但先生去哪了?
我站起來四處張望,才看到先生站在左側不遠處,眼睛直直的望著旗桿。
我走過去,告訴先生,快要升旗了。
先生點點頭,他好像什么都聽不到。還是能理解的。一個中國人,能在如此莊嚴而又不再需要顧慮的時刻看升旗,應當是最最最幸福的時刻。
隨著時間推移,人們陸續(xù)站了起來,在自拍桿上架好手機。我一次又一次舉起手機看時間。
五點十分......
五點十三分........
五點十五分.............
五點十六 !
軍人們踏步走了進來,我的呼吸不禁停止了,他們每踏一步都踏在我的心上,震耳欲聾。
先生一動不動,真的像一尊雕像。
我將拍攝著軍人們的手機轉向先生,仍是拍不出什么,但我拍了好一會。
陽光被云層遮擋著,但還是將光穿透,很溫柔的,輕輕地爬上旗桿。
過多的我描寫不出來,也許這種感覺真的無法描寫吧。
升完了國旗,人們駐留一會兒后便陸續(xù)離開,漸漸的又恢復了平靜。
你問我怎么知道的?那是因為先生在升完旗后就像傻了一樣的站在那里,真的一步也沒有動過。
好久好久,先生才轉過身。
我正想開口,卻在感受到先生的身影異常透明后,硬是愣住了。
先生哈哈哈笑起來,那笑聲是我從未聽到過的,直到聲音消失,先生的嘴巴還是笑著的。
“好好好,都好,新中國一切都好啊,哈哈哈....” 先生自言自語地笑著,“我可以放心了。”
我在為先生高興之余,又意識到了不對勁。
先生這是....要離開了嗎?
先生張開手臂,仰頭看著天空。
我站在原地,這么多年,先生又要消逝一次,而這一次,先生是滿足的。
這個時代是先生他們的時代,先生張開的雙臂擁抱的是他的孩子。
先生謝過了我的照顧,并囑咐我一定要珍惜當下,他說這是他對現在的人的教誨。
先生就這樣又一次坦然地接受了消逝。我心里一陣酸,先生真的是一位偉大的人啊.......
我看著先生慢慢的,慢慢的變得透明。在最后一刻,他轉身看向了國旗。
風帶走了他的思念,鳥兒在天上盤旋,車輛奔馳而過的聲音猶響在耳畔。
他輕輕的來,現在又輕輕的走。沒有驚動一絲小草,沒有打擾一只鳥兒。
今天升旗的國旗,是對他日日夜夜輾轉反側的回應,是我們對他的承諾。
是他看過最好的一次展會,即使只是看國旗升起。
好遺憾吶,先生還沒來得及寫下他的所思所想,還沒有問過先生對新中國的看法。
但轉念一想,先生的笑聲也許就是答案。
我回歸了正常生活,那一天使我受益很多,我的文章續(xù)集發(fā)表后又獲得了成功,我的名字再一次出現在熱評榜上。星星依然亮著,地鐵仍然運行著。只是心里空空的。
那之后我變化很多。我回家看了父母,即使不是逢年過節(jié);我重新拿起了毛筆,雖是笨拙卻還是一筆一劃地寫下《先生新中國游記》;每次失落時,去天安門那站站,心情就會好很多.......
好像一切都沒發(fā)生過。
你問有沒有想過,會不會只是一場夢,或者是出現了幻覺?
想過,但馬上就被我否決了。
因為在先生消逝的最后一刻,我看到有什么東西在穿透云層的陽光下閃爍。直到先生徹底消逝,那東西也滴到地上時,我才看清。
那是一滴眼淚。
一滴真真實實的眼淚。
一個縹緲虛無的個體卻產生了確切而真實的個體。
我很清楚的記得,那時云層正好在緩緩散去,陽光正好打在先生身上。
而在先生的熱淚輕吻大地時,陽光籠罩新中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感謝觀看,珍惜現在---
先生性格資料來源:
蕭紅-----《呼蘭河傳》
蕭紅-----《回應魯迅先生》
蕭紅-----《魯迅先生記》一、二
八年級歷史課本《中國近代史》
魯迅先生-----《死》
部分寫作來源:我的父母
其余旅程資料 : 網絡查詢,地圖
鳴謝:秋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