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歷史21:袁家公子袁尚
話說建安七年(202),袁紹走后,長子袁譚本應(yīng)該可以繼位,但美貌的袁尚有著審配的支持,外加上父親的偏愛,因此得以繼位,就是日后賈詡勸曹操的那句話背后的真正意思——袁家和劉表廢長立幼,是怎樣的結(jié)局。袁譚知道自己失敗后,開始恨這個(gè)弟弟。
紹愛少子尚,貌美,欲以為后而未顯。審配、逢紀(jì)與辛評(píng)、郭圖爭權(quán),配、紀(jì)與尚比,評(píng)、圖與譚比。眾以譚長,欲立之。配等恐譚立而評(píng)等為己害,緣紹素意,乃奉尚代紹位。
——《三國志·袁紹傳》
太祖又嘗屏除左右問詡,詡嘿然不對(duì)。太祖曰:“與卿言而不答,何也?”詡曰:“屬適有所思,故不即對(duì)耳?!碧嬖唬骸昂嗡??”詡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strong>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
——《三國志·賈詡傳》
譚至,不得立,自號(hào)車騎將軍。由是譚、尚有隙。
——《三國志·袁紹傳》
這年,曹操攻打袁譚,袁尚飽含懷疑地帶兵去救他的哥哥,還拉上了馬騰一起進(jìn)兵。最終馬騰沒有出兵幫助袁尚,而是讓兒子馬超和部將龐德一起援助曹操,這是二人首次大放異彩,袁家公子落敗。
曹操度河攻譚,譚告急于尚,尚乃留審配守鄴,自將助譚,與操相拒于黎陽。自九月至明年二月,大戰(zhàn)城下,譚、尚敗退。
——《后漢書·袁紹傳》
袁尚拒太祖於黎陽,遣所置河?xùn)|太守郭援、并州刺史高干及匈奴單于取平陽,發(fā)使西與關(guān)中諸將合從。司隸校尉鍾繇遣既說將軍馬騰等,既為言利害,騰等從之。騰遣子超將兵萬馀人,與繇會(huì)擊干、援,大破之,斬援首。
——《三國志·張既傳》
第二年,曹操試探性地?fù)魯≡夜雍?,采納郭嘉計(jì)策,選擇了按兵不動(dòng),繼續(xù)激化兄弟二人的矛盾。
諸將欲乘勝遂攻之,嘉曰:“袁紹愛此二子,莫適立也。有郭圖、逢紀(jì)為之謀臣,必交斗其間,還相離也。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后爭心生。不如南向荊州若征劉表者,以待其變;變成而后擊之,可一舉定也?!碧嬖唬骸吧?。”乃南征。軍至西平,譚、尚果爭冀州。
——《三國志·郭嘉傳》
到這個(gè)時(shí)候,袁尚還是不愿意幫助哥哥。哥哥袁譚知道后,繼續(xù)找弟弟說道理,王修和劉表都試圖調(diào)和兄弟倆的矛盾,均以失敗告終。
譚謂尚曰:“我鎧甲不精,故前為曹操所敗。今操軍退,人懷歸志,及其未濟(jì),出兵掩之,可令大潰,此策不可失也。”尚疑而不許,既不益兵,又不易甲。譚大怒……遂引兵攻尚,戰(zhàn)于外門。譚敗,乃引兵還南皮。
——《后漢書·袁紹傳》
“天篤降害,禍難殷流,尊公殂殞,四海悼心……如其否也,則同盟永無望矣?!?strong>譚、尚盡不從。
——《魏氏春秋》
這個(gè)時(shí)候,人心不定,呂曠、呂翔二人投降了曹操,是這種趨勢下的結(jié)果。最終,狼狽不堪的袁尚去投奔哥哥袁熙。
尚聞太祖北,釋平原還鄴。其將呂曠、呂翔叛尚歸太祖,譚復(fù)陰刻將軍印假曠、翔。
——《三國志·袁紹傳》
尚走故安從熙,譚悉收其眾。
——《三國志·袁紹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