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鏡》S5:與其“泯然眾人”,不如“另起爐灶”

上周,《黑鏡》S5上線了,相比起三、四季以及去年底推出的實驗作品《潘達斯奈基》,第五季似乎格外“低調”……
在Netflix接手《黑鏡》這個優(yōu)質IP后,集數雖然擴充到了每季6集,但評價卻持續(xù)走低。無論是觀看前的期待值還是觀看后的實際感受,第五季的“尷尬”都不讓人奇怪。

我看這季的心情是一條“上升線”:第一集蠻失望,第二集挺良好,第三集更多是興奮,所以我才把原本擬定的標題《泯然眾人矣》改成了現在這個——
《黑鏡》S5本質上是一部好劇,但它最大的問題在于不該叫“黑鏡”,以Netflix今時今日的實力,完全可以重新打造一個系列,這樣既不用永遠活在channel 4原版英劇的陰影下,又可以真正形成自己的風格……關于這點碎碎念,我就在簡析完三集后,留到最后說吧。
?
?
《生死搏擊》(Striking Vipers)
?
丹尼和卡爾是一對“好基友”,在他們的世界里有最純粹的快樂,最喜愛的游戲,和最簡單的生活……有好兄弟、好哥們的朋友們都懂。

轉眼間,時間來到了11年后。
丹尼早已和愛人西奧結婚生子,過上了寡淡的中產生活。就在又一個無趣的生日派對上,老朋友卡爾帶來了最新款的VR模擬游戲《生死搏擊X》。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游戲又是TCKR公司的產品,看來Netflix鐵了心要在“黑鏡宇宙”的設定上深耕細作下去了。
關于這部分內容,可以看我去年年初寫的劇評 《黑鏡》S4E6“黑色博物館”:永遠欲求不滿才是人類(無法添加站外鏈接) 中的最后一段。

簡單來說,從第三季開始,網飛就一直在或明或暗地塑造“黑鏡世界”中的技術大牛公司TCKR SYSTEM,其地位絕不遜色于《生化危機》系列中的保護傘公司。
言歸正傳,如今兩位好伙伴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丹尼表面上生活優(yōu)渥、幸福美滿,但精神層面卻極度空虛,因為從早到晚、從里到外都充斥著無聊的話題,和年輕時單純的愉悅比起來相去甚遠;

卡爾貌似過著更自由的生活,酷炫的工作,火辣的小女友,但當他說出一個同齡好友明白的梗、女友只能搜索“羅德曼是誰”時,就會發(fā)現他和丹尼有著同樣的困擾。
在如此前提下,兩人玩起了他們酷愛的格斗游戲,卡爾的本命角色依然是性感的羅克賽特,而丹尼則是亞裔格斗家蘭斯……接下去就是以“格斗”之名進行的無數次和諧了……

按照本集里《生死搏擊X》展現的“技術成熟度”來看(只能在簡單場景里進行交互體驗),這應該是TCKR早期的產品,時間節(jié)點也要早于S3E4的《?圣朱尼佩洛》。
而這種可以格斗也可以“開車”的無禁忌游戲,到最后肯定會淪為大型“車展”,卡爾在苦勸丹尼“回心轉意”時的話也說明了這一點——只要你想得到,該玩的都能玩。

但卡爾和丹尼的問題在于,他們所渴望的、逃避的是一種真正“靈肉合一”的極致合拍體驗:在靈魂上,他們早已是最佳拍檔,現在《生死搏擊X》則解決了肉體上的壁障,使得他們之間的“串聯”可以暢通無阻。
之后兩人在線下的“驗證行為”也為此結論提供了作證。

一旦脫離了游戲中彼此賞心悅目的肉體,丹尼和卡爾的現實之吻也就失去了感覺,因為他們本質上并非同性戀。
無論如何,和好哥們之間的“生命大和諧”對丹尼來說,終究是對妻子西奧的一種精神出軌……在本集結束時,大家達成了新的共識。

既然大家都被沉悶的生活壓地喘不過氣,何不各退一步,給彼此多一些自由空間呢?于是,曾經最無趣的生日派對,成了丹尼、西奧、卡爾最期待的“保留節(jié)目”。
盡管這一集的完成度不錯,但我覺得實在太平庸了,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同宗同源的《黑鏡》S3E4《圣朱尼佩洛》能夠完爆《生死搏擊》。

并非“生死、時代、記憶、安樂死、永生”等主題就要高于“友情、愛情、婚姻、性、中年危機”,而是說,不管是懸念設置、層次疊加等技法,還是主題詮釋程度等意志表達,平鋪直敘、缺乏縱深空間的《生死搏擊》都顯得缺乏亮點。
?
?
《生活碎片》(Smithereens)
?
本集是第五季中評價最高的一集,這也不難理解,因為《生活碎片》在精神主旨和印象氣質上都是本季中最“黑鏡”的。
與此同時,“莫娘”安德魯·斯科特的精彩表演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加分項。

特別是克里斯托弗(克里斯)得知自己只是劫持了“生活碎片”的實習生杰登后,那種抓狂、憤懣、無處發(fā)泄的顫顛意味,極富層次感,甚至讓我想到了去年“卷福”本尼迪克特在《梅爾羅斯》中的表演(嗯,在“神夏”戲外你們還是可以湊對的)。
之所以說本集很“黑鏡”,是因為它以現實為背景,處處顯露出“信息時代”的高效和“機械”。

在克里斯要求找“生活碎片”創(chuàng)始人比利·鮑爾對話時,COO佩妮洛普、法務部唐、分析部西奈爾迅速調出了克里斯的信息,并很快把他歸結為“高智商低收入”的易怒危險分子,并擬定了相應對策。
無獨有偶,在現場的談判專家大衛(wèi)也從克里斯的身份定位上,有理有據地分析了他的動機,“他渴望被關注”。

不管你承認不承認,“貼標簽”是社會上公認的最迅捷有效了解一個人的方式,而且準確率很高,在看到結尾前,觀眾或許都會認同他們的想法……
還有全程的“現場網絡直播”,我們肯定也不會陌生。

兩個意外出現在“持槍劫持案”現場的小年輕,是“高度參與網絡熱點事件千萬網民”的一個縮影。
只要你打開網絡看到這件事,你就是參與該事件的一份子,區(qū)別只在于你的回應方式,究竟是沉默無語,還是表達觀點,亦或是借機煽風點火。

而這種參與還有可能直接影響事件的走向,比如克里斯一句安慰杰登“槍是假的”被泄露,直接導致了對峙進一步激化。
到這里,就不得不說“大數據時代”下,“人不再有秘密”的現實了——在劫持案發(fā)生后不久,“生活碎片”技術部就找到了克里斯的賬號,還侵入了他的車載系統,輕松監(jiān)聽到了車里的情況。

無論是美國FBI的厄內斯托,還是英國警司格蕾絲,他們所掌握的消息都及不上一家企業(yè),這種不意外的對比,進一步加劇了其中的“反差刺激感”。
更直觀的是比利·鮑爾決心自己找到克里斯時的一句話: “我這個位置唯一的好處,就是我偶爾能夠進入上帝模式。”

只要你在這個世界上留下過人的痕跡,你就將無所遁形——這不是危言聳聽的恫嚇,而是正在發(fā)生的現實。
克里斯想說的東西很簡單:三年前,他開車載著未婚妻塔姆辛回家,路況極好的夜路實在太無聊了,于是自己順勢瞄了一眼手機,結果與酒駕司機一同釀成了車禍……三年了,克里斯始終認為是自己當初的“網癮”害死了塔姆辛。

克里斯確實懂的比普通人更多,他明白“生活碎片”是有意被設計成讓用戶上癮,不但擠占人們的碎片時間,最終還會把人們的所有時間都撕成碎片。
“我當初設計這款應用時不是這樣!我也不想它變得像如今這般令人成癮!可我不知道該如何去阻止……”

比利的回應并不意外,這從他一頭扎入與世隔絕的“10天靜默修行”行為就能明白……可“時代巨輪前進的速度和方向,從來不會因為推動它的人的意志而改變”。
本集最大的懸念在于“克里斯究竟有何意圖?”我一度以為他是想痛罵“生活碎片”這款應用罪該萬死,又或者是借機向所有人控訴沉溺網絡害人害己,甚至于是不希望悲劇再次發(fā)生,通過犧牲自己來促成對方設計一個“防沉迷模式”……結果什么都不是。

“我不在乎你的想法,我只想把我的想法說出來。”克里斯要的,僅僅是想找比利把話說出來,如果可以的話,他甚至都不愿引發(fā)關注——替喪女母親海莉要來女兒社交賬戶的密碼,不過是最微不足道的順手而為罷了。
當這起事件塵埃落定時,絕大多數人都只是看一眼消息,睜眼,閉眼,然后生活繼續(xù)……《生活碎片》表面上沒有企圖,便是它最大的企圖。
?
?
《瑞秋、杰克與阿什莉替身》(Rachel, Jack and Ashley Too)
?
與不少鐘愛第二集的人不同,我反而更喜歡第三集,并覺得覺得這是第五季中最好的一集。
一定程度上,這源于我對該集的低預期:剛開始,我以為它只是想簡單“諷刺一番偶像經濟,以及對人工智能的滲透與反思”等老生常談……

可看到后來我發(fā)現這集并沒有那么膚淺,甚至于看第二遍時有了更多的收獲。
本集有兩條故事線,明面上的主角,分別是崇拜偶像的女孩瑞秋和苦惱偽裝的歌手艾什莉,但實際上,在這兩條線中真正的掌權者,是分別處于一暗一明的“大人”高金斯和凱瑟琳。

高金斯是個滿腦子只想著“滅鼠事業(yè)”的技術狂,相對的,他對周圍其他的事情都不太上心,妻子死后,他往往只是偽裝出一種關心女兒的樣子。
開著一輛浮夸的滅鼠車招搖過市讓女兒尷尬,對她們的噓寒問暖更多停留在口頭上,當瑞秋與假裝丟了艾什莉替身的杰克大吵大鬧時,他也只是木然地說著“你們別吵了”……

我并沒有苛責高金斯的意思,畢竟這樣的父親實在太多了……我想說的是,正是由于父親在兩個女兒最關鍵的成長期成了單親爸爸,才助長她們形成了各自的性格缺陷。
和高金斯的“無為而治”相比,凱瑟琳——流行偶像歌手艾什莉·奧的姑媽、撫養(yǎng)者、導師、經紀人——則站在了另一個極端,她渴望控制艾什莉的一切。

艾什莉真正想唱的,是那種口吐臟字的偏黑暗系的搖滾樂,但凱瑟琳絕不會讓她想法成真,因為艾什莉展現在世人面前的青春靚麗形象、節(jié)奏明快主題積極的歌曲,才更具備收割粉絲的“吸金力”。
為此,凱瑟琳長期給艾什莉下迷幻藥,在兩人翻臉時更是干脆讓她陷入藥物昏迷,并在六個月后以讀取腦波的方式推出新專輯……

這一波高超的“技術營銷+苦情營銷”下來,新專輯絕對大爆啊~
有意思的是,高金斯和凱瑟琳兩人某種層面上都想控制大腦——區(qū)別在于,高金斯一心想模擬老鼠的大腦,以人造電子鼠來控制鼠患;

而凱瑟琳則一心想掌握艾什莉的大腦,一勞永逸地打造出聽話的、可持續(xù)的賺錢機器。
這集最妙的一幕是:當瑞秋的艾什莉替身被新聞意外激活出故障后,杰克通過老爹用來模擬老鼠大腦的系統嘗試修復,并意外把“防火墻”限制器去掉,從而讓艾什莉的意識在艾什莉替身上“復活”了。

這兒就不必去深究其合理性了,只需知道市面上的艾什莉替身已被大規(guī)模銷毀,因為這個“玩具”不僅有聲音模擬軟件還拷貝了艾什莉的大腦……兩條故事線在此開始交織在一起。
在兩姐妹“營救、護送”艾什莉的時候,凱瑟琳正隆重地推出“永恒艾什莉”,一個以艾什莉為藍本的沒有死角的全息藝人。

從初音未來、洛天依,到邁克爾·杰克遜、鄧麗君等等,無論是虛擬歌手還是過世巨星,全息影像打造的藝人已經走入了我們的世界……凱瑟琳那句 “放下他們的破手機,全部抬頭看”還真有底氣說(該臺詞還和第二集克里斯那句吐槽形成了一個“現卦”)。
在我看來,本集除了對技術應用/濫用的反思外,更有趣的看點是三個女孩的個性和落點。

這也與他們的家長息息相關:控制欲極強的凱瑟琳,培養(yǎng)出了憤世嫉俗的叛逆者艾什莉;無法與女兒交心的高金斯,則養(yǎng)育了存在社交障礙的杰克和瑞秋,只不過杰克年長,她把感情寄托在母親喜歡的朋克搖滾上,瑞秋年幼,被光鮮亮麗的偶像艾什莉俘虜。
特別是瑞秋,她前后一共說了三次“我是你的鐵粉”:

第一次是初見艾什莉替身時,第二次是艾什莉替身“覺醒”時,第三次則是見到臥床的艾什莉真人時——與其說瑞秋“無腦”,不如說她分不清自己到底喜歡什么,“堅持做艾什莉的鐵桿迷妹”是最簡單易執(zhí)行的準則。
當其他粉絲看到艾什莉的真面目落荒而逃時,瑞秋卻可以試著去喜歡“新事物”,也算是真正的粉絲了。

當然,這也和她們有過共同經歷有關……
最終,艾什莉和杰克開始在酒吧演出,唱那些宣泄不滿與憤怒情緒的搖滾,她們也找到了最適合各自的位置:叛逆者艾什莉引領,踟躕者杰克跟隨,迷茫者瑞秋做單純的迷妹。

這并不是最好的結局,卻是最有現實意義的一幕。
《瑞秋、杰克與阿什莉替身》本身很好,但可惜的是,這種好并不是“黑鏡式”的好,于是就得說到我最后的想法了。
?
?
Netflix的野心和困局
?
網飛顯然很重視《黑鏡》這個香餑餑,從拍攝密度和實際質量來看,“新《黑鏡》”都可以算是他們寄予厚望的拳頭劇集之一。
同時,網飛還在積極拓展“黑鏡宇宙”,除了第一集繼續(xù)擴充TCKR的商業(yè)版圖外,第二、第三集更是直接接入了現實時間線。

克里斯作案的時間地點,是2018年的倫敦。
高金斯在鼓搗電老鼠的時候,電視上報道了中國禁收“洋垃圾”的相關新聞,以此推測也就是2018年前后。

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平行宇宙正在悄然形成……網飛顯然是想模糊現實與虛幻的界限,來增加劇集中的真實感,這種思路沒錯,畢竟:黑鏡的本質是媒介,是屏幕,技術是用來實現聚焦欲望的工具,只要有人類感官存在的地方,就肯定有人心等待著被連接、被收買、被控制。
平心而論,《黑鏡》第五季并不差,其最大的“原罪”,是它延續(xù)了channel 4的原始IP……可英劇和美劇,真的有不少差異。

英國人在劇作方面天生自帶三分“仙氣”,這種獨特氣質,源于大英幾百年戲劇創(chuàng)作表演底蘊下來的積累和沉淀,而反映在劇集中的,則是一種相對更疏離、冷靜、客觀的立場,從容不迫乃至于“性冷淡式”的腔調,即便是玩黑色幽默,也往往帶著悶騷又理智的狡黠。
相比之下,美劇的特點在于類型豐富、直率坦白,在創(chuàng)作“黑鏡式”的故事時卻難免會帶有粗糙感與說教意味……可我們對于《黑鏡》的印象都是由前兩季打下的,自然而然也帶上了英式的基調和底色。

所以,第五季中評價最好的是最具“英劇氣質”的第二集,而我個人很喜歡的第三集卻不受寵——因為這是個喧囂熱鬧的美式故事,“黑鏡主題元素”不過是它一部分實現途徑罷了。
既然Netflix有這個財力、人力、能力和野心,索性不如另起爐灶,重新打造一個“類黑鏡式”的新劇,跳出原版英劇的影子。從三到五季持續(xù)走低的評價來看,固守《黑鏡》這個IP已經弊大于利了,何不趁勢放大家一個“自由”呢?……當然,按照網飛目前的表現,這大概只是我一廂情愿的想法吧。
【也歡迎關注我的公號“有愛評論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