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聊聊】語言學習中的各類陷阱

(這里面向的主要是已經(jīng)或者正在接受義務教育外語教學的人,如果你是語言小天才在準備雅思托福的另當別論)
筆者在之前的專欄里對筆記提出了一個想法:記憶從來就不需要刻意的練習,而且從來就沒有“忘記”。同理對于外語,如果你學的不好可能就是要求太高以至于妖魔化,喪失了學習的動力。
我以前初高中就是這樣(想必大多數(shù)都是如此),強調(diào)你聽說讀寫,模仿著瘋狂英語照著鏡子張牙舞爪大聲地練,或者說靠看劇看英文原著諸如此類,通常被灌輸?shù)木褪潜贾裁础拔乙趪H會議上對答如流”這種離譜不切實際的要求去。
但是我想說,這個說白了是少部分有能力也有興趣的人的:大部分人,尤其走國內(nèi)教育系統(tǒng)或者只在國內(nèi)工作生活的,真的沒必要弄這套——特別是如果要考研、高考,乃至于以后做研究,根本不需要這種——啞巴英語能讀就行了,其次也不可能完全啞巴。
這話會讓很多人大吃一驚,但我的邏輯很簡單:你首先要達到一個門檻,在談達到出國交流水平之事。這種門檻在我這里很簡單,只需要達到閱讀的水平——你可以說這樣培養(yǎng)的人外語這方面不行,但這方面行的人不一定能出國(畢竟大學教授要出國,都要提前公費培訓三個月)。
然后我們再看哲學區(qū)里面的各種對于語言的迷戀,動不動言必說學什么什么必須要懂德語法語,可很多哲學系的學生最后讀成外語系,以至于只能去德語系教書,出來說他幾年都讀不了康德云云,就是因為重心完全擺在練什么聽說讀寫上面(就算從學術方面來看有對聽說讀寫的要求,以后有能力了在外語環(huán)境里交換幾年,效率比你在國內(nèi)對著鏡子練好得多)。
國內(nèi)盛行的一板一眼的閱讀方法在各種程度上已經(jīng)不適用于對外語基礎有一定把握的人:其實應該要先建立整體的輪廓,即便是實在分不清結構你也不要自己套公式,不要見到生詞就查——反正中國人學這種印歐語言,最難的就是先建立整體的觀念,但是最難的關度過了之后的學習就會更簡單。我以前也是這么過來的——思維斷斷續(xù)續(xù)的,一碰到句子就開始分析語法、套公式、查生詞并通過看詞源來記憶等等,那你永遠學的是一套僵死的語法結構而不是一種真正鮮活的語言。
至于翻譯上的問題,維特根斯坦在《邏輯哲學論》里面說了一句很重要的話:“把一種語言翻譯成另外一種語言,并不是整句整句地翻譯,而只是翻譯句子的構成成分?!币婚_始那種死板的分析方法確實有利于大家更方便的入手語言,但他只是達成理解的一個必要步驟:面對外語中一些長難的句子,可以不必羞澀直接翻譯軟件,因為你不光光翻譯了就知道結構,還能學習怎么清晰曉暢地翻譯??傊褪且斡洠含F(xiàn)在你作為一個已經(jīng)有一定基礎的人,如果有一句話都讀不完,尤其那種長句子先不要分析語法,直接通過練習后能達到一口氣大概理解、大概把握的感覺。
在自己無力弱小的情況下,先要培養(yǎng)自己讓自己成為學習的為自己進步負責的主人。在這里應該要果斷鼓勵自己向AI學:
如果是我前面說的翻譯問題,不應該僅僅是依賴于AI對外文句子的翻譯,還可以通過一部分翻譯句子的學習后讓AI作為自己的老師給自己的翻譯評分。當然,你基礎不牢也可以通過他學習一些生詞或者基本的語法知識,再通過給AI提示設置相關練習允以批改;
如果這里我們把語言的定義再擴展到程序語言上,也是如此:給AI具體的需求使其編寫代碼,來學習里面代碼編寫如何簡潔更工程化的技巧:筆者自身就有親身體會,發(fā)現(xiàn)AI的邏輯確實比網(wǎng)上那些水平不知底細的人寫的代碼高多了,思路真的比教學大綱都清楚,即便不能直接用會編譯運行出錯;
如果有志于學術研究,可以用egde瀏覽器+bingai的去讀文獻直接省事,比如我知道的人就是嗯造翻譯看英語文獻,在讀研期間翻譯了一百篇論文——讀研讀完了以后,看文獻基本喝水一樣。
在這里筆者不得不再強調(diào)一點,很多德語系的出來說他幾年都讀不了康德,其實這個是思維的問題,不是語法和詞匯的問題——反正很多搞哲學的最后跑到德語系教語法,不覺得完全是本末倒置么?有閑心學外語,不如先把自己的母語表達好,再談像別的母語使用者,不然的話說話全是小孩子邏輯——什么“數(shù)學學不懂別指控我不背單詞”云云,小孩子開玩笑一樣。
但是這里也不要陷入唯技術論的陷阱,這恰恰是認識膚淺的表現(xiàn)。下面有一個日本故事:
日本劍圣冢原卜傳傳印可給兒子,放了個枕頭在門上,測試三兒子:大兒子被砸中,暴怒把枕頭劈碎;二兒子在空中把枕頭切成兩半;三兒子一開始就知道有枕頭,過去踩個凳子預先把它取下來了——自然這個最后是傳三兒子的。
我們需要認識到的是,技術(語言也是)都是遇到相應對境才有發(fā)揮余地,你一開始避免了對境就不需要技術,所以有無用之用,這種才是真正支配性的原則。
最后這個原則很顯然不只是適用于外語了,更多是強調(diào)學習上本末倒置的危險——這個讓筆者想起我看了一個武術紀錄片,外國人去廣州學詠春,后來問自己師父,如果遇到一堆人能不能打?師父說:遇到一堆人你趕緊跑??!
上面這個我們可以說就是局勢判斷,而不僅僅是單純?nèi)珩R保國一樣對人不該戀戰(zhàn)的指責:能打是一種技術,?但是能判斷有些局勢用得到這個技術,?有些用不到——那是另一回事。這個本身不是技術性的原則,而是——如果可以說的話——即實踐智慧以及判斷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