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限制?老年學(xué)締造者kris verburgh告訴你,學(xué)會吃就能“壽”
這里是只做最硬核續(xù)命學(xué)研究的時光派,專注“長壽科技”科普。日以繼夜翻閱文獻撰稿只為給你帶來最新、最全前沿抗衰資訊,歡迎評論區(qū)留下你的觀點和疑惑;日更動力源自你的關(guān)注與分享,抗衰路上與你并肩同行!
為了健康長壽,你都做過哪些努力?
是在炒菜時特意少放油,還是不吃任何米面制品,亦或是憑感覺購買營養(yǎng)補劑?
這些自以為很健康的飲食方式,往往極易造成營養(yǎng)失衡,長期下去,反而會出現(xiàn)代謝相關(guān)疾病,加速衰老。
為使大家能夠正確踐行長壽飲食,哈佛醫(yī)學(xué)院推薦了一種公認權(quán)威的飲食法——沙漏飲食法,正是出自國際暢銷的《長壽密碼》一書。
本書由營養(yǎng)老年學(xué)領(lǐng)域的締造者、歐洲最年輕的科學(xué)書籍作家、斥1億美元投資抗衰領(lǐng)域的Kris Verburgh教授所著,中文版由衰老生物學(xué)領(lǐng)域權(quán)威代表、清華大學(xué)藥學(xué)院的王釗教授傾力翻譯。
王釗教授以幽默易懂的語言,為我們轉(zhuǎn)述Kris教授提出的大眾化的長壽階梯理念,即:在合理飲食配比的基礎(chǔ)上,逐層深入地踐行長壽生活方式(運動、服用膳食補劑等)和干預(yù)手段(干細胞療法等)。
那么,趕快跟隨派派一同邁上延緩衰老的科學(xué)階梯吧!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我們?yōu)槭裁磿ダ稀?/p>
19世紀時,德國生物學(xué)家August Weismann認為衰老引起的死亡是“老年動物為年輕動物騰出空間”的必然結(jié)果。隨研究不斷取得進展,到了20世紀中期,針對衰老的理解發(fā)展為“衰老是自然界設(shè)定的固定程序”,即衰老是由基因決定的[1]。
直到1957年,美國生物學(xué)家George Williams第一次提出完整的衰老觀點:“年輕時能夠促進生長的能力,到了年老時反而會加速衰老”[2]。
就例如,可以在我們年輕時促進蛋白質(zhì)合成、刺激骨骼生長的生長激素,到了年老時則容易誘導(dǎo)細胞發(fā)生復(fù)制錯誤,引發(fā)炎癥和老年性相關(guān)疾病,從而加速衰老[3]。
在本書中,Kris教授也發(fā)表了他對衰老的看法,認為年輕時刺激生育的各種機制也是誘導(dǎo)衰老的導(dǎo)火索[2]。看來一孕不是“傻三年”,而是“老三年”呀!
其實,不論是生育、基因還是其他途徑誘導(dǎo)的衰老,都可以通過一種低廉的方式去有效延緩,即——改善飲食習(xí)慣。Kris教授根據(jù)三大營養(yǎng)元素的抗衰效果,分別為我們提出日常生活中的飲食建議。
No.1
蛋白質(zhì)
研究發(fā)現(xiàn),隨年齡增長發(fā)生的蛋白質(zhì)聚集現(xiàn)象,會促進機體衰老和衰老相關(guān)疾病的發(fā)生,造成多種器官衰竭[4]。
為避免蛋白質(zhì)的過多聚集,我們在日常飲食中就要特別減少動物蛋白的攝入。過多動物蛋白的聚集會刺激mTOR信號通路的活化,并加速衰老相關(guān)的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1)的釋放[5]。
但是植物蛋白就不會增加衰老相關(guān)疾病的風(fēng)險。因為植物蛋白中含有較少生長刺激性的甲硫氨酸,就算多吃也不會刺激或加速機體衰老[6]。
因此,我們可以用植物來源的蛋白質(zhì)替換掉動物來源的蛋白質(zhì),例如:將飲食中的紅肉(豬、牛、羊肉)替換為白肉、魚、豆腐。
No.2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也稱為糖,像是糖果中的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都是短鏈碳水化合物,能夠快速被腸道細胞吸收并升高血糖[7]。
而米飯和面食中包含的淀粉,就屬于長鏈碳水化合物,雖然分解的速度較慢,但吸收后會使血糖水平長期處于升高的狀態(tài)[7]。
不論是短鏈還是長鏈碳水化合物,都會促進胰島素和生長激素樣物質(zhì)的釋放,并和蛋白質(zhì)黏結(jié)在一起形成糖交聯(lián),加快衰老進程[3]。
因此我們應(yīng)該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可以將早餐食物替換為:
● 燕麥、堅果、種子類食物、水果、黑巧克力、炒蔬菜、素肉、豆類或雞蛋
并將午餐和晚餐食物替換為:
● 豆類(豌豆、蠶豆、扁豆、大豆)
● 蘑菇(平菇、蘑菇、香菇、金針菇等)
● 增加蔬菜的攝入
No.3
脂肪(酸)
脂肪(酸)一直以來風(fēng)評都不是很好,其實若想保證健康飲食,我們還是應(yīng)攝入適當健康脂肪(酸),而這個攝入的前提,就是要學(xué)會分辨。
脂肪(酸)分為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ω-3脂肪酸和ω-6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其中ω-3脂肪酸屬于健康脂肪,對神經(jīng)組織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含量較多的食物包括:
● 堅果、種子類食物、橄欖、鱷梨、多脂魚(鮭魚、鯡魚、鯖魚、鳳尾魚等)
● 特級初榨橄欖油、核桃油、亞麻油
而ω-6脂肪酸和零食、糕點中的反式脂肪酸則屬于不健康脂肪,會引起血管堵塞和炎癥的增加,應(yīng)減少此類食物的攝入。
僅僅依靠飲食的改善,就能減緩衰老嗎?
并不完全。對此,Kris教授還根據(jù)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習(xí)慣,結(jié)合目前最新的抗衰成果,為我們逐一列舉通向長壽的階梯計劃。
No.1
步驟一:避免缺陷
長壽階梯的第一步,就是要保證足夠的、重要的微量營養(yǎng)素的攝入。單一膳食補充劑的攝入并不能達到理想的抗衰效果,只有豐富的微量營養(yǎng)素才能減緩衰老進程[3]。
除了多種膳食補劑的攝入,Kris教授提倡我們的飲食也應(yīng)更加多樣化。
圖:重要微量營養(yǎng)素的飲食建議
No.2
步驟二:刺激興奮效應(yīng)
擁有全面的營養(yǎng)結(jié)構(gòu)后,還可以在生活中接受適當?shù)?、溫和的損傷或毒性刺激,這樣不僅能夠激活細胞中修復(fù)、保護和解毒的機制,還能提高身體健康水平[8]。
據(jù)統(tǒng)計,目前最具刺激興奮效應(yīng)性質(zhì)的食物有:
● 綠茶、咖啡、蔬菜、黑巧克力和水果
除了飲食,我們還有多種觸發(fā)刺激興奮效應(yīng)的外界方式:
● 服用具有輕度毒性物質(zhì)的藥物(如二甲雙胍)和食物(如類黃酮、萊菔硫銨、酒精等)
● 長/短時間進行強化運動(步行或HIIT)
● 暴露于少量的放射性輻照
● 進行冷療/熱療
No.3
步驟三:減少生長刺激
隨年齡的增長,生長刺激性物質(zhì)(如胰島素、IGF、生長激素、葡萄糖和氨基酸等)會促使身體進入代謝負荷狀態(tài),加速衰老[9]。而減少生長刺激最直接的方式,仍然是調(diào)整飲食結(jié)構(gòu)。
對此,Kris教授還建議,我們在日常用餐時,完全沒必要精準控制攝入的克數(shù),只要保證食物種類足夠豐富且營養(yǎng)均衡,就能有效降低身體的代謝負荷,達到長壽飲食的標準。
No.4
步驟四:逆轉(zhuǎn)衰老過程
除了調(diào)整自身的飲食和生活方式,或許我們還可以借助外界的先進技術(shù),來逆轉(zhuǎn)衰老:
● 注射抗蛋白聚集疫苗
● 注射溶酶體酶,幫助溶酶體加速消化細胞中的廢物
● 服用交聯(lián)破碎劑(ALT-711),可有效破壞或切斷糖類化合物和蛋白質(zhì)的交聯(lián),使身體組織恢復(fù)常態(tài)
● 向血液中注射線粒體DNA片段,代替受損線粒體DNA
● 干細胞療法
● 運用CRISPS蛋白搜索和重編碼DNA中某些特定基因
● 向老年血液中輸注年輕血液,或血液中能使身體更年輕的特定物質(zhì)
● 表觀遺傳重編程細胞
時光派點評
由于自然進化機制,及醫(yī)學(xué)、生物技術(shù)和社會科學(xué)的突破,Kris教授堅信人們的平均壽命還會繼續(xù)增長。雖然衰老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xiàn)象,但從生物學(xué)角度看,我們的物種并沒有終極年齡限制,我們所面臨的一切衰老和疾病問題都可以找到相應(yīng)的解決方案。
就目前來說,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模式仍是延緩衰老的最佳方式。我們不妨從現(xiàn)在就開始踐行長壽階梯,放下面對衰老的焦慮,享受當下,萬一在本世紀真的能實現(xiàn)永生呢?
參考文獻
[1]Life Expectancy vs. Lifespan – Always Developing (pressbooks.pub)
[2]http://www.krisverburgh.com
[3]Verzár F. (1968).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factors of molecular ageing. Experimental gerontology, 3(2), 69–75. https://doi.org/10.1016/0531-5565(68)90015-6
[4]Frankowska, N., Lisowska, K., & Witkowski, J. M. (2022). Proteolysis dysfunction in the process of aging and age-related diseases. Frontiers in aging, 3, 927630. https://doi.org/10.3389/fragi.2022.927630
[5]van der Heijden, I., Monteyne, A. J., Stephens, F. B., & Wall, B. T. (2022). Alternative dietary protein sources to support healthy and active skeletal muscle aging. Nutrition reviews, nuac049.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https://doi.org/10.1093/nutrit/nuac049
[6]van der Meer, M., Fischer, A. H., & Onwezen, M. (2022). Same strategies - Different categories: An explorative card-sort study of plant-based proteins comparing omnivores, flexitarians, vegetarians and vegans. Appetite, 106315.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https://doi.org/10.1016/j.appet.2022.106315
[7]Sharon N. (1980). Carbohydrates. Scientific American, 243(5), 90–116. https://doi.org/10.1038/scientificamerican1180-90
[8]Belz, G. G., Breithaupt-Gr?gler, K., & Osowski, U. (2001). Treatment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urrent status of use of digitoxin.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31 Suppl 2, 10–17. https://doi.org/10.1046/j.1365-2362.2001.0310s2010.x
[9]Bulgakova, S. V., Treneva, E. V., Zakharova, N. O., & Gorelik, S. G. (2019). Klinicheskaia laboratornaia diagnostika, 64(12), 708–715. https://doi.org/10.18821/0869-2084-2019-64-12-708-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