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長河》,對比《康熙王朝》,梁冠華版索額圖演砸了!
說到《天下長河》這部劇,就不得不提《康熙王朝》,畢竟二者皆是以康熙為第一主角。

不同的是,《康熙王朝》完完整整描繪了康熙的一生,而《天下長河》則圍繞著治理黃河來展開劇情。若要兩相對比的話,起碼在個人看來,《天下長河》還是差了一點意思。
歷史劇的進步
從服裝、道具以及歷史常識方面來講,《天下長河》勝于《康熙王朝》,舉一個例子好了,《康熙王朝》中太皇太后自稱“孝莊”。稍有歷史常識的人,應該都知道,“孝莊”(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圣文皇后)是太皇太后死后的謚號,這個稱呼在生前壓根兒就不存在。

相較之下,《天下長河》就避免了類似的常識性錯誤,對于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而言,這無疑是一種進步。常常會有人說,看劇不能太較真兒,對此個人不敢茍同。以歷史劇為例,要知道大部分人是不會去讀史書的,看歷史劇便成了了解歷史的重要途徑之一。試想一下,要是歷史劇毫無嚴謹可言,豈不是在誤導大眾嗎?
陳道明VS羅晉
至于演員方面,陳道明對上羅晉,還是前者更強一些。陳道明的演技可謂有口皆碑,放眼國內(nèi),能夠出其右者鳳毛麟角。沒有記錯的話,在《康熙王朝》的后期,有一場李光地彈劾索額圖、明珠的戲。這場戲不僅是一個長鏡頭,而且要求扮演康熙的陳道明表現(xiàn)出震怒乃至歇斯底里的情緒,結(jié)果陳道明一字未錯一條兒過,足見其業(yè)務能力之強悍。

當然了,羅晉的業(yè)務能力也不差,在同年齡段的演員中,稱得上佼佼者了。只是與陳道明相比,還是有所差距的,羅晉在詮釋人物時,總會不經(jīng)意間帶出個人化的痕跡。不能說演什么都像在演自己,并沒有那么嚴重,可總感覺沒有徹底融入到角色當中,表演風格多少有一點程式化。

梁冠華版索額圖演砸了
其他演員的話,不能說《康熙王朝》完全碾壓了《天下長河》,總體而言前者明顯略勝一籌。不過并非全然是演員的問題,《天下長河》的創(chuàng)作方向也出現(xiàn)了偏差,居然將索額圖和明珠塑造成了搞笑擔當。熟識史書之人應該了然于胸,二人曾經(jīng)是不可一世的權(quán)臣,這樣的人往往是不怒自威,怎么可能是嬉笑怒罵之輩呢?

尤其是梁冠華飾演的索額圖,與其說這個角色不成功,不如稱之為徹底失敗。梁冠華與王剛有些類似,皆因單一角色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致使自身的戲路受限。王剛是和珅、梁冠華是狄仁杰,但對于《天下長河》來說,邀請梁冠華飾演索額圖,理論上是可行的。原因在于狄仁杰和索額圖同為宰輔,人物的身份、地位相近,梁冠華駕馭起來難度不大,甚至有可能出現(xiàn)奇效。要是梁冠華以塑造狄仁杰的方式來詮釋索額圖,恰好能夠?qū)洗蠹樗浦遥粌H準確定位了角色,而且會與自己的經(jīng)典熒屏形象形成極大的反差。

可惜了,梁冠華版的索額圖,淪為了一個跳梁小丑。由此可見,《天下長河》在改編上沒有掌握好火候,呈現(xiàn)出了泛娛樂化的趨勢。對于影視劇的改編,觀眾是能夠理解的,但必須要適度。哪怕是正史,所記載的內(nèi)容也未見得百分之百真實,畢竟歷史是由勝利者所書寫。這就是影視作品改編的空間,但還是要有一個大前提,符合當時的社會大環(huán)境,也可以適當參考比較靠譜的野史。天馬行空也好,腦洞大開也罷,終究只是嘩眾取寵!
結(jié)語
綜上所述,《天下長河》的水準應為中等偏上,尚未到上乘之作的高度。歷史正劇,要多一些嚴謹與寫實,花里胡哨的技巧盡量要敬而遠之。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