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大類化痰藥物該如何選擇? 4 個用藥誤區(qū)須避免!
咳嗽咳痰是呼吸系統(tǒng)疾病常見癥狀,患者往往需要使用祛痰藥物對癥處理。臨床祛痰藥物種類眾多,給藥途徑各異,不同藥物有何特點,使用上有什么注意事項?一起來學習一下。
01
常用祛痰藥物的分類及作用機制
表 1 常用祛痰藥物的分類及作用機制?[1][2]

??注意事項:1)鑒于同一祛痰藥物可有多種作用?[3],例如氨溴索,作為黏液調節(jié)劑,除了能降低痰液粘度,還可以促進表面活性物質分泌,增加支氣管纖毛運動。因此不同的文獻對祛痰藥物的藥理學分類不盡相同,本文選取其中一種分類方法?[1],僅供參考。
2)以下藥物藥理學分類未歸入祛痰藥物(表 2),但是有祛痰功效?[1][3][4]:
表 2 有祛痰功效的藥物

02
常用祛痰藥物的適應癥及注意事項
表 3 常用祛痰藥物的臨床特點、適應證及注意事項

03
祛痰藥物對呼吸系統(tǒng)慢性疾病的其他作用
有文獻表明,患者使用祛痰藥物,不僅可以取得祛痰效果,而且可以獲得其他方面的改善,如表 4 所示?[13]。
表 4 常見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從祛痰藥物治療中的獲益

??注意事項:
哮喘患者的霧化祛痰治療應該充分權衡獲益和風險,持謹慎態(tài)度:
1) 對于痰液較多或黏稠難咳出者,可加用霧化吸入祛痰藥物;
2) 對于哮喘急性發(fā)作期,推薦使用 SABA 和 ICS,慎用其他祛痰藥,因為霧化形成的氣溶膠有誘發(fā)氣道高反應的風險;
3) 乙酰半胱氨酸由于分子中含有巰基,因此具有特殊類似「硫磺」樣刺激性氣味,有誘發(fā)支氣管痙攣的風險?[14],因此不推薦使用。
04
其他具有祛痰功效的方法
除祛痰藥物外,臨床常用的祛痰手段還有去除危險因素、物理祛痰 [1]、氣道濕化、液體補充等。
??危險因素干預:
1)避免或減少呼吸道感染:
2)戒煙或避免被動吸煙:吸煙是氣道黏液高分泌的常見因素;尤其是 COPD 患者,減少痰液產生的最重要干預措施是戒煙?[1]。
??物理祛痰:
1)指導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痰;
2)胸背部叩擊;
3)體位排痰;
4)呼氣末正壓;
5)胸壁高頻震蕩。
注意事項:序貫進行霧化祛痰和物理祛痰有協(xié)同祛痰效果。即依次霧化吸入支氣管舒張劑(β2 受體激動劑)、祛痰藥物等,隨后再進行物理祛痰,可提高療效?[1]。
6)氣道濕化:
高滲鹽水(3%~7%)可降低痰液粘度,重建痰液表面液體層,促進纖毛運動,刺激咳嗽,促進排痰?[4]。對于支氣管擴張、肺囊性纖維化患者,有助于緩解癥狀,減少細菌定植?[15][16],改善肺功能?[3]。值得注意的是對于 COPD 患者,有誘發(fā)支氣管收縮,甚至降低肺功能的風險?[17]。
??液體補充:
臨床有補液祛痰的做法,但僅適用于脫水患者;對于容量正常的患者,沒有證據(jù)表明過度補充水分對促進痰液生成、排出有任何益處?[17]。
05
祛痰治療的常見誤區(qū)
1. 祛痰僅依靠藥物:祛痰藥物可提高咳嗽對氣道分泌物的清除效率?[12]。但痰液的排出需要患者有正常的咳嗽反射?[18],部分咳嗽反射較弱的患者,除了藥物外,往往需要借助物理手段。此外,祛痰治療期間應注意監(jiān)護,必要時需配合體位引流或吸痰,以避免分泌物增多引起氣道阻塞?[4]。
2. 同時使用止咳藥和祛痰藥:盡管習慣上有「止咳化痰」的說法,但實際上祛痰藥、止咳藥聯(lián)合使用應當慎重,尤其是中樞性鎮(zhèn)咳藥物,不推薦與部分祛痰藥同時使用。乙酰半胱氨酸和羧甲司坦藥品說明書明確指出不宜與中樞性鎮(zhèn)咳藥物合用?[6][9]。
3. 呼吸系統(tǒng)感染過度強調抗生素:對于呼吸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在病因治療的基礎上(抗感染),重視痰液管理,有利于減輕癥狀,縮短病程,改善預后?[1]。祛痰治療有助于細菌去定植?[4],防止繼發(fā)感染?[19],因此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抗菌藥物的使用。
4. 注射劑用于霧化祛痰:含有防腐劑(酚、亞硝酸鹽)的靜脈注射制劑霧化吸入有誘發(fā)加重氣道痙攣的風險,故不推薦用于霧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