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棋圣對比!日本圍棋為什么衰弱了?職業(yè)棋手收入竟然穩(wěn)定下滑
日前,一則大連日本東芝公司員工遣散費用的新聞刷屏了網絡。
9月11日,日本電子企業(yè)東芝公司已確認將在9月底前停止其大連工廠的生產,未來東芝將工廠產能轉移到越南和日本國內。
根據內部員工爆料,東芝的補償方案為月平均工資x工作年限x工作年限系數。具體來說,假設一個東芝員工的月平均工資為5000元,工作28年的老員工一次性可拿到工作年限補償金22.4萬元,工作14年的員工可拿到補償金9.1萬元。除了工作年限補償金外,員工還可拿到與退休年齡掛鉤的生活補償金,距離退休年齡越近,生活補償金就越多。
這讓眾多國內的打工族羨慕不已。一個有意思的話題來了,曾經被稱為世界經濟奇跡的日本在80年代有多富裕?

我們可以從日本棋圣戰(zhàn)來看一下,當年的日本頂尖棋手收入有多高!日本棋圣戰(zhàn)自1977年至2021年總共舉辦了45屆。第一屆冠軍獎金1700萬日元,后來漲到3200萬日元,自25期之后冠軍獎金為4200萬日元,自第34期后冠軍獎金升至4500萬日元。

80年代是日本經濟的黃金時期。由于常年貿易順差,1985年9月,美、日、英、法、德在紐約廣場飯店(Plazz Hotel)簽訂協(xié)議,一致決定聯(lián)合干預匯市。這就是著名的“廣場協(xié)議”。日本經濟開始盛極而衰,直到2021年的現(xiàn)在,也依然萎靡不振,被稱為失去的三十年。

按六年間日元兌美元220的平均數值計算,1977至1982年藤澤秀行時期的1700萬日元相當于7.7萬美金,3200萬日元相當于14.5萬美元。
這是一個什么概念呢?30年前和30年后,單純直接比較匯率顯然是不客觀的。就像中國80年代初的萬元戶基本都是各地的首富,但現(xiàn)在萬元戶就是貧困戶,是國家扶貧的對象,兩個不同時代的萬元戶直接劃等號就是滑天下之大稽。我們從M2、房價、職工收入綜合衡量,1989年首屆應氏杯的40萬美金相當于現(xiàn)在的2.2億人民幣。
根據《北京市歷年職工平均工資》來看,1989年北京的職工年人均工資是2312元,注意統(tǒng)計的是職工,當時基本就是國企和事業(yè)編單位。2020年北京城鎮(zhèn)非私營單位人員的平均工資是145766元。
1989年的40萬美元相當于40萬*8/2312=15094,也就是相當于15094人的年工資,換算成2020年的工資:15094*145766=2.2億元。
也就說,藤澤秀行棋圣戰(zhàn)六連霸的80年代,7.7萬美金至少相當于2020年的4200萬人民幣,14.5萬美元至少相當于2020年8000萬人民幣。
世界經濟全球化以后,各國貨幣匯率已經可以比較客觀的反應各國真實的經濟實力。2021年的日本棋圣戰(zhàn)冠軍獎金4500萬日元,換算成人民幣達到了290萬人民幣,雖依然是世界棋壇獎金最高的賽事,但已經和80年代相去甚遠。
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日本圍棋衰弱的原因,日本職業(yè)棋手的收入實際是穩(wěn)步大幅下滑的,一個收入穩(wěn)步大幅下滑的行業(yè)可能會吸引有才華的年輕人進入嗎?答案當然是不能!

相對于日本,中國職業(yè)圍棋近30年來卻是蓬勃發(fā)展,職業(yè)圍棋相對于其它行業(yè)簡直是金字塔尖般的存在,職業(yè)收入、社會地位、榮譽和曝光度可謂大豐收。聶衛(wèi)平棋圣在中國的地位和待遇遠不是日本其他名譽棋圣可以相提并論的,柯潔在中國的地位和待遇也不是井山裕太可以比擬的。中國的職業(yè)棋手都可以進入985/211大學,而能進入985/211大學的中國應屆高考生平均僅1至3%而已。而柯潔、古力、江維杰等則進入了中國最高學府清華大學深造。所以,在中國能成為職業(yè)圍棋選手,就是一個成功的人生。即便是圍棋老師這個職業(yè),相對于國內同等學歷的其它行業(yè),也是一個比較體面的社會工作。
正是中國職業(yè)圍棋誘人的前景,才吸引了國內數不清的少年天才投入到這個行業(yè)中去,才造就了中國圍棋現(xiàn)在的輝煌。
國運盛,棋運盛!誠如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