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完整版)神經康復學考試重點

2023-08-05 15:15 作者:答案鬼  | 我要投稿


?

1.神經康復學:是研究神經系統疾患所致的功能障礙,并進行相關的康復預防、康復評定和康復治療的一門學科。

2。Kernig征:囑患者仰臥,先將一側髖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屈成直角,再用手抬高小腿,正常人膝關節(jié)可被伸至135°以上,陽性表現為伸膝受限,并伴有疼痛與屈肌痙攣.

3.Brudzinski征:囑患者仰臥,下肢自然伸直,醫(yī)生一手托患者枕部,一手置于患者胸前,然后使頭部前屈,陽性表現為兩側髖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屈曲。

4??玳摬綉B(tài):周圍神經病變時常出現足部下垂不能背屈,行走時或是拖拽病足,或是將該側下肢抬得很高,落腳時足尖先觸地面,主要見于腓總神經麻痹。

5。肩—-手綜合征:表現為肩痛、手水腫和疼痛(被動屈曲手指時尤劇)、皮溫升高、消腫后肌肉萎縮、甚至攣縮.病因不清,可能與交感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在壓迫下腕關節(jié)被牽拉并掌屈、過度牽拉、輸液滲出、手意外小傷害等有關.常于卒中后1——3個月發(fā)生,多突然起病,節(jié)段性疼痛、水腫、血運障礙、關節(jié)活動范圍受限、活動后癥狀和體征加重。

6、半暗帶:腦卒中時在壞死的腦組織與正常腦組織之間,有一些不同程度受損的腦細胞,但細胞完整性尚保存,這些細胞與周圍組織缺血缺氧,變性水腫形成為半暗帶,具有雙向性,治療及時,正確可逆轉為正常細胞,否則,壞死軟化。

7。小字征:因手指、腕、臂強直,產生寫字強直,落筆不直,字行不整,字越寫越少。

8。震顫麻痹:又稱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中年以上的黑質和黑質紋狀體通路上的變性疾病,以靜止性震顫、肌強直,運動減少和姿勢與平衡障礙為主要臨床特征。

9.老年性癡呆:又稱阿爾茨海默病,是老年人最常見的一種病因不明的大腦退行性變性病,是癡呆最常見的病因。

10。血管性癡呆:是腦血管疾病導致的認知功能障礙臨床綜合征,其中多發(fā)性腦梗死性癡呆是常見類型。

11。腦膜炎:凡感染或炎癥性反應僅累及軟腦膜者(包括軟腦膜和蛛網膜)稱為軟腦膜炎或腦膜炎。

12。腦炎:病原體侵犯腦實質引起炎癥性反應者稱為腦炎.

13。腦膜腦炎:腦炎時腦膜的損害可相繼或同時受累。

14.腦?。簩Ψ巧镌灾虏∫蛩?理化因素、中毒、缺氧、變態(tài)反應等因素)損害腦實質而產生的彌漫性腦損害,則稱為腦病。

15。眩暈:是對自身平衡覺和空間位象覺的自我感知錯誤,感覺自身或外界物體旋轉、升降、傾斜等。

16。失眠:是指睡眠的始發(fā)和睡眠維持發(fā)生障礙,致使睡眠的質和量不能滿足個體生理需要而明顯影響患者白天活動(如疲勞、注意力下降、反應遲鈍等)的一種睡眠障礙綜合征。

17。痙攣:痙攣屬于上運動神經元綜合征的運動障礙表現之一,是一種因牽張反射興奮性增高所致的,以速度依賴性肌肉張力增高為特征的運動障礙,且伴隨有腱反射的亢進。

19.腦卒中:也可稱為腦血管意外,是指突然發(fā)生的、由腦血管病變引起的局限性腦功能障礙,并持續(xù)時間超過24小時或引起死亡的臨床綜合征。

21。日常生活活動:是人在獨立生活中反復地進行的、最必要的基本活動。

22。神經干叩擊試驗:即按壓或叩擊神經干,局部出現針刺性疼痛,并有麻痛感向神經支配區(qū)放射為陽性,可幫助判斷神經斷端位置和生長情況.

23。肌張力:指肌肉靜止或放松狀態(tài)下肌肉的緊張度,檢查時可根據觸摸肌肉的硬度及被動伸屈肢體時的阻力來判斷。

24.陣攣:是在深反射亢進時,用一持續(xù)力量使被檢查的肌肉處于緊張狀態(tài),則該深反射涉及的肌肉就會發(fā)生節(jié)律性收縮,稱為陣攣.

廢用綜合征:長期安靜、臥床,或長期支具、石膏、夾板固定的患者出現以生理功能減退為主要特征的癥候群,可有局部和全身改變。

誤用綜合征:是指不正確的治療所造成的人為的癥候群。常見韌帶、肌腱、肌肉等損傷,骨關節(jié)變形,痙攣狀態(tài)加重,強肌和弱肌不平衡的加劇,痙攣步態(tài)的習慣化等。

10、聯合反應:是指當身體某一部分進行抗阻運動或主動用力時,處于靜止狀態(tài)的其他部分可產生不隨意運動反應.



11、共同運動:是脊髓水平的原始運動,患者完成某項關節(jié)活動引發(fā)的該肢體其他關節(jié)肌肉的一組固定的沒有選擇的運動。

13、Bobath握手:雙手掌心相對,十指交叉攥拳,患側拇指位于上方.

14、雙側橋式運動:治療師幫助患者將兩腿屈曲,雙腳在臀下平踏床面,讓患者伸髖將兩臀部抬離床面.如患側髖外旋外展不能支持時,治療師可以幫助將患膝穩(wěn)定住。

15、腦疝(shàn):顱內高壓進一步發(fā)展致各腔室間壓力不均,從而推壓部分腦組織向解剖間隙移位,引起腦組織的移位即稱腦疝.

16、創(chuàng)傷后遺忘(PTA):腦外傷后記憶喪失到連續(xù)記憶恢復所需的時間。

16、認知:是指人們認識與知曉(理解)事物過程的總稱,包括感知、識別、記憶、概念形成、思維、推理及表象過程。

17、注意:是對事物的一種選擇性反應。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使人們清晰的認知周圍現實中某一特定的對象,避開不相關的事物。

18、記憶:是人對過去經歷過的事物的一種反應,是對獲得的信息的感知及思考(又稱編碼)、儲存和提取的過程。

19、感知障礙:指在感覺輸入系統完整的情況下,大腦對感覺刺激的認識和辨別障礙,表現為失認癥與失用癥。

20、腦性癱瘓(CP):是自受孕開始嬰兒期非進行性腦損傷和發(fā)育缺陷所導致的綜合征。主要表現為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驚厥、心理行為異常、感知覺障礙及其他異常。

21、Bobath法:又稱神經發(fā)育學療法,是由英國物理治療師Berta Bobath和她的丈夫Karel Bobath共同創(chuàng)建的治療腦性癱瘓的理論與方法。主要用于治療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引起的運動功能障礙,如腦癱、偏癱等疾患。

22、關鍵點:治療師通過對患兒身上的特定部位進行抑制,使患兒痙攣減輕,同時又可促進正常姿勢和運動。Bobath把這個特定部位稱為關鍵點。

23、多發(fā)性硬化(MS):中樞神經系統白質脫髓鞘性疾病,侵犯大腦、脊髓白質、皮質下結構、腦干、小腦與視神經等。CNS散在分布的多數病灶與病程中呈現的緩解復發(fā)是其特點。

24、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中年以上的黑質和黑質紋狀體通路上的變性疾病.隨年齡增長而增高,男性略多于女性,致殘率為25%。為康復領域中的重要內容之一.

28、脊髓炎:是指由于生物源性感染如病毒、細菌、螺旋體、真菌、寄生蟲等所致的,或感染后、接種后所誘發(fā)的脊髓灰質和(或)白質的炎性病變。臨床表現為運動、感覺障礙及括約肌功能障礙.

29、急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fā)性神經炎:是病毒感染、自體免疫等多種致病因素所引起的一種遲發(fā)性變態(tài)反應所致的急性(或亞急性)多發(fā)性周圍神經、神經根炎癥性脫髓鞘性疾病。

30、癲癇持續(xù)狀態(tài):是指一次癲癇發(fā)作持續(xù)30分鐘以上,或連續(xù)多次發(fā)作、發(fā)作間期意識或神經功能未恢復正常.

33、面神經炎:系莖乳突孔內急性非化膿性面神經炎癥,引起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又稱貝爾麻痹。

1.昏迷

答:昏迷是一種嚴重的意識障礙,包括淺昏迷和深昏迷。淺昏迷:意識喪失,患者沒有睜眼反應。語言喪失。自發(fā)運動減少,但強烈的疼痛刺激可見患者有痛苦表情,防御動作等,吞咽反射,角膜反射,瞳孔對光反射,腱反射無明顯改變。深昏迷:自發(fā)運動完全消失,對外界各種刺激均無反應,眼球固定,角膜反射,瞳孔對光反射,腱反射等均消失,生命體征常有變化。

2.肩——手綜合征的臨床特點如何?如何防治?

答:臨床特點表現為肩痛、手水腫和疼痛(被動屈曲手指時尤劇)、皮溫升高、消腫后肌肉萎縮、甚至攣縮.防治:1、病因防治:避免上肢受外傷(即使是小損傷)、疼痛、過度牽張、長時間垂懸,已有水腫者應避免輸液.2 、患側上肢的被動運動:可防止肩痛、維持各關節(jié)的活動度,但應非常輕柔,以不產生疼痛為度.3、交感神經阻滯:星狀交感神經節(jié)阻滯對早期SHS非常有效,可使其減輕或消失,對第2期效果差。4、類固醇制劑:口服/肩關節(jié)或腱鞘注射類固醇制劑對肩痛較好,減輕局部炎癥。5、高位胸交感神經切斷術,6、物理因子治療.

3.偏癱治療中誤用綜合征是什么?為什么會出現?如何糾正?

答:誤用綜合征是指不正確的治療所造成的人為的綜合征。常見韌帶、肌腱、肌肉等損傷,骨關節(jié)變形,痙攣狀態(tài)加重,強肌和弱肌不平衡的加劇,痙攣步態(tài)的習慣化等。常在沒有進行康復治療或康復治療不當的情況下發(fā)生。要重視康復各個階段的治療,特別是要訓練弱肌,抑制強肌,強調運動模式的恢復,避免片面追求肌力治療。

4。腦卒中吞咽障礙的影響因素有哪些?如何康復訓練?

答:影響因素 ?????康復訓練:1、功能訓練恢復1、改善口面部肌群運動功能訓練,2、增加舌運動訓練,3、增加吞咽反射訓練,4、聲帶內收訓練,5、增加喉上抬能力,6、咽收縮訓練,7、吸吮及喉抬高訓練,8、空吞咽訓練。2、功能代償技術 ?改變體位,通過食物的自身重力進食,改變咽腔體積,促進吞咽,減少吸入.3

5。簡述偏癱的康復治療。

6.如何根據格拉斯昏迷量表得分及昏迷時間長短將腦外傷分型?

答:根據格拉斯昏迷量表得分及昏迷時間長短將腦外傷分為4型,輕型:GCS13—-15分,傷后昏迷時間為20分鐘之內.中型:GCS9——12分,傷后昏迷時間為20分鐘—-6小時。重型:GCS6-—8分,傷后昏迷或再次昏迷持續(xù)6小時以上。特重型:GCS3——5分.

7.腦性癱瘓

答:簡稱腦癱,是自受孕開始至嬰兒期腦發(fā)育階段非進行性腦損傷和發(fā)育缺陷所導致的臨床綜合征,主要表現為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驚厥,心理行為異常,感知覺障礙及其他異常。

8.Bobath法

答:是神經發(fā)育學療法之一,是由英國物理治療師Berta Bobath和她的丈夫Karel Bobath共同創(chuàng)建的治療腦性癱瘓的理論與方法,是當代治療小兒腦癱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應用,主要用于治療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引起的運動功能障礙,如腦癱,偏癱等疾患,其基本原理是通過反射性抑制異常姿勢和運動,促進正確的運動感覺和運動模式。

9.關鍵點、

答:治療師通過對患兒身上的特定部位進行抑制,使患兒痙攣減輕,同時又可促通正常姿勢和運動,Baboth把這個特定部位稱為關鍵點。

10。腦性癱瘓根據運動障礙的性質可分為幾型?

答:根據運動障礙的性質,可分為痙攣型、不隨意運動型(手足徐動型)、共濟失調型、強直型、肌張力低下型、混合型。

11.簡述腦癱臨床癥狀的主要特征

答:腦癱臨床癥狀的主要特征;1.四肢和軀干的非對稱;2、某種固定的運動模式;3、抗重力運動困難;4、分離運動困難;5、發(fā)育不均衡;6、肌張力不平衡;7、原始反射殘存;8、存在異常的感覺運動;9、聯合反應和代償運動.

12.簡述痙攣型腦癱的臨床表現。

答:臨床表現為運動發(fā)育較同齡兒明顯落后,異常姿勢,肌張力增高,緊張甚至痙攣,僵硬,強直,下肢檢查時可見折刀征,膝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Babinski征等陽性,出現髕、踝陣攣及異常反射等.

13。簡述共濟失調型腦癱的臨床表現.

答:臨床表現以平衡功能障礙為主的小腦癥狀,步態(tài)不穩(wěn),不能調節(jié)步伐,醉酒步態(tài),容易跌倒,基底寬,不敢邁大步,手和頭部可看到輕度震顫,眼球震顫極為常見,指鼻試驗,對指試驗,跟膝脛試驗都難以完成,肌張力低下,語言缺少抑揚聲調,而且徐緩,本型不多見,多與其他型混合。

14。腦癱評定的主要內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腦癱評定的主要內容包括1、運動發(fā)育評定。2、姿勢的評價;3、反射發(fā)育評定;4、肌張力的評價;5、作業(yè)療法評價;6、語言功能的評定;7、功能獨立性評定;8、感知認知評定

15。對腦癱患兒各種姿勢進行評價時,對其仰臥位的評價包括哪些內容?

答:1、觀察其自發(fā)運動的質和量;2、注意對稱性及優(yōu)勢姿勢模式,是否出現一側下肢伸展增強和對側屈曲姿勢加重(非對稱性);3、頭部的位置,觀察患兒頭部是否正中位,是否常偏向一側,頭部與肩胛帶,骨盆運動的分離情況;4、向坐位拉起,有無頭的后垂,兩肩有無向伸展方向的抵抗,兩下肢是否出現屈曲,有無代償性脊柱后彎;5、骨盆和四肢,骨盆是否有前傾,后傾,能否完成骨盆隨意抬起,四肢是否有分離動作,

16、簡述對腦癱患兒進行運動功能訓練的原則。

答:1、由頭向尾,由近位端向遠位端等兒童運動發(fā)育的規(guī)律;2、在抑制異常運動模式的同時,進行正常運動模式的誘導;3、使患兒獲得保持正常姿勢的能力;4、促進左右對稱的姿勢和運動;5、誘發(fā)和強化所希望的固定運動模式,逐漸完成由單個運動向多個運動的協調運動;6、康復訓練的方式方法要因人而異,不能以偏概全。

17、簡述帕金森病的臨床特點

答:臨床特點:1、肢體靜止性震顫,2、運動障礙,3、肌肉強直,4步態(tài)異常,5、平衡功能障礙,6、高級腦功能障礙,7、吞咽功能障礙,8、自主神經功能障礙,9、活動和參與受限,10、繼發(fā)性功能障礙。(臨床上以靜止性震顫,肌強直,運動減少和姿勢與平衡障礙為主要特點)

18、簡述良性位置性陣法性眩暈的治療原則及體位訓練方法。

答:治療原則:指導患者反復處于引發(fā)癥狀的位置,通過簡單的前庭鍛煉驅散壺腹嵴終頂上的耳石碎片或通過復位法使半規(guī)管內自由游動的微粒進入橢圓囊以消除癥狀,抗眩暈藥無效,對于鍛煉無效的癥狀嚴重者,可通過外科手術方法達到緩解(單孔神經切斷術,激光行迷路閉塞術或后半規(guī)管堵塞術)。 體位訓練方法:目的是使沉積物從嵴頂松動脫落?;颊唛]目正坐床上,向一側側臥至一側枕部接觸床面,保持此頭位直到誘發(fā)的眩暈消失后再坐起,30秒后再向另一側側臥,每3小時兩側交替進行1次,直到眩暈癥狀消失為止,癥狀多在1—-2天內減輕,通常于7-—14天內消失。 ?????????????????????????????????????????????????

19、Barthel指數評定的內容有哪些?

答:進食、修飾、洗澡、穿衣、如廁、排尿、排便、步行、輪椅、行走、上下樓梯.

20、徒手肌力評定分級。

答:0級 ?完全癱瘓,1級 ?肌肉可收縮,但不產生關節(jié)運動,2級 ?關節(jié)不抗重力可作全范圍運動,3級 ?關節(jié)抗重力可作全范圍運動,4級 ?關節(jié)抗部分阻力可作全范圍運動,5級 ?關節(jié)抗充分阻力可作全范圍運動。

21、腦卒中患者軟癱期如何指導向健側翻身訓練

答:向健側翻身時,取Bobath握手,伸展肘關節(jié),肩關節(jié)90°屈曲位,頭轉向健側,由雙上肢,肩部帶動軀干翻向健側,隨后旋轉骨盆,帶動下肢翻向健側,治療師對患側下肢可給予最小限度的輔助。

22、針對腦癱的健康教育包括哪些內容?

答:1、主要是防止腦癱的產生,研究和采取正確的措施,預防能夠導致腦癱的各種原因,如預防妊娠期感染及其他不良因素,正確接生,正確處理高膽紅素血癥等,2、是對已經造成損害的腦癱患兒,采取各級進行綜合康復,使腦癱患兒得以身心全面發(fā)育,3、是對已經發(fā)生殘疾的腦癱,應通過各種措施,預防殘障的發(fā)生,盡可能保存現有的功能,通過各種康復治療方法和途徑,積極預防畸形,攣縮的發(fā)生,以減少殘障給個人,家庭,社會造成的不利影響。

23。試述神經康復的目標

答:神經康復的目標是采用以功能訓練為主的多種有效措施加快神經功能的恢復程度,減輕神經系統病損后導致的功能殘疾或殘障程度,使患者回歸家庭和社會,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24、試述Bobath神經發(fā)育療法的理論基礎

答:Bobath認為,運動功能的整合中樞包括脊髓,腦干,中腦,皮質4個水平,下位中樞受上位中樞控制,腦損傷引起的癥狀,除運動發(fā)育遲緩外,必然出現上位中樞控制解除的釋放癥狀,即種種原始反射亢進的異常姿勢和運動,尤其是中腦和皮質損傷引起的立直反射和平衡反射障礙,在CP發(fā)病過程中起重要作用,Bobath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反射性抑制肢體,抑制異常姿勢和運動,促進正確的運動感覺和運動模式。強調促進正常運動必須首先抑制異常姿勢,同時也強調一定要按小兒神經發(fā)育的順序及規(guī)律促進運動發(fā)育,理論上,肢體功能恢復是按照由近端向遠端的順序,在治療中,只有改善了頭,頸,軀干的運動之后,才有可能改善四肢的功能,只有控制了肩胛帶的穩(wěn)定性后,才有可能發(fā)展上肢的精細動作。

25、簡述瞳孔對光反射的檢查方法.

答:一種是囑患者向光亮處注視,檢查者用手掩蓋其雙眼,然后交替地移開一手,觀察瞳孔變化,另一種方法用手電筒照射患者瞳孔,觀察檢查側(直接)和對側瞳孔(間接)是否收縮,敏捷程度及收縮持續(xù)時間,檢查側有視神經損害時,表現為雙瞳不收縮或反應遲鈍,檢查側動眼神經損害時,直接光反射消失,但對側間接光反射仍存在.

26、周圍性面神經損害和中樞性面神經損害的臨床表現有何不同?

答:周圍性:患側前額額紋消失,眼裂擴大,鼻唇溝消失,口角下垂,露齒時口角歪向健側,患側不能做皺額,閉目,鼓氣和撅嘴等動作。中樞性:健側眼裂以下鼻唇溝消失,口角歪斜,露齒時口角歪向患側。健側不能做鼓氣和撅嘴等動作,但健側前額額紋存在。

27、簡述動眼神經麻痹的臨床表現。

答:動眼神經分布:上下內直肌,下斜肌,上瞼提肌,瞳孔括約肌,睫狀肌。損傷癥狀:眼外斜視,上瞼下垂,對光及調節(jié)反射消失.

28、簡述腦癱病因

答:腦癱的直接病因是腦損傷和腦發(fā)育缺陷,造成腦損傷和腦發(fā)育缺陷的時間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即出生前,圍生期和出生后,1、出生前因素 ?基因異常,染色體異常,胎兒期的外因導致腦形成異常,腦損傷:1、感染,風疹,巨細胞病毒,弓形體病,梅毒等,2、理化因素:放射線,汞中毒,一氧化碳等,3、胎兒期缺血缺氧癥,母親重度貧血,妊娠中毒癥,胎盤異常等。2、圍生期因素:胎齡小于32周,出生體重小于2000g,胎齡大于42周,出生體重大于4000g。異常產,產程過長或急產,臀位分娩,雙胎或多胎,窒息,胎位異常,臍帶過短,產傷等。3、出生后因素:新生兒期驚厥,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吸入性肺炎,敗血癥,缺血缺氧性腦病,嬰幼兒期的腦部感染等。

29、簡述對腦癱患兒進行運動功能訓練的原則

答:1、由頭向尾,由近位端向遠位端等兒童運動發(fā)育的規(guī)律,2、在抑制異常運動模式的同時,進行正常運動模式的誘導,3、使患兒獲得保持正常姿勢的能力,4、促進左右對稱的姿勢和運動,5、誘發(fā)和強化所希望的固定運動模式,逐漸完成由單個運動向多個運動的協調運動,6、康復訓練的方式方法要因人而異,不能以偏概全.

30、什么是失認癥?它包括哪些類型?

答:是指大腦局部損害所致的一種后天性認知障礙。常見的類型有:1、自體部位和偏身失認,2、Gerstmann綜合征,3、疾病感缺失、偏癱漠視與偏癱失認,4、單側視空間忽視.

31、如何根據Brunstrom評定指導偏癱的康復治療?

答:Brunstrom分期 ???康復治療目的

急性期:1—2期 ???預防可能出現的壓瘡,關節(jié)腫脹,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泌尿系和呼吸道的感染等。

亞急性期:2—3期 ?除預防常見并發(fā)癥外,應減輕患肢肌痙攣的程度和避免加強異常運動模式,促進分離運動恢復,加強患側肢體的主動活動并與日常生活活動相結合。

恢復中后期:4—6期 ?加強協調性和選擇性隨意運動為主,并結合日常生活活動進行上肢和下肢實用功能的強化訓練,同時注意抑制異常的肌張力.

二、簡答題。

神經系統疾病的常見癥狀:有頭痛及其他部位疼痛、抽搐、癱瘓、麻木、視力障礙和眩暈等.

神經系統體格檢查:包括一般檢查和??茩z查。一般檢查主要檢查患者的一般情況、意識狀態(tài)、有否腦膜刺激癥,以及頭部、頸部、軀干和四肢的一般情況.

運動系統檢查?

???①肌肉體積和外觀 ?②肌張力 ?③肌力 ?④共濟運動 ?⑤有否不自主運動 ?⑥姿勢和步態(tài)

在采集病史時,對于頭痛患者,應注意詢問哪些方面?

應注意詢問頭痛部位、時間、性質、類型、加重因素、程度、伴隨癥及先兆癥狀。

腦卒中的常見病因:血管壁病變,心臟病和血流動力學改變,血液成分和血液流變學改變,其他病因。

腦卒中的主要危險因素:高血壓是最重要和獨立的腦卒中危險因素;心臟病、糖尿病、短暫性腦缺血(TIA)與卒中病史、吸煙和酗酒、高脂血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其他如體力活動減少、超重、無癥狀性頸動脈雜音、抗磷脂抗體綜合征、血液粘度增高等.此外,還有高齡、性別、種族、氣候、卒中家族史等。

如何根據Brunnstrom評定指導偏癱的康復治療?

腦卒中偏癱后Brunnstrom評定分6級:

Ⅰ級軟癱;Ⅱ級是不隨意的聯合反應和共同運動;Ⅲ級是隨意的共同運動,痙攣階段;Ⅳ級是分離運動開始出現,痙攣開始減輕;Ⅴ級是痙攣運動明顯減輕;Ⅵ級是亞正常階段。在Ⅰ、Ⅱ級時用各種方法促進肌張力、肌力出現,包括聯合方法、共同運動、緊張反射、快速牽拉三角肌等。Ⅲ級時痙攣出現時,聯合反應等治療要停止,要打破痙攣模式,促進分離運動出現;訓練弱肌,抑制強肌,積極防治誤用綜合征。Ⅳ級時,進一步控制痙攣,促進分離運動。Ⅴ、Ⅵ級時,要進一步加強協調運動和精細運動訓練,促進正確的運動模式形成,同時預防痙攣反彈。

簡述偏癱的康復治療。

急性期治療: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的康復預防性治療,主要先進行體位的正確擺放和關節(jié)的被動活動等。

系統性治療:當病情穩(wěn)定,患者能接受主動治療且體力允許時,根據Brunnstrom評定,按階段循序漸進地進行系統的康復治療.

門診或社區(qū)康復:系統的康復治療一般需要3~6個月,最好在分離運動出現之后,即達到BrunnstromⅣ級以上,根據患者或家屬意愿,轉入門診或社區(qū)延續(xù)治療。

其他康復治療:包括物理因子治療和中國傳統的康復治療.

10、腦損傷總的康復目標:是使患者的感覺運動功能、生活自理功能、認知功能、言語交流功能和社會生活功能恢復到可能達到的最大程度,促進其回歸家庭,回歸社會,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1、腦外傷康復治療原則:①早期介入②全面康復③循序漸進④個體化治療⑤持之以恒

12、腦外傷可能引起哪些功能障礙?

????①運動障礙 ?②感覺障礙 ?③認知障礙 ?④感知障礙 ?⑤行為障礙 ?⑥言語障礙

????⑦吞咽障礙 ?⑧情緒障礙 ?⑨ADL障礙 ?⑩其他:如顱神經損傷、遲發(fā)性癲癇等

14、簡述帕金森病的臨床特點.

????帕金森病起病緩慢,癥狀常自一側肢體(可以是單個上肢或下肢)開始,早期患者雙側肢體癥狀不對稱。極少數患者起病可能為頭頸、軀干部位。臨床上以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和姿勢步態(tài)異常為主要特征。

15、簡述帕金森病的運動治療的康復原則。

????抑制異常運動模式,學會正常的運動模式,充分利用視、聽反饋,讓患者積極主動地參與治療,避免疲勞,避免抗阻運動。

16、記憶訓練包括哪些方法?

????記憶訓練主要包括有聯想法、背誦法、提示法、記憶技巧法、建立常規(guī)化恒定的日常生活活動程序及訓練操作方法等。

17、簡述脊髓炎各損傷水平的功能預后。

????①C4平面:可用口控或氣控開關,使用環(huán)境控制系統,用頦(kè)控或氣控開關控制電動輪椅

????②C5平面:可用生活輔助用具自己進食和做部分整容活動.用手搖桿操縱電動輪椅有他人協助,進行床與輪椅間轉移動作。

????③C6平面:獨立穿衣,自己完成某些身體轉移動作。利用加大摩擦力的手輪圈驅動輪椅.

????④C7~T2平面:獨立進行各種身體轉移,獨立使用輪椅,自己處理大小便。

????⑤T3~T12平面:自由使用輪椅,穿戴矯形器,用腋杖可進行治療性站立和步行。

⑥L1~L2平面:完成以上動作,并利用矯形器和拐杖做家庭功能性步行。

⑦L3以下平面:利用矯形器和手杖(或不利用矯形器和手杖)可進行社區(qū)功能性步行.

18、脊髓炎的康復結局:

①急性脊髓炎、脊髓灰質炎若無合并癥,通常3~6個月基本恢復生活自理能力。

②完全性癱瘓6個月后肌電圖仍為失神經改變,累及脊髓節(jié)段長且彌漫者,預后較差.

③出現脊髓總體反射者預后較差。

19、急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fā)性神經臨床診斷:根據并前1~4周有感染史,急性或亞急性起病,四肢對稱性下運動神經元癱瘓,末梢型感覺障礙及腦神經受累,腦脊液蛋白細胞分離,早期F波或H反射延遲等可診斷。

20、面神經炎康復治療的原則有哪些?

????康復治療的原則是早期進行有效措施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消除局部的炎癥、水腫,減少面神經的進一步受損,促進面神經功能的改善和恢復。同時注意保護患側暴露的角膜.

22、何謂癇性發(fā)作?

????癇性發(fā)作是一種發(fā)作性的腦神經元突然、失序、異常、過渡同步放電引起的短暫腦功能障礙,是指一次發(fā)作過程。由于病變和放電的起源部位不同,癲癇發(fā)作可以表現為運動、感覺、意識、精神、行為和自主神經功能障礙。

23、癇性發(fā)作分哪幾類?

????①部分性發(fā)作,包括單純性、復雜性、繼發(fā)泛化;

????②全面性發(fā)作,包括失神、肌陣攣、強直、強直-陣攣、陣攣、失張力發(fā)作等;

????③不能分類的癲癇發(fā)作。

24、腦炎和腦膜炎康復治療原則:早期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局部的炎癥、水腫、減少腦神經進一步受損,同時注意防止各種不動或制動所引起的并發(fā)癥。

26、簡述共濟失調型腦癱的臨床表現

????共濟失調型腦癱主要損傷部位為小腦,表現為平衡功能障礙為主的臨床特征:步態(tài)不穩(wěn)、不能調節(jié)步伐,醉酒步態(tài),容易跌倒,基底寬,不敢邁大步;手和頭部可看到輕度震顫,眼球震顫極為常見:指鼻實驗、對指實驗、跟脛膝實驗都難以完成。肌張力低下,語言缺少抑揚聲調,而且徐緩。

2008年首都醫(yī)科大學神經康復學考博真題

首先題型分選擇題,單選+多選各5分,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2個共30分。
選擇題有:等長收縮定義,調制中頻電刺激,康復概念,肌力訓練目的,腦卒中訓練項目?
名解:康復心理,運動處方,ADL,誤用綜合癥,
簡答:心理治療在康復醫(yī)學中的作用,泌尿系統常見并發(fā)癥和處理,關節(jié)活動度訓練原則,
論述題:腦可塑性主要機制原理,如何在實際訓練中應用,經顱磁刺激的作用和原理

?


(完整版)神經康復學考試重點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中方县| 额尔古纳市| 达拉特旗| 东乌珠穆沁旗| 康定县| 德化县| 苏尼特左旗| 商丘市| 桂林市| 蒙自县| 亚东县| 嘉鱼县| 祁阳县| 白河县| 东阿县| 镇平县| 项城市| 南城县| 和平县| 凤山县| 宁明县| 泾阳县| 蒲城县| 沈阳市| 南木林县| 建昌县| 滦平县| 桂东县| 图木舒克市| 平果县| 横峰县| 南澳县| 新野县| 惠州市| 水城县| 若羌县| 全南县| 北碚区| 丰宁| 潞西市| 阳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