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xué)》第四章-如何齊家
? ? 原文:?
? ? ?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
? ?白話文:
? ?所說的治家首先在于修身的道理是:人們對于自己所親近,喜愛的人會有偏愛,對于自己所鄙視厭惡的人會有偏見,對于自己害怕敬畏的人會有偏見。對于自己憐憫同情的人會有偏袒,對自己輕視怠慢的人會有偏見。所以喜好某人卻能知道他的缺點(diǎn),厭惡某人卻能知道他的優(yōu)點(diǎn),能做到這一點(diǎn)的人天下實在是少有啊!所以有句俗話這么說:”人們沒有誰會認(rèn)為自己的孩子長得難看,也沒有誰會對自己那長勢茂盛的禾苗感到滿足。“這就是不修身不能夠治理家的道理。
故事:
紙上談兵
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zhàn)還在相持階段,趙國名將廉頗對陣秦國名將白起,雙方都是久經(jīng)沙場之人,白起雖勇,但廉頗穩(wěn)扎籬笆,將防守做得滴水不漏。只是,趙孝成王急于求勝,多次派人督促廉頗進(jìn)攻,甚至有換掉廉頗之意。秦國也知道廉頗不好對付,為了促使趙孝成王換掉廉頗,秦國丞相范睢使用反間計,對外散布謠言:“廉頗容易對付,秦國最害怕的當(dāng)數(shù)趙奢之子趙括?!?/p>
趙孝成王信以為真,召趙括入宮,趙括興奮不已,面對趙孝成王的詢問,趙括滔滔不絕地講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且揚(yáng)言:“若用我替換廉頗,打敗秦國不在話下?!壁w孝成王大喜,嘆曰:看來趙括的能力的確在廉頗之上,于是,重賞趙括,決定派趙括為將,以求迅速打敗秦國。
? ? ? ?聽聞趙括要代替廉頗,趙奢麾下的舊將們紛紛來祝賀趙括,有的送來重禮,趙括也十分驕傲,所有的禮物照單全收,并且對這些部下也不很尊重。趙括之母(簡稱趙母)看在眼里,十分擔(dān)心。在大軍出發(fā)之前,趙母做了一個決定,他要入宮面見趙孝成王,希望能夠阻止兒子為將。趙母入宮上書,對趙王說:“我兒趙括決不能為將,請大王收回成命。”
趙孝成王非常納悶,欲聞其詳,趙母解釋說:
“趙括之父趙奢在世時,國君賞賜他的東西,他都悉數(shù)分給將士們,每當(dāng)領(lǐng)兵在外,從來不過問家中之事。因此,三軍將士都非常尊敬趙奢,對趙奢言聽計從?,F(xiàn)在趙括做了將軍,他把國君賞賜的禮物全部收藏在家,將士們來拜訪他,他都不正眼看一下,出征在即,他還在想著購買田宅。可見,趙括和他父親趙奢的心志是不同的,他父親當(dāng)年屢屢打勝仗,若派趙括為將,恐怕趙國必敗?!?/p>
《史記》記載:
“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于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父子異志,愿王勿遣?!?/p>
趙孝成王聽得有些不耐煩,對趙母說:“我意已決,你不必多說。
趙母見趙王不聽,最后說了一句:
“王終遣之,即有不稱,妾得無坐?!?? 意思是說:如果大王非要派他做將軍,如果他戰(zhàn)敗了,你不能牽連我。
公元前260年,趙括命趙軍主力攻打秦軍,中了白起之計,趙軍糧道被斷,斷糧46天,餓死軍卒無數(shù),趙括組織精銳強(qiáng)行突圍,被秦軍亂箭射死。趙軍群龍無首,紛紛向秦軍投降。最終,趙軍幾乎全部被白起坑殺,僅有240名年紀(jì)較小的士兵被放回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