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三支一扶考試培訓輔導班:語句表達(7.25)
1.資本天然是逐利的,本身并沒有好壞之分。有序、合規(guī)的資本擴張,對于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政策面所持續(xù)支持推動的。資本擴張有利于串聯起產業(yè)鏈上下游企業(yè),然而也帶來了嚴峻的壟斷問題。實際上,在這些行業(yè)融合、產業(yè)鏈整合的背后,是數字要素與傳統(tǒng)生產要素的結合,根本上的要素壟斷規(guī)律并沒有改變,占據要素優(yōu)勢的企業(yè)仍然會獲得壟斷地位。而壟斷將嚴重影響市場經濟的競爭機制,降低市場效率,侵犯消費者權益,同時還會阻礙行業(yè)整體的創(chuàng)新進步,挫傷其他小微企業(yè)的積極性。
接下來作者最有可能講的是:
A需要遏制資本的進一步擴張
B加強對數字經濟的立法管理
C對數字經濟中的資本擴張的監(jiān)管
D反壟斷監(jiān)管對保障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性
2.熱水和冷水混在一起會變成溫水。但是,溫水不會自發(fā)分成熱水和冷水。熱量只能從熱的物體向冷的物體單向傳遞,這一原理稱為“熱力學第二定律”。如果用分子這一微觀視角看這一定律,物質的溫度取決于其中沿著隨機方向運動的分子的速度。分子運動速度快就會變熱,速度慢就會變冷。但是數量龐大的分子運動時,各個分子的運動速度不是固定的。說到底,溫度只不過是以不同速度運動的分子的平均速度罷了。因此,如果能夠從以各種速度運動的分子中,只篩選出運動速度快的分子,從理論上說,就應該能________ 。
填入劃橫線處最恰當的句子是:
A從溫水中單獨提取出熱水
B從溫水中自發(fā)分出冷熱水
C不使用能量就把冷水燒開
D不通過傳遞就把熱水變溫
3.①人們聽音時,首先是要用耳朵去聽而不是用儀器去測量,如何判斷,依靠的就是人們的“音準感”
?、谶@種音準有著精確的物理意義,音是由物體的震動產生的,每個樂音震動的頻率就是它的物理屬性
③另一種音準指的是人們對于音高的一種聽力反應,嚴格來講應該叫做“音準感”
?、芏谝魳分惺褂玫囊舨⒉皇请S意產生的,是人們在長期實踐過程中挑選出來的
?、菸覀兺ǔKf的音準,一般有兩種含義
?、抟环N是音樂中的音高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那就是音高的準確性,即音準
請將上述語句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是:
A⑤⑥④①③②
B①③②⑤⑥④
C①⑤⑥③②④
D⑤⑥②④③①
4.景觀就是具有觀賞價值的風景,文學景觀則是指那些與文學密切相關的景觀。文學景觀比普通的景觀多了一層文學色彩和內涵,是地理環(huán)境與文學互相作用的結果,是文學的一種地理呈現。當人們到了文學名篇誕生地時,必然會產生“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的渴望,哪怕這座樓是重建的,也可以滿足人們欣賞文學景觀,觸發(fā)情感共鳴的需求,名樓的魅力除了來源于樓本身,更多是來源于文學經典, 。
填入上文橫線處的句子,最恰當的是:
A如果沒有文學和名人加持,樓就很難成為名樓
B只要有文學和名人加持,樓就能成為名樓
C只有文學和名人的加持,才能使樓成為名樓
D當然,即使有了文學和名人加持,樓也未必能成為名樓
5.在現實中,農民工維權時往往面臨證據不足、難以取證的問題。B市某法院審理的案件統(tǒng)計數據顯示,在農民工討薪案件中,約有80%的敗訴是農民工沒有相關證據而導致的。雖然勞動合同、工資卡、工資條、銀行轉賬記錄、考勤表、工作證等資料證明都可以作為農民工被欠薪的證據,但很多農民工跟著包工頭干活僅以現金結賬,而沒有留存證據。再加上部分農民工缺乏證據意識,也可能導致被欠薪后拿不出足夠證據來維權。
這段文字接下來最可能講述的是:
A用法規(guī)來解決農民工被欠薪之后證據不足的問題
B用法規(guī)來強制用工單位解決農民工被欠薪問題
C培訓農民工學會用法規(guī)維護自己合法權益
D農民工在討薪過程中遇到的法規(guī)問題

政道教育參考答案:
1.文段首先引出“資本擴張”的話題并指出其作用,隨后通過轉折指出其會帶來壟斷的問題。接下來闡述數字要素與傳統(tǒng)生產要素的結合,占據要素優(yōu)勢的企業(yè)會獲得壟斷地位,尾句進一步論述資本擴張導致的壟斷所帶來的問題與危害。所以接下來應該根據文段的問題提出對策,即應對資本擴張進行監(jiān)管,防止資本擴張導致的壟斷問題,對應C項。
A項,“遏制資本的進一步擴張”表述不明確,排除;
B項,未提及“資本擴張”這一話題,且文段并沒有提到“立法”,排除;
D項,強調的是反壟斷監(jiān)管的作用,但文段中強調的是資本擴張帶來的壟斷問題,且該項未提及“資本擴張”這一核心話題,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2.文段尾句空缺,需結合前文進行分析。文段開篇指出,溫水不會自發(fā)分成熱水和冷水,并解釋原因。隨后指出物質的溫度取決于分子的速度,分子速度快就會變熱,速度慢就會變冷,并以“說到底”進行總結,指出溫度是分子的平均速度?!耙虼恕被谇拔牡贸鼋Y論,指出若能篩選出運動速度快的分子,就可以達到某種目的。結合前文可知,運動速度快意味著溫度高,“篩選出運動速度快的分子”意味著提取出了溫度高的部分,A項“提取出熱水”符合文意,且呼應首句提出的問題,當選。
B項,“篩選出運動速度快的分子”意味著提取出溫度高的部分,而非“分出冷熱水”,排除;
C項,文段沒有體現出“不使用能量”,排除;
D項,“篩選出運動速度快的分子”意味著提取出溫度高的部分,而非將熱水變溫,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A。
3.根據選項判斷首句,①句介紹人們聽音時依靠的就是人們的“音準感”,⑤句最先引出“音準”,強調它有兩種含義。對比之下⑤句更適合作首句,排除B、C兩項。③句引出了音準的另一種含義“音準感”,③句和①句有共同信息“音準感”,因此③①兩句捆綁,①句強調的是人們聽音時依靠的就是“音準感”,③句最先引出“音準感”,所以①句在③句之后,對應D項。
故正確答案為D。
4.本題為語句填空題,橫線在結尾。文段開篇表明景觀與文學景觀的含義,并指出文學景觀與普通景觀的區(qū)別,即多了一層文學色彩和內涵,緊接著強調人們之所以到“名樓”,除了“樓”本身,更因為其來源于“文學經典”。橫線處與尾句銜接緊密,故應強調文學與名人對于“名樓”的重要性。
A項,“如果沒有······樓就很難成為名樓”為反面論證的表述,再次強調文學與名人對于“名樓”的重要性,與上文銜接得當,且“很難成為”表述較為溫和,當選;
B項,“只要······就······”表述過于絕對,文段僅強調其很重要,并未強調二者之間存在必然的聯系,排除;
C項,“只有······才······”為必要條件關聯詞,相較文段而言表述程度過重,排除;
D項,“未必能成為名樓”說明文學與名人對于“名樓”并沒有那么重要,與文意相悖,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A。
5.根據提問方式可知,本題為接語選擇題,應在閱讀全文基礎上,重點關注文段最后談論的核心話題。文段首先指出農民工維權時面臨證據不足、難以取證的問題,并舉例論證,緊接著圍繞這一問題進行了原因分析,說明很多農民工的工資以現金結賬,而沒有留存證據,尾句通過“再加上”表示并列,指出問題產生的另一原因在于農民工缺乏證據意識,故文段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結構,后文也應圍繞“證據不足”展開論述,綜合選項分析,對應A項。
B項“強制用工單位······”對應文段倒數第二句,僅可解決用工單位導致的證據不足問題,C項“農民工學會用法規(guī)······”對應文段尾句,僅可解決農民工自身原因導致的證據不足問題,表述均片面,排除;
D項,文段尾句強調的是證據不足而導致的問題,“討薪過程中遇到的法規(guī)問題”概念擴大,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