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峰:探秘瀾滄江大峽谷
????????青海三江源是哪三江?
????????長江、黃河……雅魯藏布江?——恐怕不少人會為第三個選擇犯難。毫無疑問,瀾滄江是青海三江源里存在感最弱的“老三”。
????????到青海工作五年,黃河源頭牛頭碑我登上過三次,長江源頭流域的唐古拉山鎮(zhèn)、可可西里、治多縣、曲麻萊縣、玉樹市等地也多次造訪,唯獨瀾滄江源頭,采訪經(jīng)歷較少——讀者的關(guān)注度是記者的風向標,顯然,這與對于瀾滄江源頭的報道需求偏少有關(guān)。
????????究其原因,我想無關(guān)知名度,而在于深層次的文化底蘊——長江、黃河,澆灌了中華民族的五千年燦爛風華,早已流進國人的血液和記憶里,成為文化和情感基因的一部分。這自然是瀾滄江遠遠比不了的——在中國境內(nèi),它流經(jīng)的是青海、西藏、云南三省區(qū)交界,屬于自古以來經(jīng)濟、文化都比較落后的邊陲地區(qū)。
????????以前,瀾滄江被人們或多或少地忽視和低估了。但,如果跳出中國從更大的視野來看它,這條水系的意義便陡然變大起來:流出中國后,它先后流經(jīng)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等多個國家后入海,成了這些國家重要的界河和母親河。在國外,瀾滄江被稱為湄公河,也是整個亞洲流經(jīng)國家最多的河流——瀾滄江屬于“墻內(nèi)開花墻外香”的典型。
????????今天的人們,正在重新審視瀾滄江。這幾年,以“瀾滄江—湄公河”為主題的文化交流活動頻繁舉行,來自江河沿途省區(qū)乃至國家的各界人士,紛紛走進青海溯源。這是個好事,以水為媒,講好瀾滄江故事,對深化流域間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交流都大有助力。
????????習慣上,我們常將三江源并稱。幾年采訪下來,我發(fā)現(xiàn),其實三個源頭各有鮮明的特點,和截然不同的治理方式:
????????長江源頭由沱沱河、當曲、楚瑪爾河三大水系組成,廣納百川方成大江,論治理規(guī)模、廣度和多樣性,皆為其他二者所不及;
????????黃河源頭的生態(tài)本底脆弱異常,其治理難度最高,治理過程也最跌宕起伏,恰因此,其“由亂到治”的發(fā)展脈絡(luò)也最具代表性;
????????那么,與長江和黃河相比,瀾滄江源頭的特點又在哪里?
????????這個問題,唯有走近它,才能得到解答:
????????2020年8月,我們青海分社策劃組織了一場“三江溯源?見證國家公園的成長”大型融媒體采訪行,在當?shù)夭块T的陪同下,我第一次走進了位于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昂賽鄉(xiāng)的瀾滄江大峽谷,耳聞目睹了此地自然景觀與生態(tài)風貌之奇——沒錯,一個“奇”字,是這里有別于長江、黃河源頭的最大特點。
????????自問,青海有些名氣的山山水水,我基本都走過。所以可以講:瀾滄江大峽谷的生態(tài)風光,論級別堪稱青海頂配,難怪這里成為“雪豹之鄉(xiāng)”——挑剔的雪豹都選擇在這里安家。
????????先聊些題外話:我覺得有必要對瀾滄江源頭做一點兒科普,其中有些冷門知識,可能會顛覆你的認知:
????????正如萬里長江流到四川宜賓才被正式稱為“長江”一樣,發(fā)源于玉樹州雜多縣的扎曲、昂曲兩條河,流經(jīng)青海最東南角的囊謙縣,進入西藏境內(nèi)后在昌都才交匯到一起。昌都這座城市就是在這兩河口之上建設(shè)起來的,兩河交匯處以下,才正式稱為瀾滄江。
????????2019年3月,西藏自治區(qū)民主改革60周年之際,我被抽調(diào)到中宣部組織的中央媒體采訪團赴西藏深入走訪。走到昌都市的時候,恰巧碰到一位之前在青海工作數(shù)年、后來調(diào)往外地的媒體同行、我的好哥們,被上級也安排到昌都采訪。我倆都喜好人文地理,忙完一天的采訪后,便連夜找到昌都市的兩河口——“瀾滄江”正式起點看了看。
????????按照“源頭唯遠、水流順直”的原則,匯成瀾滄江的這兩條水系,扎曲屬于干流,昂曲屬于支流。青海雜多、囊謙兩個縣的縣城,扎曲都穿城而過,本文的主人公——昂賽鄉(xiāng)瀾滄江大峽谷,就位于雜多縣城東南邊,峽谷入口距離縣城不到一個小時車程。也就是說,昂賽鄉(xiāng)大峽谷里流淌的瀾滄江水,準確地說其實是扎曲。
????????溯扎曲而上,一直向西,唐古拉山北麓、雜多縣西部、平均海拔超過5000米的這片高寒濕地,便是瀾滄江水的源頭所在。這里基本屬于無人區(qū),牧民鮮少涉足,也不通道路,所以我無緣去現(xiàn)場一探,但在衛(wèi)星遙感地圖上,可以清晰地溯扎曲而上直至源頭。
????????扎曲的上游,又由兩條水系匯合而成,一條叫扎阿曲,是北源,一條叫扎那曲,是西源,兩條水系都很長,超過了200公里,但扎阿曲比扎那曲還要長近3公里,而且水量、流域面積也更大,所以這條扎阿曲就被定為瀾滄江的正源。
????????有意思的是,從衛(wèi)星遙感地圖上能夠清晰地看到,扎那曲的源頭再向西大約50公里的地方,孕育出了另一條水系——這里,竟然就是長江源頭之一當曲的發(fā)源地。
????????大江大河的源頭,往往就是山腳下、濕地間涌出的涓涓溪流。當曲與扎那曲,就以這種貌不驚人的方式出發(fā),一個向西北匯成了長江,一個向東匯成了瀾滄江。來自唐古拉山北麓的雪水泉源,在相隔如此之近的起點,流向了截然不同的遠方,乃至孕育出世界十大長河中的兩條——長江與瀾滄江各自的氣象萬千。
????????也正是這個緣故,本書才將瀾滄江與長江放到這同一部分講述,并冠之以“兩江奔流”之名,因為這兩個源頭堪稱不折不扣的親兄弟。
????????在地圖上,搜索“當曲”和“扎曲”,只能找到干流的大致定位。借助衛(wèi)星遙感的立體畫面,我瞇縫著眼,在山水的圖像間一點點溯流當曲、扎曲,直至尋找到水系的盡頭——那一刻,感覺無比奇妙。
????????言歸正傳。走進昂賽鄉(xiāng)瀾滄江大峽谷前,我本以為是采訪行中的一段小插曲,實地體驗后,才知道這竟是意料之外的高潮。
????????當天一早,我們從玉樹市出發(fā)西行,兩個多小時車程,穿過長拉山隧道,便進入了雜多縣的地界。
????????汽車駛出隧道的一刻,便覺風光景致一壯:高原的山見多了,大抵都是一般樣貌,很容易產(chǎn)生審美疲勞,然而雜多卻不同。這里的山大多是冰蝕地貌——史前冰川侵蝕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態(tài),億萬年前的古冰川和它所攜帶的巖石碎塊會對山巒頂部的地表產(chǎn)生一種掘蝕和磨削作用,當冰川融化后,山巔便呈現(xiàn)出巨石嶙峋、崢嶸多變的雕刻感,其下的山腰部位則是灰紅色的砂石過渡帶,山腰以下才是高原常見的綠毯般的高山草甸——獨特的冰蝕地貌,為雜多的山平添了幾分雄姿。
????????走著走著,公路分了岔:一條繼續(xù)通往雜多縣城,另一條則通往昂賽鄉(xiāng)瀾滄江大峽谷。
????????岔口處,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園區(qū)管委會的規(guī)劃財務部部長牟永紅已等候多時——這里設(shè)著一道檢查站,除了本地牧民和公務人員,其他人不得擅自進入。
????????為何是規(guī)劃財務部門陪同采訪?這與我們此行的主題有關(guān)——國家公園面對生態(tài)訪客開展的特許經(jīng)營活動,就由他們負責。
????????在保護與發(fā)展間尋求一種微妙平衡,是國家公園的新探索。在有條件適度對外開放、不影響生態(tài)保護的地方,面對國內(nèi)外的科研工作者、攝影師等門檻較高的生態(tài)訪客展開接待服務并收取一定費用,這是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在探索的特許經(jīng)營模式。
????????此模式下,國家公園內(nèi)不會新增一處酒店賓館、娛樂場所,接待服務都由國家公園內(nèi)的原住牧民家庭來承擔,也僅僅提供住宿、餐飲等基本服務,收入按照一定比例由牧民和管理部門分成,這也是保障牧民生活、生態(tài)與民生雙贏的一種手段。
????????初進峽谷,路況比我想象得還要艱險:峽谷內(nèi)沒有柏油路,全是山崖間鑿出的顛簸的砂石路,寬度僅容一輛車通行,錯車需要大費周折;路旁就是懸崖,絕壁下,瀾滄江水湍流。
????????所幸,牟永紅是這里的“老司機”,出于工作需要,每年他們都要進來幾十次,對路況十分熟悉。

????????
????????路途雖然艱險,但稍稍深入峽谷后,身邊的美景便令人嘖嘖稱奇:
????????碧空長云下,峽谷群峰聳峙。山巔處,冰蝕風貌奇峻;山腰下,高原草甸如毯。瀾滄奔流,如玉帶般在群山間蜿蜒而過,山巒也就順著河道走勢錯落分布,雄奇間不乏秀美;兩山夾一江的地貌,形成了峽谷獨特的小氣候,令這里的溫濕度都非常適宜植物生長,森林、草原遍布——山水林草、相得益彰,與長江源的壯闊、黃河源的圣潔相比,昂賽鄉(xiāng)瀾滄江大峽谷的豐富度、層次感更勝一籌。
????????走著走著,昂賽鄉(xiāng)年都村牧民永塔的家已在眼前。
????????這是一座典型的藏式民居,而且老屋旁邊還在蓋木質(zhì)結(jié)構(gòu)的新房子。2019年,永塔參與特許經(jīng)營以來,有了不錯的收入。
????????從2017年開始,昂賽鄉(xiāng)鼓勵、支持牧民以投資入股、合作、勞務輸出等形式參與特許經(jīng)營。這不,永塔置辦了灶具和餐具,為訪客提供牛羊肉、酥油茶和糌粑,有時來的人多住不下,他還在房外搭了一個簡易住宿點。

????????
????????祖祖輩輩生活在峽谷里,永塔還不會說普通話,對我們只是微笑致意,并不停地給我們倒著酥油茶。
????????而牟永紅對這里的情況如數(shù)家珍:和永塔家一樣,年都村已有24戶牧民被確定為接待家庭,經(jīng)過培訓,為生態(tài)訪客提供食宿,并擔任司機和向?qū)В瑤鷳B(tài)訪客進入峽谷深處進行科研、攝影、生態(tài)體驗、自然觀察,并教給他們關(guān)于紅外相機和望遠鏡的使用方法。
????????至于生態(tài)訪客的費用,一周在7000~10000元不等,特許經(jīng)營帶來的收益,45%歸接待家庭,45%歸鄉(xiāng)村用于公共事務,10%用于野生動物保護基金——從收益分配使用來看,完全是以民生和保護為導向的。
????????永塔對峽谷里的山山水水十分熟悉,接待訪客時,他會提前規(guī)劃好體驗路線,并讓訪客簽訂一份對生態(tài)負責和尊重當?shù)厣鐓^(qū)的協(xié)議,保證訪客在自己的帶領(lǐng)下體驗。在永塔看來,外來的生態(tài)訪客應抱著對自然環(huán)境、萬物生靈負責的態(tài)度參與體驗,“非誠勿擾”;而作為服務者的當?shù)啬撩瘢瑫r也要起到保護者的作用,一個合格的向?qū)Р⒉惠p松。

????????
????????出了永塔家,我們繼續(xù)前行。沿著江水,是可以一直走出峽谷的,我們當晚還要返回雜多縣城,于是走到一處冰蝕地貌和丹霞景觀最典型的地方參觀一番,便折返了。那里的山,山頂處的冰蝕地貌如同飛來石一般,讓人不得不感嘆造化神奇、群山有靈。
????????返回時,我們沒有走峽谷間的大路,而是在當?shù)厮緳C的指引下,從一處溪流間鉆進了山谷,在一條更為狹窄、顛簸的小路上行進,四周俯仰皆景,而且圓柏林立、古木參天,這在高海拔地區(qū)是很少見的。
????????同車而行的牟永紅告訴我,由于小氣候較好、人為干擾少,瀾滄江大峽谷的生態(tài)狀況始終保持著優(yōu)良,不像長江、黃河源頭在世紀之交曾出現(xiàn)過比較明顯的起伏,也沒有花很大力氣治理??磥?,瀾滄江源是個成績穩(wěn)定的優(yōu)等生。
????????生態(tài)優(yōu)良、植被繁多,也吸引了大量珍稀野生動物來這里“落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雪豹。
????????瀾滄江水沖出的峽谷,為雪豹等珍稀野生動物提供了天然的遷徙通道,這里因此成為生態(tài)分布的“十字路口”,被譽為中國雪豹基因庫。據(jù)牟永紅介紹,近年來,他們在昂賽鄉(xiāng)布置了近百個紅外相機,已經(jīng)拍到了數(shù)萬張次的雪豹照片,其中質(zhì)量較高的就有上千張。
????????通過照片分析比對,他們最終確認昂賽鄉(xiāng)現(xiàn)有46只雪豹。作為食物鏈頂端的大型哺乳動物,雪豹如此密集地分布于一地,這個密度是很驚人的。
????????我還聽到一則趣聞——2019年,昂賽鄉(xiāng)正在建一個生態(tài)保護站。吃水需要打井,打井前先得采樣看是否符合飲用水標準。結(jié)果水樣寄到西寧的水監(jiān)測中心,人家懷疑:“你們送來的是不是礦泉水?”
????????生態(tài)本底好、資源又富集,所以昂賽鄉(xiāng)瀾滄江大峽谷才被三江源國家公園授權(quán)最早探索開展了特許經(jīng)營。牟永紅說,在國家公園開展特許經(jīng)營,還是要將生態(tài)保護放在首位,杜絕純商業(yè)性質(zhì)的經(jīng)營活動,讓生態(tài)體驗在政府部門的監(jiān)督下有序開展,并且吸收當?shù)啬撩駞⑴c特許經(jīng)營,讓綠水青山為他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經(jīng)濟收益。
????????同時,當?shù)剡€嚴格限制生態(tài)訪客的人數(shù)和范圍,昂賽鄉(xiāng)瀾滄江大峽谷全年的訪客接待量,被限定在2000名。
????????機會難得,我們的到訪也實屬有幸了。從小路走出山谷,又翻上一座大山,恰值夕陽西下,一行人都下了車,站在山頂俯瞰整個大峽谷,美不勝收——人這一生,會走很多路,看很多風景,但于我而言過目難忘的,這個畫面算一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摘自《走過青海》
青海人民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