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唯一一位試圖后宮干政的妃子
明朝雖然有276年的歷史,但是從未出現(xiàn)過后宮干政,這在封建王朝是相當少見的。要知道,清朝就出現(xiàn)了一個慈禧,其他的朝代更是比比皆是,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雖然沒有出現(xiàn)后宮干政,但是卻出現(xiàn)過一位妃子試圖后宮干政,這位妃子就是李選侍,然而事實證明,她是不自量力。

編輯搜圖
明朝自從開國以來,就定下了不允許后宮干政的規(guī)矩。
不過,歷朝歷代向人們證明,規(guī)矩始終都是規(guī)矩,人活著規(guī)矩有用,人要一死規(guī)矩也就變成了一張廢紙。
但出乎意料的是,或許朱元璋其他的規(guī)矩變成了廢紙,但是他的這一條規(guī)矩卻伴隨明朝走完一生。
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明朝的前幾任皇后都是實打?qū)嵉目<墑e。

編輯搜圖
朱元璋的馬皇后自然不必說,那可是開國皇后,與朱元璋同甘共苦。
而朱棣的徐皇后更是如此。要知道,朱棣可是與朱元璋一樣,靠造反起家。不同的是,朱元璋造的是別人的反,他造的是自己人的反。
朱高熾的張皇后相當?shù)哪芑睿恢被畹剿膶O子明英宗那一輩才去世。
碰巧的是,明英宗不到十歲繼位,根本無法處理朝政,滿朝上下也就只有她德高望重,群臣主動要求她垂簾聽政,但是她卻一口拒絕,原因很簡單,老祖宗有規(guī)矩。
明宣宗的孫皇后與前面的三位皇后比起來也絲毫不落下風,能夠在國家危亡時刻顧全大局,擁立明宣宗的庶子朱祁鈺繼承皇位,而不是只顧自己,去擁立明英宗那連話都不會說的兒子朱見深。

編輯搜圖
有了這四位皇后的以身作則,在這之后的妃嬪要是想后宮干政,也得掂量掂量自己幾斤幾兩,承受不承受的住群臣的謾罵,又或者報復(fù)。
況且后宮干政必須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皇帝年幼,皇帝要是不年幼的話,怎么可能甘愿被后宮干政?
而明朝年幼繼位的皇帝僅僅只有三位,第一位就是明英宗,第二位是明神宗,第三位是明熹宗。
明英宗碰上的張?zhí)侍?、孫太后,都是楷模級別的人物,自然不會后宮干政。
而明神宗的母親李太后出自于商人之家,相當?shù)挠凶灾?,知道自己撐不起明朝這個大家庭,將權(quán)力全部下放到首輔張居正的手中,也因此產(chǎn)生了“萬歷中興”。
明熹宗的運氣就沒有那么好,李選侍就是她父親明光宗的妃子。

編輯搜圖
說起明光宗,那可是大名鼎鼎,當了三十八年的太子,卻僅僅只當了一個月的皇帝,而且他的死也相當?shù)碾x奇。
在他即位的那一天,鄭貴妃給他送了八位美女。鄭貴妃為什么要給他送美女呢?因為鄭貴妃與他有糾紛。
鄭貴妃是萬歷一生當中最寵愛的妃子,沒有之一。萬歷為什么寵愛她呢?
因為她不同于其她的妃子,其她的妃子溫柔賢惠,只有她大膽潑辣,給萬歷那無趣的皇宮生活帶來樂趣。

編輯搜圖
可惜的是,她生的兒子是次子,因此她費盡心思想要廢掉朱常洛,但群臣不答應(yīng),李太后也不答應(yīng)。
群臣不答應(yīng)可以理解,畢竟他們是大臣,有義務(wù)維護正統(tǒng),但李太后不答應(yīng),這就很難理解,這有李太后什么事呢?人家繼承的是朱家的江山,又不是她李家的江山。
因為朱常洛的生母王恭妃是宮女出身,李太后也是宮女出身,正所謂兔死狐悲。

編輯搜圖
那八位美女朱常洛高興的收下,但這并不代表不計前嫌。原本萬歷留下遺詔,在他駕崩之后,冊封鄭貴妃為太后。
但是冊封一事卻一直提不上日程,鄭貴妃清楚,這是故意的。原本高高在上的第一寵妃,到頭來只能住進“冷宮”。
由于鄭貴妃的存在,朱常洛活了三十八年,窩囊了三十八年,在這三十八年里,他從未放縱過自己,而現(xiàn)在,他終于能夠放縱自己。

編輯搜圖
一口吃不成胖子是不假,但是朱常洛卻僅僅只用了幾天的時間,就將自己變成了瘦子。
“是夜,連幸數(shù)人,圣容頓減”——《明實錄》
身體出現(xiàn)了明顯的衰弱,當然要吃藥補救,要不然怎么再接再厲?
先是吃了一副瀉藥(他努力工作的過程中,借用了藥物,而那種藥物一般都比較上火),再吃兩粒紅丸。結(jié)果呢?死。
至于他是死于工作過度,還是紅丸,那就不得而知,任何史書中都沒有一個明確的記載,沒有后人考證。

編輯搜圖
朱常洛一走了之,但是卻給群臣留下了一個爛攤子。要知道,朱常洛的妃子李選侍可不是什么善茬。
當時,朱常洛奄奄一息的時候,她就已經(jīng)向群臣展現(xiàn)出了她彪悍的一面。
先是強迫朱常洛冊立她為皇后,又當著群臣的面怒斥明熹宗。
只要是個正常人都可以看得出來,李選侍不簡單,更何況還是朝廷的那群老狐貍,事實也是如此。

編輯搜圖
朱常洛是在皇宮里駕崩,而群臣的居住地點都是在宮外,還沒等群臣入宮,李選侍就已經(jīng)將明熹宗控制起來。
目的很簡單,挾天子以令諸侯。當然,群臣不會讓她的夢想成真。
由于身份的原因,群臣并不能夠前往后宮,幸運的是,他們有一個盟友,那就是司禮監(jiān)秉筆太監(jiān)王安。
關(guān)于王安,只需要提一點就足夠,他是陪伴在朱常洛身邊最久的一位太監(jiān),可見他的可靠程度。

編輯搜圖
王安強行將明熹宗從李選侍的身邊搶走,到文華殿繼位。
不過繼位歸繼位,登基歸登基。雖然群臣已經(jīng)承認明熹宗是皇帝,但是該走的過程還是要走,畢竟繼承的可是明朝江山。
而登基的時間必須是良辰吉日,這個良辰吉日就是九月六日。
但當時才是九月一日,在這五天的時間里,明熹宗住在慈慶宮。
皇帝不是住在乾清宮才對嗎?因為當時李選侍正在乾清宮,明熹宗要是也住在乾清宮的話,那不是羊入虎口嗎?
到九月六日登基完畢,李選侍已經(jīng)從乾清宮遷移到噦鸞宮居住。
噦鸞宮是什么地方呢?是妃嬪專用的養(yǎng)老之所。

編輯搜圖
難不成李選侍會心甘情愿的前往噦鸞宮?怎么可能。她的遷移來自于群臣的謾罵以及明熹宗的怒火。
群臣是怎么罵她的呢?罵她是武則天。
這句話的分量相當?shù)目植?,可以指她禍亂朝廷,也可以指她勾引明熹宗。
武則天當年是唐太宗的女人,后來又變成唐高宗的女人,而唐高宗是誰呢?是唐太宗的兒子。
再加上當年明熹宗年僅十六歲,正值青春。
“武氏之禍,再現(xiàn)于今,將來有不忍言者?!薄睹魇贰?/p>

編輯搜圖
群臣罵的都這么難聽,再加上她當年仗著朱常洛的寵愛,經(jīng)常欺負明熹宗的母親王才人,史書上甚至留下王才人的死與她有關(guān)的記載。
“皇考選侍李氏恃寵,屢行氣毆圣母,以致崩逝,使朕抱終天之恨?!薄睹鲗嶄洝?/p>
群臣、皇帝一致對她下手,她要是能夠撐得住,那才怪。
不過造化弄人,她竟然一口氣活到了康熙十三年,別說明熹宗,就連明思宗都被她熬死。

編輯搜圖
李選侍的落幕對于明朝而言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呢?如果單從目前來看是一件好事,但要是往后面來看,那就難以肯定。因為如果有李選侍的話,肯定不會有客氏,而沒有客氏,就不會有魏忠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