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自信,和同學相處矛盾,對學校排斥,催眠處理就好多了
啊漫老師_催眠抑郁恐懼雙相、焦慮強迫驚恐!
一個孩子,之前總是容易焦慮緊張恐懼。
催眠處理以后,孩子已經感覺到狀態(tài)還可以,已經是自己比較喜歡的狀態(tài)了。
但是媽媽還說到另外的問題,就是孩子每當要開學了,就會有點抵觸,有點排斥,不愿去。孩子說如果去,需要適應一段時間,適應期間不太舒服。但是適應以后,也可以。
如何療愈?
催眠療愈深度創(chuàng)傷技術,可以很快很精準的連接到癥狀、創(chuàng)傷的根源,或者通過投射,能夠很精準的把握療愈的方向!
療愈情結,可以快速有效的幫助恢復!一般一次催眠就有立竿見影的作用!
對于孩子對學校的排斥感,我們的解決方案是,處理和轉化他在學校的負性感受、創(chuàng)傷和困惑,強化他在學校里的正性體驗、美好感受,讓他感覺到去學校是一件愉快的事,至少不是痛苦的。
催眠中,主要鏈接和處理了以下問題:
1.害怕去學校,總覺得每次開學,需要去適應,實際是他害怕去到陌生的、不可掌控的環(huán)境,害怕自己表現(xiàn)的不好,害怕自己做不好,害怕自己不夠優(yōu)秀,比不上人家。
催眠中回到小學四五年級,
那時候學校有一個跑步比賽,但是他怕自己成為最后一名,所以在開跑之前就已經很沒有自信。
催眠中他聽到有一個聲音在說:你竟然是最后一名,真是丟臉,真是丟人!你既然知道自己不行,你就不應該參加,你不適合這個比賽!
所以在他的心里,有一個去否定他、責備他的聲音。這是他內化的一個總是否定他的人格,那么我們要怎么樣去面對這個人格呢?
那個聲音不是說我們不適合這個比賽嗎?但為什么當初我們又會參加這個比賽呢?
當我們深入回顧時,看到其中一個原因是,他覺得每當他跑起來,他就會感覺自己跑得很快,他會在跑步的過程當中感受到自己是自信的,所以他喜歡這種跑步的感覺。所以他選擇了跑步比賽。
而最后跑出了第二名,不是最后一名,而且還是一個很不錯的成績,因為總共有16人參加。雖然不是最好的,但實際也是非常不錯的。
而不管是我們跑了最后一名,第一名,或者是第二名,其實驅動我們去參加比賽的真正原因,是我們在跑步過程中感受到的自信,感受到的飛快的、自由的、滿足的感覺。
所以在這里我們就去強化他:每當想起跑步,就會感受到這種自由的,滿足的,自信的感覺。讓他想到跑步,就會感覺到快樂,就會感覺很自信。
我們再回到這個聲音,他對聲音說:你可以繼續(xù)說,我不會阻止你,你說我跑最后一名,那我就跑最后一名。而且無論我跑最后一名,第二名,或者第一名,我都能感受到那種快樂,那種自由滿足的感覺,我享受這種自由滿足的感覺。
不管下一次我是不是會跑最后一名,第二名或者第一名,但是我會因為我喜歡這種自由的、滿足的、自信的感覺,而繼續(xù)選擇跑步比賽。
而當他感受到這種自信,這種滿足,這種自由,他發(fā)現(xiàn),其實在他跑步的過程當中,他的狀態(tài)比他平常跑步的狀態(tài)還更好。
所以,當一個人感受到自由、滿足、快樂的狀態(tài)下,其實名次會比我們想象得更好,或者說名次,它是一個非常自然的結果。
強化了他跑步的自由滿足感受以后,他那種害怕不如別人,害怕自己跑最后一名的感覺就沒有了,只感覺到跑步是開心的,自由的,滿足的,自信的感覺。
2.害怕去學校,是學校里有束縛感,有人際挫折。
他喜歡自由,但說到學校卻有不自由感。催眠中,他回顧到,在學校里充滿了不允許,上課不允許說話,下課不允許打鬧。下課的時候,會有老師來巡邏。如果打鬧,會被老師批評,所以在學校他會覺得非常的不自由。
但是我們再去看看下課可以做什么,而自己又喜歡什么呢?
實際上自己是不那么喜歡去打鬧的,而且下課的時間其實自己是可以去踢足球的,他是喜歡足球的。
但是又遇到一個新的問題。
當我們在踢足球的時候,發(fā)現(xiàn)那些之前在籃球場上嘲笑過自己的人,也來踢球了。
而且發(fā)現(xiàn)其中有一個人會針對自己,當他在一個地方踢出去,本來沒有出界,但是那人卻說:你出界了,快把球踢給我。他內心疑惑,但還是照做了。
可是當他把球踢給那個人的時候,那個人卻說:傻子!意思是說,這里其實沒有出界,我是騙你的。
他感覺自己上當了,心里面非常氣憤,而且,有時候感覺那人還會故意把他絆倒,讓他感覺到這是一個很深的挫折。但他又不想去爭論,所以很壓抑。
而為什么不愿意去爭論呢?
其實是內心沒有習慣于去發(fā)生沖突,或者說對沖突是有點害怕的。
而對沖突的害怕,往往就會回到成長過程中,面對家長的批評,就是一種沖突,但是沒有反駁的力量,就沒有保護自己的力量。
所以當他在面對同學的時候,就會把跟父母的關系投射到跟這個人的關系里面,這是一種移情,就導致他沒有力量去爭論或者去保護自己。
那要怎么辦呢?
我們會發(fā)現(xiàn),當時當我們被欺騙了,這個同學會說一句“傻子”,而且?guī)е靶?,其實是一種攻擊。
當我們如果是被關系比較好的同學惡作劇,雖然會開玩笑,但是不會在我們受到傷害之后還要去撒鹽或者捅刀子。
但是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個同學在我們被欺騙之后,他不光是為了娛樂,還為了更加的傷害,罵我們傻,其實是在我們的傷口上撒鹽,是非常冷漠兇狠的攻擊。
說明這個同學是沒有憐憫之心,沒有同情之心的,說明這個同學在他自己的關系里面,就感受不到被同情,感受不到被憐憫,所以這個同學也是有點冷漠的。
所以我們可以感覺到,在這個同學成長的環(huán)境里面,是不被同情,不被憐憫的,說明這個同學的父母可能對待他就是比較冷漠的。
所以會發(fā)現(xiàn),這個同學不光是對我們語言會比較尖銳,比較刺激,會發(fā)現(xiàn)他其實跟他隊友有時候也會發(fā)生沖突,而且發(fā)生沖突的時候,語言方面也會比較激烈,比較尖銳。
雖然只發(fā)現(xiàn)他把我們絆倒了,但是會發(fā)現(xiàn)他會跟別的,包括我們的隊友也發(fā)生沖突,而且激烈、冷漠、攻擊性強。
所以我們看到,這個同學攻擊嘲笑我們的原因,不是因為我們笨,更多是因為這個同學成長中就被冷漠的攻擊嘲諷,這個同學是帶著尖銳的刺的,對世界是敵對的。
所以會發(fā)現(xiàn),這個同學并不是針對我們,不光攻擊我們,也攻擊別的同學,源于這個同學的成長環(huán)境。所以我們看到其實這個同學是非常的可憐,是一個可憐蟲。
當看到這個同學的成長環(huán)境之后,他剛開始感覺到有點不知所措。
為什么會不知所措?是因為他沒有想到一個如此具有攻擊性的人,背后卻有如此可憐的成長環(huán)境,是他產生了憐憫之情,他覺得:那人這么可憐,我也不知道該怎么樣去面對他,甚至覺得是不是應該去承受或者幫他。
但是呢,我們去看到那人的成長經歷,不是要去原諒,也不是要去幫助,也不是要去同情或者憐憫,我們只是要看得清楚,但不用去承受。
催眠中我們運用界限分離技術與傷害剝離技術,運用允許發(fā)生與脫離關系技術,他對那人說:你可以繼續(xù)的嘲笑我,我不會攻擊你。我第一次信任了你,但是最后發(fā)現(xiàn)你不值得被信任,所以你可以繼續(xù)的嘲笑我,我就是傻子,你可以說我傻,但是你看我后來還會不會再信任你。
你第一次可以絆倒我,看看后來你還能不能絆倒我,你有本事,你繼續(xù)的再來騙我,繼續(xù)的來嘲笑我,沒關系,你可以這樣。但你越是這樣,我越是看到你可憐的部分,看到你被冷漠對待的部分,沒關系,你可以繼續(xù)這樣。
他發(fā)現(xiàn)自己可以在更高視角去看待這個問題了,而且發(fā)現(xiàn)那人的嘲笑對他沒有作用了,感覺這個事情釋懷了,心情好了。
他發(fā)現(xiàn)他有了保護自己的力量,是一種非常神奇的力量。
3.強化在學校里的正性體驗,愉悅感受。
想到足球,其實也有跟我們一樣,會遵守規(guī)則,雖然偶爾可能會有抱怨,但是卻很善意的同學。我們會跟他們合得來,下場也會聊得來,這是我們值得交往的,是很開心的事情。
他回顧到,在學校里也有一些好朋友,可以玩得來,是很開心的事情。
另外還有一些時候,當考試取到了好的結果,也是開心的事情。
盡管學校里有一些規(guī)則,但這樣的規(guī)則是對每一個人的,不是對我們一個人的,也是學校為大家安定秩序制定的規(guī)則,或者出于學校本身這樣的載體需要有的形式,這是學校的事,隨它。
但是更多的時候,這樣的規(guī)則,實際上并不影響我們,因為本身我們并不喜歡打鬧,可能偶爾上課想著打游戲,但是更多時候是想要學習,而且是想要學好的。
想到學校跑步,也是一個自信的事情?,F(xiàn)在想到踢球,也很開心。
通過力量強化技術,強化以上他在學校感覺到正性愉悅的感受。
催眠結束后,他再想到學校就是開心的感覺了,感覺有了足夠的動力去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