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大白塔的故事你知道嗎?

很多人都知道,五臺山的大白塔是舍利子塔。但這個塔里安放著的是誰的舍利子,這個塔的由來是什么,可能很多人就不太清楚了。

問這個塔里安放著的是誰的舍利子?這個塔的由來是什么?五臺山的大白塔全名應(yīng)該叫釋迦文佛真身舍利塔,塔里安放著的是釋迦牟尼修道涅槃后燒成的“身骨”亦稱為舍利子。公元前486年,釋迦牟尼佛滅度,其尸骨煉就成84000個舍利子(舍利)梵文Sarira的音譯,一譯“設(shè)利羅”、“室利羅”,意指尸體和身骨,指釋迦牟尼遺體火化后結(jié)成的珠狀物,后來也指德行較高的和尚死后燒成的骨頭。

相傳,五臺山大白塔最初是由阿育王建造的。阿育王是古印度摩揭陀國孔雀王朝第三代國王,他使用武力征服其他族落,統(tǒng)一了半個印度。但是,他在戰(zhàn)爭中殺掉了10萬人,雖然坐了王位,但阿育王一直心有余悸。后來,他對佛教篤信不已,并開始提倡和平、反對戰(zhàn)爭、廣建寺院,后來得到釋迦牟尼佛祖的舍利子后,建造了84000個寶匣,還在世界各地建設(shè)了84000個寶塔供養(yǎng),五臺山大白塔位列其中,稱之為慈壽塔。

釋迦牟尼據(jù)說,東漢明帝時,西域僧人摩騰就是看到五臺山有一佛塔,才奏明漢明帝在五臺山修筑寺廟的。由此可知,佛舍利塔,建造于五臺山興建佛寺之初。據(jù)記載,當時的舍利塔為二層八角,高不過二丈,后明朝永樂皇帝派去太監(jiān)楊升到此擴建,在外面建了一座更大的塔,即現(xiàn)在的舍利子塔,同時將小塔藏在大塔之內(nèi),并將塔院寺從顯通寺分開至今。此塔基座為平面八角形,南面正對大慈延壽寶殿后墻,北面面對藏經(jīng)閣,居寺院中間。塔身形如藻瓶,從下到上,由粗到細,比例搭配合理適度,造型宏偉高達神秘優(yōu)美。塔身上面十三天由十三道金剛?cè)M成,十三天上面覆蓋圖形華蓋銅板8塊,邊緣懸掛銅制垂檐板36塊,每塊掛風鈴3個,華蓋上有銅制寶頂,高4.5米,整個塔高50.27米,為國內(nèi)第二高喇嘛塔,但五臺山白塔名滿天下,被稱之為國內(nèi)第一白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