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附近,投入又抽離

“當眼前與遠方分離,眼前淪為茍且,詩和田野便永遠遙不可及?!笨蓛烧呤欠蛛x的嗎?。當眼前的茍且和遠方的詩與田野分離,則后者將是永遠的幻影。詩和田野可以就在眼前,我們不必一直渴求一個遠方,而是學會生活在附近。。?
豆瓣年度總結里是這么說的,“附近與世界不是芥子與須臾的關系。生活在附近,也意味著一種觀察世界的方式。”
我們的附近可以不只是茍且,有一顆詩心,生活再細微處,也會存有美感。
朱光潛《詩論》
詩是人生世相的返照,但又于世相之上,再造天地。詩必有本,本于自然;亦必有所創(chuàng),創(chuàng)為藝術。詩與人生世相之妙處惟在不即不離。惟其“不離”,所以有真實感;惟其“不即”,所以新鮮有趣。
我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我們就是如詩一般生活的,投入又抽離,忘我投入時也有片刻的抽離,在人群中孤獨清醒,就是在投入與抽離兩者之間,我們生命的層次更加豐富。
我們在讀詩時,會發(fā)現(xiàn)每首詩都自成一種境界,在心領神會一首好詩時,都必有一幅畫景或是一幕戲景,很新鮮生動地突現(xiàn)于眼前,使人神魂為之鉤攝取了,若驚若喜,霎時無暇旁顧,仿佛這小天地中有獨立自足之樂,此外偌大乾坤宇宙,以及個人生活中一切憎愛悲喜,都像在這霎時間煙消云散去了。
讀詩的過程,也是蘊釀詩心的過程,我們也會慢慢像詩人那樣,讓我們的附近自成世界?;蛟S是在黃昏,天暗下的那一瞬,涼風習習,你抬頭見壯美的夕陽垂在天邊;或許是在雨后,薄霧淡淡,你見樹影婆娑,心地豁然清涼。
一種審美的眼光可以讓我們感受到自然的秩序,在這秩序感中,寧靜安謐,我們會進入一種心境,渺小卻獨立,與萬物相連仍舊自在,控制感像余暉一樣,散去。憔悴與無力便好了很多。那美要何處尋呢?除了自然秩序之美,還有其他美嗎?下次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