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展宏“兔”:癸卯年生肖文物圖片聯(lián)展
卯門生紫氣,兔歲報新春。為了迎接2023癸卯兔年,中國文物報社聯(lián)合52家文博單位,共同策劃以“大展宏兔”為主題的癸卯年生肖文物圖片聯(lián)展。精心挑選出319件兔主題文物,通過圖片和文字相結(jié)合的方式,在全國百余城市的博物館和公共文化空間隆重推出——
從2023年1月14日至3月31日,在渭南市博物館三樓的大廳內(nèi),也進行了癸卯年生肖文物圖片聯(lián)展,分為生肖文化的源與流、自然生態(tài)中的兔、歷史文化中的兔、民俗生活中的兔四個部分。漫步于展廳之中,觀看一塊塊展板,欣賞各種各樣的兔子,品讀背后的傳說故事,增添了兔年春節(jié)的喜慶氣氛。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馴養(yǎng)兔子的國家之一,我們的先祖打獵兔子、喜愛兔子、飼養(yǎng)兔子。后來,將兔子可愛的形象描繪在各種器物上,使兔子成為中國人生活里的重要元素。
在全國各地博物館收藏的玉器、瓷器、青銅器、繪畫等文物上,都可以看到不同的兔子形象,表現(xiàn)了我國兔文化源遠流長。同時,在全國各地都流行著跟兔子相關(guān)的神話傳說和民俗典故等,在剪紙、刺繡、年畫、泥塑等民間物品中,也能夠隨處看到吉祥如意的兔子形象。
中國兔文化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的新石器時代,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經(jīng)有“兔”字,象形文字概括出兔子的基本特征:長耳下垂,嘴唇豁裂,還有一條彎曲的短尾巴。
在《詩經(jīng)》中,有一篇《兔爰》寫道:“有兔爰爰,雉離于羅?!蓖ㄟ^簡短的文字,描寫了一只兔子,機敏聰穎,自在逍遙。西周時期,兔子被用于祭祀之中,在《禮記·曲禮下》中記載:“凡祭宗廟之禮,牛曰一元大武......兔曰明視?!?/p>
在跟兔子相關(guān)的神話故事中,最為人熟識的就是“月宮玉兔”的傳說了。這一傳說源于先秦時期。相傳。在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渾身潔白如玉,被稱為“玉兔”。據(jù)說,它隨嫦娥奔月,在月宮里搗藥。后來,玉兔成為月亮的代稱。
明清時期,北方地區(qū),流行八月十五祭拜“兔兒爺”的習(xí)俗。相傳,京城有一年發(fā)生嚴重的瘟疫,嫦娥心系人間,派玉兔下凡塵,為老百姓治病。后來,幫助百姓治好瘟疫,玉兔便返回到月宮。為了感謝玉兔,人們利用泥土,制作形象各異的兔兒爺。
目前,在陜西各大博物館中,兔子文物的種類有限,數(shù)量不多,缺乏精品。因此,通過這次文物圖片聯(lián)展,我們有機會可以看到全國各地博物館收藏的兔文物。春節(jié)期間,帶上家人,一起去博物館看“兔子”吧!最后,祝福大家:揚眉“兔”氣,大展宏“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