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絲最初的商業(yè)成功——夏爾多內伯爵
人造纖維的第一次商業(yè)成功,其實也是源于之前說的歐洲蠶微粒子病的暴發(fā)。十九世紀六十年代末,巴斯德正在和法國蠶病斗爭。當然,他并不是孤身一人,畢竟那個時期,他任教的巴黎高師最后專門給他建了一所實驗室,自然有很多助手。他的學生,夏爾多內伯爵(Count Chardonnet)就在這些助手之中。
不過,他作為法國的高級貴族,在整個六七十年代深入卷入了法國政治。自然無心什么科學研究。當時法國政局簡化一下差不多是這樣的:認為法蘭西需要君主制的其實有三拔人,分別支持波旁一系、七月王朝的奧爾良一系和波拿巴一系。夏爾多內的家族屬于正統(tǒng)保王派,支持波旁王朝復辟,此時波旁王朝的正統(tǒng)繼承人是尚博伯爵亨利,夏爾多內和他關系密切。
到了一八七〇年,法蘭西第二帝國在普法戰(zhàn)爭中敗北垮臺。經過一系列復雜事件,當一切塵埃落定之時,國會里差不多只剩下了奧爾良派和波旁派。不過尚博公爵為了“一塊破布”拒絕和奧爾良派妥協(xié)。結果就是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建立。尚博伯爵最后于一八八三年死去,法國波旁一系血脈斷絕。失去效忠對象的夏爾多內伯爵這時才有空放下心來,投身產業(yè)經營和科學研究。
夏爾多內發(fā)明人造絲的故事也是比較有戲劇性。故事大致是,一八八四年的某一天,他正在拍照片。當時的攝影技術,現(xiàn)在稱之為濕版攝影法。大致操作是要事先準備好硝酸銀溶液和乙醚乙醇溶液溶解硝化棉得到的火棉膠;首先,將火棉膠再加上適當比例的溴化物和碘化物,并以蒸餾水稀釋得到火棉膠感光劑;同時以硝酸和再將火棉膠感光劑涂抹到一塊黑色的硬板上面——一般會是玻璃板或者鋁錫之類的金屬板;最終在暗房里再把涂好火棉膠感光劑的黑色板子放入硝酸銀溶液中進行銀浴數分鐘。這樣就得到了一塊感光板,再把感光板放到相機里進行曝光成像。整個過程非常復雜,又必須在火棉膠中的乙醚乙醇完全蒸發(fā)前完成,不然干燥以后,這個經歷千辛萬苦才弄好的感光板就廢掉,不能成像了。我們可以想象這種時候難免手忙腳亂。
總之伯爵在拍照時將一瓶火棉膠打翻在地,但不知道當時是暗房里光線太差,沒有注意到,還是太懶了,當天沒有清理這堆在地上的火棉膠。等到第二天才想起來這團粘乎乎的東西,和我們現(xiàn)在清理快干膠差不多,總之在清理的過程中,拉出不少亮閃閃的細絲,這個過程其實就是現(xiàn)代溶液紡中干法紡絲的原理。這團玩意差不多就是非常細的硝化棉的長纖。如今的服裝往往會避免使光澤度過高的面料,高檔服裝面料,比如羊毛和桑蠶絲混紡,會特意降低桑蠶絲的用量,因為桑蠶絲太多,面料光澤度太高——會讓圍觀群眾產生一種眼前的“老板”穿著一身塑料的錯覺。但是在十九世紀,只有用桑蠶絲織成的綢緞才會具有這種光澤度。打扮得全身閃閃發(fā)光的是富有的暴發(fā)戶的標志。十幾年前在給巴斯德做學生,而接觸家蠶養(yǎng)殖的經歷,讓伯爵很快意識到了這東西的價值。
伯爵做為頂級封建貴族自然是不差錢的,很快就整出了一套生產方法,大致是火棉膠加入一定的凝固劑配制成紡絲原液,經過小孔擠壓出絲,本來就是半固態(tài)的原液溶劑在空氣蒸發(fā),就變成了硝化棉絲線。當然,在最終的工業(yè)生產時,伯爵很快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致命問題,所以增加了一道脫硝工藝,使用硫化堿與之反應,還原硝化棉中的硝酸基。他申請了一系列相關專利,并建造了工廠,在一八八九年開始了規(guī)?;a。并在當年拿去了巴黎參加各種展覽會,打出了一名氣。這種絲被稱為夏爾多內絲(Chardonnet slik),是第一種成功商業(yè)化的人造絲。
不過,在當時,它就有一個外號(送給)丈母娘真絲(Mother-in-law silk)。要知道,伯爵發(fā)明人造絲的前一年,法國化學家維埃(Paul Vielle),同樣把火棉膠加入石臘鈍化后,直接用滾筒壓成條,切成小塊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代無煙火藥。對比一下,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法國女婿處理和丈母娘關系的主要思路:送丈母娘是一身用這夏爾多內絲織成的衣裝,然后再加上一根火柴。
當然,實際上并沒有這么夸張。硝化棉經過脫硝以后,含氮量不高,長期用于制造人造革之類的。夏爾多內這套制絲工藝,被取代的直接原因可能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在戰(zhàn)時,這個世界上第一家人造絲工廠,被法國軍方征用,直接生成硝化棉火藥——畢竟生產的第一步就是火棉膠,就是無煙火藥生產的第一步。
茅盾寫過一篇散文標題就是《人造絲》,說得就是這種夏爾多內的人造絲生產方法。不過中國的生絲業(yè)衰落已經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事了。在那之前,盡管日本已經占據世界生絲貿易的大部分份額,法意英美相繼成開始大規(guī)模生產人造絲,但因為主要仍是增量,供給在增加,需求也在增加,中國的生絲出口在數量上并沒有受到太多影響。所以茅盾的《人造絲》中提到的老同學的不如意,應該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但那個時候,世界上人造絲已經以粘膠纖維為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