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自己選擇的道路——《不吉波普不笑》
其實日本動畫中,很多的背景都是比較黑暗絕望的,不吉波普也是如此。但是優(yōu)秀的動畫就在于它其中隱含的正確價值觀和發(fā)人深省的思考。不吉波普正是贊美人類能夠為自己的人生和所處的世界做出選擇的勇氣。
不吉波普中,采用冷靜客觀視角描述的群像劇,亂敘的講述方式提高了觀看的門檻,但是也能激發(fā)觀眾的好奇心,倒不如說,它本身就是需要觀眾自己是樂于思考的。
展開正文,不吉波普中包含著許多奇幻的元素,比如能調(diào)動人類平時潛藏起來的力量的不吉波普、偵查地球的外星生物以及復(fù)制實驗產(chǎn)物食人魔、幻想者、合成人類、歪曲王……當(dāng)然還有一眾有著閃光點的普通人。在舞臺上的人們,社會環(huán)境中的人類群體是冷漠的,這也符合現(xiàn)實中的反映,同時作品里總有其中的個體顯現(xiàn)出他自己的閃光點,在這個舞臺之上編織出的各自的命運,有時讓人難以釋懷,但是同時也體悟到:生命的選擇總有意義。
更具體來說,第一個故事就出現(xiàn)的紙木城直子,一個不時貫穿故事的善良女孩,因為她的善良拯救了世界,但也間接因為人類自身的貪婪(食人魔是人類社會出于利用的野心造出來的),命運令人唏噓,也難怪echoes(回響、共鳴者)對此迷茫,畢竟人類整體層面而言,就是這樣地具有兩面性。
VS幻想者篇章中,除了作為主要角色的合成人女孩,還有一個比較令我在意的角色——愛上男主的一個小混混。事實上不受歡迎的他,根本沒有正確方式能夠愛人的他,就是一個不被人需要的自我,慘遭某“楊永信”電流洗腦遭到控制,失去了自我,成為復(fù)讀機,只懂得接受某一個目標(biāo)指令直到完成,雖然從此行為上不再迷茫似乎更加高效,最后也確實考上了小混混不該考上的大學(xué),而動畫之外的彈幕評論“我要考上清華北大,然后等待命令”更是表示了對此的羨慕。對比之下,小混混無意識流下的眼淚,也許真的只是他最后沒用的自我殘渣了。我不禁思考一個問題:一個體內(nèi)有著小混混的自我的人,和一個沒有自我但是能夠接受社會命令成為社會齒輪奉獻(xiàn)社會的人,他們二者的存在二選一的話,選哪個才是更好?
從感性的角度看,我會選擇擁有著自我的人,盡管他可能是一個對社會有害的渣滓,因為推己及人,沒有自我是很可怕和悲哀的,盡管自我離不開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但是人自我的感覺和選擇是很重要的,沒有自我但是能成為社會齒輪的人更像我們構(gòu)想中未來的智能機器人,甚至不能稱之為人,更像人類社會中的工具的存在。其次忽視自我,可能會忘記我們從哪來,又將到哪去,失去方向的人類不再擁有人的驕傲。
盡管自我會迷茫,會誤入歧途,但也會發(fā)光,會抗?fàn)?,自我的選擇最終會啟示整個人類社會的選擇,而我總相信,那是一條足夠堅定的歷史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