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林悟道《韓非子-主道》 第八章 君道

紅林悟道《韓非子-主道》?第八章??君道
上一章中韓非子主要講了賢主之經(jīng),這是近乎于“道”的境界。君主的賢德在于聚才用人,縱觀歷史能夠被后世稱為賢明君主的共同特質(zhì)就是聚才用人。君主去好惡,去舊智,讓臣子盡可能發(fā)揮才智與勇武,為國家建功立業(yè)。真正賢明的君主,在外人看來是不賢與不智的,像個愚夫。但是,就是看似不賢不智的人卻領(lǐng)導(dǎo)著全國的賢智之士干著富國強兵的事,這就是賢主之經(jīng)。經(jīng)者,道路與精髓也。歷史上許多有豐功偉績的君主,其實具體的工作都是臣子完成的,但君主卻擁有成功的名望,這就是臣有其勞,君有其名,就像自然萬物和諧共生,成就了“道”的美名一樣。
為什么韓非子一再要求君主要去好惡去舊智呢,不只在于讓臣子盡情發(fā)揮才智,還在于保持君主的“神秘”性。道,無形無相,無所不在,無所不能,本身給人的感覺就很神秘,后世對“道”的解注,希望通過一些具體的事務(wù)讓“道”變成顯學(xué),而不是玄學(xué),不管是法家還是后來的程朱理學(xué)都是“道”的應(yīng)用學(xué)。韓非子想讓君主像“道”一樣,但君主是人,有形有相,不能做到無所不在也不能無所不能,那怎么辦呢,那就讓君主的思想變得無形無相,無所不在,無所不能吧。
如何讓君主的思想與“道”一樣呢?韓非子的做法是“道在不可見,用在不可知君。”意思是君主原則在于不能被臣下看透,君主作用在于不能被臣下了解。君主去好惡去舊智,就是要隱藏自己的喜好、習(xí)性、主張、意愿,不要顯露出來,這樣臣子就不知道君主的想法,自然就會產(chǎn)生神秘感。歷史上最具神秘感的君主就是明朝嘉靖皇帝,神秘到人影都見不著。
在臣子看來,君主凡事都沒有主見,也沒有什么喜好,就像一個“白癡”一樣腦子空空如野,一幅無所事事的樣子。按韓非子的說法就是“虛靜無事”意思是君主虛靜無為。但君主絕不是真正的“白癡”,虛靜無為是為了“以暗見疵”意思就是在暗中觀察臣下的過失。君主只有虛靜無為才能讓臣子盡心盡才,同樣君主也才能聽納臣子的主張。臣子們在毫無限制的情況下,充分發(fā)表了自己的主張,君主就能聽到臣子們?nèi)康闹鲝垼词褂行┲鲝埮c君主自己的意愿不符,只有聽完了,君主才能知道誰對誰錯,對與錯不是按君主的喜好來判斷,而是按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來判斷。
在聽取臣子的主張時,君主的態(tài)度是“見而不見,聞而不聞,知而不知”意思是看見好像沒看見,聽到好像沒聽到,知道好像不知道。這就是裝糊涂的表現(xiàn),聽時不做任何表態(tài),就像個錄音機一樣,只管錄,不管好與不好。錄完再進(jìn)行分析評判,這就是虛靜的好處,能裝下東西,這就是“德”的表現(xiàn),能包容世間的一切,一切對立的事物都能包容,不偏不移。
聽完后判斷后,接著就是“知其言以往,勿變勿更,以參合閱焉?!币馑际橇私獬枷轮鲝堃院?,不要變更,用驗證的辦法來考察它。實事勝于雄辯,臣子說得再好,君主也認(rèn)同,但有沒有真本事,那就用實事來證明。主張與實效一致獎,主張與實效不一致罰。
【道在不可見,用在不可知君;虛靜無事,以暗見疵。見而不見,聞而不聞,知而不知。知其言以往,勿變勿更,以參合閱焉?!?/p>
在公司管理中,老板要有肚量聽取各方的意見,要有能力判斷意見的對與錯,還要有胸懷讓提議者去實現(xiàn)自己的想法。聚才用人,才是老板的正事,切不可在具體事物上與下屬爭對錯與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