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里火爆全國的小靈通,為何突然消失了?
小靈通,曾經在21世紀初風靡全國近十幾年的產品,至今仍深刻影響了中國社會。
一方面普通人改變了自己的溝通方式,從用BB機這樣昂貴的、稀有的設備,一下轉變?yōu)槭褂眯§`通這種物美價廉的產品,另一方面也催生了一批創(chuàng)業(yè)者和企業(yè)家,其中不乏像有任正非和馬云都曾與小靈通有過競爭或合作關系。
小靈通是從何而來的?它曾經為什么能火遍全國?而又為什么僅僅火了十年后便黯然退場?
01
說到小靈通的由來,逃避不開的兩個關鍵人物,一個是吳鷹,另一個是徐福新。
吳鷹,曾在2011年3月份短暫出現在IT領袖峰會上,一張將雙手搭載馬化騰與馬云的圖片出去圈。江湖有言:“馬云的圈,吳鷹的局?!蹦敲磪曲?,為什么有這么大力量?
吳鷹雖然現在是被人們稱為“小靈通之父”,但在幾十年前,出身于普通家庭的他默默無名,孤身一人去國外求學,經過自己的努力曾進入著名的貝爾實驗室。
在積累了一定技術經驗后,他毅然放棄優(yōu)越的生活,回國創(chuàng)業(yè)。
1991年,吳鷹先和朋友一同創(chuàng)辦了Starcom公司。到了1995年,他又將starcom與另一家公司Unitech公司合并為UT斯達康公司,并出任總裁。
這時,另一個關鍵的人物,徐福新,出現在他的面前。
徐福新,曾任浙江移動總經理和余杭區(qū)的電信局局長。由于上世紀90年代,在國內銷售的外國手機一部就要1萬出頭的價格,這種價格對于普通人來說過于昂貴。
他針對這種情況,曾對未來做出過判斷:“電信只有尋找到新的增長點,才有繼續(xù)發(fā)展的出路,甚至是繼續(xù)生存下去的活路?!?/p>
機緣巧合下,他在1996年看到日本剛研發(fā)出的PHS(流動市話),不過,這項技術對于經濟極度發(fā)達的日本戲稱“窮人的蜂窩”。
想要回國創(chuàng)業(yè)的吳鷹與看好中國市場的徐福新兩人一拍即合。吳鷹花錢買下技術,并投入資金進行推廣。而徐福新于1996年10月底開始在余杭城區(qū)的臨平進行小范圍試驗。
余杭實驗成功后,肇慶開通小靈通,僅一個月就放號5萬多個;昆明市開通當日,裝機量1000部;而西安市在小靈通正式開通前,已有6萬多迫不及待地入網用戶,開通當天放號4000多個。
小靈通之所以能發(fā)揚光大,是因為對于當時普遍一窮二白的中國人來說,可以買得起一個通信設備作為日常使用品,簡直是雪中送炭。這樣的時勢造就了小靈通這樣的英雄。
02
“當天500個號子,一下子被領完?!庇H自帶領團隊打造出小靈通PAS系統(tǒng)的徐福新回憶。
那為什么小靈通能在中國發(fā)展得如此之好呢?價格低廉首先是其中一個方面。
由于90年代中國經濟剛進入高速發(fā)展,人們對于通話的需求越來越大。但在當時買一臺手機加上入網費輕輕松松上1.5萬元,而同期的小靈通價格只要1000元。
拿1999年的杭州市舉例,當時的職工一年收入大約在一萬元,要是買手機的話,一年的工資都買不起,還不算高昂的通話費用。若是想買小靈通只需要一個半月的工資就輕松購買。
這種性價比誰不心動呢?
如果僅僅是在價格,小靈通也并不能讓大眾迅速接受。
另一方面,它在設備性能上也下了一番功夫。比如消耗功率小和待機時間長,只需要充滿電池便可以用近十天而不需要充電。輻射危害小,PS只有10mw的發(fā)射功率。
操作還簡單、快捷,現在也有老年人在使用,學習成本低。其中在最重要的資費便宜,采取單向收費,單向收費,月租費20元,資費每分鐘2毛,打長途按IP電話標準收費;
有了以上這些優(yōu)勢,加徐福新不遺余力地推廣,據他回憶,在全國跑了七百多個縣,兩三百個城市,二十幾個省會城市,一天到晚除了吃飯就是小靈通。
每到一個地方,人們就會說“那個搞小靈通的人”來了。
那么,當時的小靈通到底有多火爆呢?
據資料顯示,1998—2002年,小靈通迅速擴張,覆蓋了中國大陸200多個地市,用戶超過600萬。
發(fā)展到后來,據信息產業(yè)部統(tǒng)計,截至2006年8月底,小靈通用戶達到9300多萬,發(fā)展海外小靈通用戶超700萬,全球小靈通用戶突破一億。
那個時候,大概平均每14個中國人里就有1人在使用小靈通。同時占據了中國移動通信市場的三分之一。
對UT斯達康來說,小靈通就是超級印鈔機。在鼎盛時期,UT斯達康年銷售收入超200億。
在小靈通打開中國市場后兩年,UT斯達康在納斯達克上市,首日暴漲278%。2000—2002年三年間,他們的平均利潤率居然能達到夸張的324%!
可以說,時代的需求加上物美價廉的產品,同時伴隨著一批人的不懈努力。創(chuàng)造了小靈通的輝煌。也讓其成為90年代致富神話的縮影。
03
小靈通的由盛轉衰,與歷史的發(fā)展潮流密切相關。它順應了時代而產生,也應時代消亡。就像那句著名的話,“王權沒有永恒”。
隨著中國的經濟發(fā)展水平提高,科技逐步增強,而3G技術也在逐步普及和完善。
吳鷹卻自信地說道:“科技創(chuàng)新不總是代表從無到有的創(chuàng)造,如果沒有實力去搞最尖端的核心技術,那么適合中國國情的技術改進也叫創(chuàng)新?!?/p>
他沒有意識到,隨著中國人變得更有錢了,思想觀念也開始轉變,人們開始追求和以往不一樣的東西。
由于當時的小靈通普遍采用塑料外殼,液晶屏幕,按鍵式的操作。但對于生活品質有了一定追求的人們,已經不滿足于簡單用,他們想要更時尚,功能更齊全的手機作為通信設備。
同樣,隨著3G的普及以及手機話費下調,小靈通的優(yōu)勢逐漸不再。而智能手機有著拍照、上網、發(fā)短信等一系列強大的功能,加上手機價格逐步下降。對小靈通進行了全方位的碾壓。
而在以前,由于國家對于通信標準并未有明確的規(guī)范,使得小靈通在一個灰色地帶發(fā)展,但隨后規(guī)范逐步完善。
小靈通所使用的頻段也影響了當時很受國家重視的“國產標準”td-scdma。
政府主管部門明確要求所有1900-1920MHz頻段(也就是小靈通的頻段)無線接入系統(tǒng)應在2011年底前完成清頻退網工作。
吳鷹也曾在2005年試圖改變思路,投入3G技術開發(fā)。不過,由于同期的華為幾乎以成本價出貨,而UT公司最后由于價格戰(zhàn)不敵華為,虧損了數億美元,不得不停止投入開發(fā)。
隨著2007年,UT斯達康解除了吳鷹的CEO職務,也預示著小靈通已經不再是公司的“香饃饃?!?/p>
最終,在國家推動和手機普及的時代背景下,2011年1月1日,小靈通退市,2014年10月1日,小靈通所有基站被關閉,正式結束了16年的風雨歷程。
04
讓我們把時間撥回到2004年,UT斯達康剛從文三路搬到濱江總部。那是他們斥資13億建造的“亞洲第一單體建筑”。
當時為了設計好廁所,他們請來了全球頂級的廁所建材商,設計完畢后軟銀董事長孫正義還親自體驗了一把。那里也是杭州第一個引入星巴克的辦公樓。
如今的小靈通雖然已經消亡,但是第一代互聯網人的敢打敢拼,銳意進取的精神卻由吳鷹發(fā)揚光大。
他在離職后成了職業(yè)投資人,深刻影響了后來的新浪王志東、搜狐張朝陽、網易丁磊、阿里巴巴馬云等一系列如今的互聯網大咖。至今為止,網上依然流傳著“鷹壓二馬”的照片。
在經歷了十幾年的打拼后,中國的新老科技巨頭們終于迎來了一次意義重大的接力。
作者:貓頭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