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zhàn)太平洋戰(zhàn)場美軍步兵師偵察連(2)第43師屬機械化騎兵隊碾服南京大屠殺元兇
相比歐洲戰(zhàn)場上的裝甲師和步兵師中型坦克營,太平洋戰(zhàn)場上的步兵師輕型坦克或裝甲車偵察部隊,絕對是更冷門的存在,但對日軍而已才是真正揮之不去且無處可逃的噩夢般存在。

盡管太平洋島嶼上的地形不利于裝甲車輛長驅直入,但是第43步兵師的偵察連還是先后裝備M3輕型坦克和M8灰狗偵察車,只不過更多時候偵察兵們是下車在叢林和群山之中步行巡邏與搜索指引目標,發(fā)動突襲。

師屬偵察部隊的所有官兵都經過熱帶叢林和山地步行集訓,一般搜索距離為每天5至7英里。1943年夏,該師在所羅門群島中的新喬治亞島投入戰(zhàn)斗,師偵察部隊第43機械化騎兵偵察連還是1936年之前編制的輕型坦克偵察連,裝備的是M3輕型坦克。

當時新喬治亞島上最重要的蒙達機場無法從海上正面進攻的,因為海岸附近的珊瑚礁太多了點,而最近的登陸點是距離蒙達東部2 英里處的拉亞納,但是日軍在這里設立了防線,而且這也在日軍海岸炮的攻擊范圍內(海岸炮陣地在島的西北部)。

海軍陸戰(zhàn)隊師不希望牛刀殺雞,于是陸軍第43步兵師的指揮官約翰·海斯特少將決定另辟蹊徑,別在日軍炮火下強行登陸了,部隊在拉亞納東部3英里處的無人防御的扎納納島登陸,然后在倫多瓦和附近島嶼上的遠程火炮和美軍戰(zhàn)斗機的掩護下,43師的兩個步兵團在輕型坦克偵察部隊指引和掩護下計劃穿過叢林攻克,將島上日軍徹底趕到叢林中。

7月3日第43步兵師機械化騎兵偵察部隊和172步兵團,最先抵達扎納納島建立起了一個小型的前進營地,裝甲車輛除了第43步兵師輕型坦克偵察隊的M3A1輕型坦克外,還有幾輛海軍陸戰(zhàn)隊第9獨立守備營的M5輕型坦克。

登陸的地點其實距離計劃進攻發(fā)起點只有2英里,但是和倫多瓦島上的情況一樣,暴雨讓道路變成了沼澤,而來往的車輛將沼澤攪和成了泥潭。

島上的日軍實力不強,輕型坦克偵察部隊和先頭步兵只遭遇輕微抵抗后就占領了新喬治亞島巴尼塔角和烏格利,并準備在倫多瓦主要陣地的側翼提供了強大的前哨。

通往一些預定觀察哨的道路最寬處也只夠吉普車通過。走著走著路越來越窄,最后偵察兵只能下車沿著山脈地蜿蜒曲折。

在7月9日,日軍精銳的第6師團第13聯(lián)隊主力1300人成功登陸,增援蒙達機場。7月17日,第172步兵團向日軍嚴密防守的陣地推進了200碼。下午,右翼觀察哨的巡邏隊報告至少有一個中隊的日軍步兵穿過叢林向西推進。

第43步兵師騎兵偵察部隊的一個輕型坦克排試圖半路截住碾壓日軍步兵聯(lián)隊,但沒有來得及在日軍趕到前設伏,第13步兵聯(lián)隊在叢林中躲過了美軍坦克后突然出現(xiàn)在師部外圍陣地,所幸另一個輕型坦克排就在附近,偵察兵一邊用坦克上的機槍和37毫米坦克炮反擊日軍步兵,一邊指引師屬155毫米榴彈炮營火力支援,

7月16日,這個師輕型坦克偵察連的M3A1加強了左邊的第172步兵團,向前推進了300碼,坦克沖進了日軍的前哨,摧毀和繳獲了一些日軍彈藥補給,其中一輛M3A1直接碾掉了日軍一門37毫米反坦克炮。

7月26日上午,偵察兵下車在周圍搜查了日軍遺留下的痕跡,步兵和輕型坦克協(xié)同展開了幾輪搜索都未發(fā)現(xiàn)日軍蹤跡。8月27日,第172步兵團的一個營在阿倫德爾南部登陸,并向北推進,但日軍早已逃之夭夭,第43步兵師輕型坦克偵察連則掃蕩了瓦納瓦納瀉湖和周圍的島嶼。

在巡邏中一度在己方陣地15英里外在下車沿著3路前進,師屬榴彈炮營標記了8個日軍山野榴炮火力點。

面對步兵平穩(wěn)虐菜怎么夠
有了裝甲車遇上日軍坦克照打
只是這個月時間有限以后再揭曉怎么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