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7天,就是剛需的最好機會!不怕打臉!
(機會轉瞬即逝)
肺腑之言,接下來的黃金周,7天,就是剛需買房的最好時候,不怕打臉。
買房有的時候,就是要有點逆向思維,不要去隨大流,隨大流你就永遠只能,跟在后面吃點剩菜剩飯。
雖然這樣講,會很像中介,容易引起反感;
雖然現在說降價,唱衰,才是主流。
但是我不能背叛我自己呀,我不能為了流量瞎說啊。
為何我敢這么講,肯定也不會是拍腦袋。
而是因為目前的這個情況,在供需兩端,對剛需,都是有利的。
接下來,我們一個個,展開來聊聊。
01 供應端
在供應端。
由于下藥太猛,藥勁太大,現在是開發(fā)商最難、現金流最緊張的時候,所以國慶這七天,它們一定會抓緊時間瘋狂出貨,回籠資金,他們會使出渾身解數,吸引你,包括使用一些優(yōu)惠,一些折扣。
你看現在的廣州,據統計已經有39個盤要在國慶節(jié)搞事情了。
這是什么呢?這就是你們經常聽到的內卷啊,所以在這7天,開發(fā)商之間、各樓盤之間,一定會卷出花來,供應端大家互掐,得利的一定是消費者。
那為什么說這7天會是最好的時機呢?因為這種狀態(tài),應該不會持續(xù)太久,政策轉向的跡象,已經越來越明顯了。
就在剛剛,東莞也將2%的個稅,下調到1%了!
然后已有超15個城市,發(fā)出了類似于“限跌令”文件或通知。
加上最近,央行比較罕見,18年以來首次,溫和的提出要“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fā)展,維護住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拳拳的呵護之心,溢于言表。
為什么現在口風突然變了?
因為這次調控啊,用的都是激素療法,副作用很明顯,而且下藥還太猛,導致較早出現了一些不良癥狀。
比如房地產企業(yè)紛紛倒下,前有廣州老牌房企粵泰破產,然后恒大也是搖搖晃晃,包括最近惠州號稱百強地產的光耀,也宣告破產,毫無疑問,如果政策不調整,后面肯定還會有更多房企撐不住。
另外,從全國第二輪集中供地土拍情況來看,全國范圍內的土拍市場,已冷到冰點,地塊溢價率低,以及流拍率大。
這兩個副作用,其實都是比較難辦的事情,而且拖的越久,越難辦。
地產企業(yè)破產,小地產還好說,倒了也就倒了,不會造成全國性的影響,但是恒大這種,為什么鬧騰了這么久,還是沒倒呢?因為它就是個巨人啊,一旦倒下很多人都會來不及跑,會被壓死的。
真倒了,除了許老板和恒大相關高管可以如釋重負,繼續(xù)逍遙以外,對所有人,都不會是好事。
而現在最麻煩的是什么呢,是不光恒大這一家全國性的大房企,而是融創(chuàng)、寶能、華夏幸福等這種都面臨這個問題。
一家企業(yè)有問題,國家尚且能救,但是多了也無能為力。
然而矛盾的點是什么呢?就是你也不能讓它們全部都倒吧,全部倒,那真的,絕對不會是狂歡,相信我,絕對不會是狂歡。
覆巢之下,蔫有完卵。
然后土拍這塊,也麻煩,因為這么搞,地方財政的壓力會很大,地方ZF本來就是靠的賣地收入,來維持生活,然后也早已債臺高筑。
現在這塊收入大幅縮水,又暫時還沒有別的補上,地方的財政壓力會與日俱增。
所以,越往后,當前政策面臨的壓力和挑戰(zhàn),會越大,現在其實已經有點騎虎難下的意思了。
因此當前這種,高壓的姿態(tài),還能撐多久啊,真不好說。
我猜測,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是什么呢?
就是刀子嘴豆腐心,明面上還是不會打自己的臉,但暗地里會適當松一松。
02 需求端
那需求端呢?
就像我說的,大部分人還是隨大流嘛,剛需里面有逆向思維的畢竟是少數,多數還是處于觀望狀態(tài)。
加上現在首付款來源(從最近踩盤情況來看,已放松),和2.2倍流水覆蓋月供(這個還比較嚴)等條件,包括投資者的大量退場,所以你的競爭對手,不會像去年那么多,以比較實惠的價格,買到好房子的概率就會比較大。
有人就說了,競爭對手?我特么買個房還有競爭對手?!
沒錯,市場上與你有類似需求的,就是你的競爭對手!
經濟學上有個觀點,就是:消費者與消費者競爭,生產者與生產者競爭,生產者與消費者沒有競爭關系。
而現在這兩頭的競爭格局,對剛需都是有利的。
合格的消費者,已或主動,或被動地,篩選掉了一大部分;而開發(fā)商在資金壓力下,又都不想錯過這次,一年之中絕佳的出貨機會,連保利天匯這種沉寂已久的,也重出江湖了,導致供應量短時間內劇增。
供應加大,需求減少,然后新房還尼瑪限價。
這么好的一個機會,一旦政策松動,尤其金融輸血端松動,開發(fā)商資金壓力一緩解,這場紅包雨,便會宣告結束。
03 尾聲
所以啊,有時候不是因為沒有機會,而是當機會出現在你面前,你CPU卻不夠智能,識別不出來。
房地產政策調控,就像用外力壓彈簧,用力越大,回彈的力度便會越大,力量大到一定程度,突破彈簧的應力極限,那這根彈簧也廢了!
這種情況顯然不會出現,沒人想把房地產搞廢,所以當發(fā)現用力太猛了一點以后呢,就會適當松一松。
但也不會完全、突然把手松開,因為這樣,彈簧會跳起來的,這樣危害也大,會彈傷人的。
所以,政策松,也不會完全松,而是適度微調,調到一個開發(fā)商、地方政府、剛需買家等參與各方,都比較舒服的程度。
個中,是個博弈的過程,考驗的是上面的智慧。
而一旦把各方都調舒服了,這一波黃金周的紅利,以后或許就再也沒有了。
看文章質量也能看的出來,不吹牛逼,我真的很專業(yè),歡迎關注,全網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