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失業(yè)開摩的”中大碩士畢業(yè)生:人首先還是要放得下身段
近日,湖南長沙一位說著英語的“摩的師傅”火了。網(wǎng)絡熱傳的視頻中,騎摩的送完乘客的他來到橘子洲頭,用英語背誦了《沁園春·長沙》,獲得近7萬點贊。
這位“摩的師傅”名叫杜楊。10月12日,杜楊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說,他是湖南人,2010年從中山大學碩士畢業(yè)后,多年間一直從事英語培訓。今年失業(yè)后,他開始開摩的拉客,并在拉客間隙拍攝一些短視頻。
視頻火了之后,杜楊收獲了更多關注,隨之而來的,還有對他身為“中大碩士”“英語老師”卻去“開摩的”的質疑。他告訴南都記者,“開摩的”是他在視頻中的自我調侃,也是失業(yè)后過渡期的選擇,只開了四五天就沒再拉客了。
未來,他計劃做一個知識博主,“做成人英語培訓,以口語聽力為主,夠維持一個比較穩(wěn)定的生活就行?!?/p>
【對話杜楊】
南都:你開摩的講英語的視頻在網(wǎng)絡走紅,當時為什么選擇開摩的?
杜楊:我原本開了家培訓機構教英語,大概是9月26日,我關掉了機構,不免有些感慨。加上之前我在校門口接孩子時,曾被人誤以為是摩的司機。就發(fā)短視頻調侃一下,說失業(yè)了沒什么事可做,干脆開摩的謀生,沒想到那個視頻火了。
從那之后,因為沒什么課,天天悶在家里,我覺得那樣下去也不行,就騎著電動車四處逛逛,有時候也真的和摩的師傅一起接活。但不可能真的把這作為職業(yè),全天守在那里接客。

南都:現(xiàn)在還在繼續(xù)開摩的嗎?
杜楊:就開了四五天,基本上用英文翻譯《沁園春·長沙》的視頻火了之后,就沒再開了。之后,就變成騎著車到有城市記憶、歷史傳統(tǒng)的地方“打打卡”,再把英語配合進視頻拍攝。
南都:你開設了短視頻賬號,簡介中給自己的標簽是“英語專業(yè)畢業(yè)”“中山大學碩士”“40歲失業(yè)校長”。
杜楊:我本科是湖南文理學院英語專業(yè),研究生是中山大學法律碩士。2010年,我從中山大學畢業(yè)后,應聘進了湖南一家出版社,工作之余兼職做一些英語培訓。2014年起,我開始做英語培訓機構,先是和別人合伙,后來又自己單干,主要針對中考、高考英語培訓。
今年9月開學,培訓機構基本就不好做了,后來我就關閉了培訓機構?,F(xiàn)在我也沒有年齡優(yōu)勢,還是想找一個比較穩(wěn)定的出路。

南都:你開短視頻賬號也是想用這種方式給自己做宣傳嗎?
杜楊:短視頻賬號我開了蠻久了,在視頻火之前就一直開了。那時就說一說自己的人生感悟,也沒管這么多,包括那次說當摩的司機的視頻,也是吐槽一下。后來這個視頻受到了關注,也給了我靈感,既然是這樣子,我就去拉乘客了。
那一次拉了乘客到橘子洲頭,風景確實很好,拉完他之后就想著趕緊給自己找個視角去拍一下,只想到效果應該會很不錯,但沒想到會那么火。那首詩原本翻譯的有些部分比較書面化,不適合口頭傳播。我拍視頻時就處理得非常簡單,翻譯出來可能不太像詩,但比較通俗容易理解,那是我原創(chuàng)的。
但視頻火了之后,又有一些聲音說,你看中大碩士都沒工作了,開始營造這種氛圍,所以我也發(fā)了一個短視頻去回應。
南都:那你現(xiàn)在如何看待自己這段經歷?
杜楊:這個事情本身是個人抉擇的問題,是你要應對環(huán)境的一種方式。而且講句老實話,從教育的本質來講,確實不應該刷這么多題,搞太多應試輔導。如果大家都是這樣,也選不出創(chuàng)造性的人才。我也應該在各行各業(yè),通過自己的知識,找到更多發(fā)展的可能。
南都:開摩的這幾天的經歷給你帶來了什么感觸嗎?
杜楊:第一點是人還是要放得下身段,不要老想著很高大上的路徑,你放得下身段,自然就有一片天地了。第二還是要多讀書,長沙有幾天天氣很熱,地鐵站外還是有摩的師傅守在那里,我也剛好去了,其實工作體驗感還是非常差的。從人的發(fā)展角度來說,還是要多讀書,有更多選擇。
南都:你之后有什么打算嗎?
杜楊:未來可能就做一個知識博主了。錄一些線上英文課,做成人英語培訓,以口語聽力為主。不指望開很大規(guī)模的機構,夠維持一個比較穩(wěn)定的生活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