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瑜日記
那天去接若瑜下幼兒園,也是我第一次去接她,可是我卻并沒有太多激動,因為幼兒園離家不足一百米,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反而磨滅了心靈的興趣。園外的家長們準時準點排兵布陣,各路衣著各色妝容,或是提著菜菜子聊著八卦的姨媽們;或是蹲馬路牙子把煙抽到一半的瘦巴巴的老爺們,或是排著隊刷著手機的同齡人們.....人間琳瑯、何以滿目?
我憑著直覺站了個隊,像是觀光打卡一樣,等著若瑜下課。
云還是像翻了肚白的海棠大魚一樣在平流層閑散,沒有什么預兆的,人群突然間開始蠕動了、聒噪了乃至于沸騰了,我想必是園內(nèi)的困獸要出籠了,可我還是沒有多少激動,但一些家長開始踮起腳揮動胳膊,我不禁回憶起小時候爸媽接我下幼兒園的場景,突然有點明白了,激動的不一定是外面的成年人,而是園里的小朋友。果不其然,園里的娃兒們也像是磁場的交互一般,隔著鐵欄桿開始歡笑、叫喊乃至于哭泣了!我還被甩在隊伍的腰桿之間,處在盲區(qū)的拐角,所以看不見若瑜什么狀態(tài),但估摸著她不會哭吧,也不至于瘋笑,也許是和旁邊的小朋友講悄悄話,抑或是發(fā)了個萌呆,四個選項我覺得還是D選項靠譜。亦步亦趨,從隊伍的腰桿爬到了隊伍的前頭,為了符合一個自媒體時代的父母角色,我舉起手機錄起了視頻。事如所料,她在發(fā)呆,同時又時不時張望下接她的人,平時都是她外婆負責接送工作,所以她臉上的屑微失落大概是因為沒瞅見潛意識里的身影吧。
這又讓我想起了幼時的一次趣事,那次父母忙工作太晚都沒來接我,我成了那天的最后一個孩子,老師們都忙著下班和吃飯了,只有我還在時不時張望著外面。當期盼的身影最終落幕成了失望時,陡然一個念頭爬上了新鮮的神經(jīng)。我要自己回家去,于是我對老師說我家長來了,老師也沒細看就扭頭而去,四歲的我便跑出了那扇鐵門,穿過了一個慢慢冷清下來的菜市場、繞過了一個老年活動中心,然后在矮破舊的巷子里繞了三繞,中間還穿過了一徑烏漆嘛黑,只看到頂頭光亮的樓道,我一路跑一路跑,想著父母平時念到的吃小孩兒心肝的壞人,會把拐騙的小孩開膛破肚丟在鍋里煮,腳步又更快了,最后穿過了家門前的馬路,跑進了院子里,心才落下。
而現(xiàn)在終于輪到我了,我和幼兒園老師核對了下接送卡,若瑜一看是我,也沒有顯露出特別的興奮,云淡風輕地走了出來讓我抱,我問她,以后不要別人接自己上下幼兒園好不好。她說:“不要,我有點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