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俗談丨“魏晉美男天團”,一大波男神正在襲來!

我們讀書有一個很大的障礙是書本內容枯燥無聊,讓人無法閱讀下去,而這本書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世說俗談》是文史作家劉勃解讀《世說新語》的歷史隨筆。

以講段子的形式來趣味解讀《世說新語》中各種知名人物,如阮籍、嵇康等人的行為和思想。
既有史實的嚴謹又有故事的趣味性,看過這本書不僅了解魏晉歷史,還能領略魏晉風骨。

01

我國第一部
文言志人小說集
《世說新語》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相傳,作者是劉宋開國皇帝宋武帝的侄子劉義慶。全書以魏晉時期的名人志士的軼事為主,有趣、有料,可謂小說界的開山鼻祖。但許多人因其中涉及的歷史人物眾多,加之文言文體風,雖流傳至今,名聲遠揚,卻還是擔心古書太難啃,往往有閱讀之心,又唯恐能力不足。幸好,有了劉勃老師的新書《世說俗談》。

本書以魏晉時期六代名士的時間為順序,引用《世說新語》的故事,結合其他史料,將其頗具代表性的人物,擴展延伸至一篇篇生動、易懂、有趣的人物傳記。

02

中國有句俗語“時勢造英雄”
歷朝歷代的名臣志士,
文人墨客,數(shù)不勝數(shù)。
但追溯歷史的長河,
性格相仿的人,
命運卻往往大相徑庭。
例如,在《世說新語》中,
第一位出場的人物是東漢名臣陳仲舉。
他的德行與影響力非常大,
是讀書人效仿的榜樣。
但他的性格卻實在讓人不敢恭維,
與領導相處得不和諧,
脾氣一上來,甚至大吵特吵。
就是那種看不順眼,
便懟天,懟地,懟領導的做派。
多虧東漢的風氣救了他,
不然想必早就被領導穿小鞋,炒魷魚。
即便有再大的宏圖偉志也無從施展了。

然而,
我們熟知的“孔融讓梨”中的
孔融就沒這么好的運氣。
長大后的孔融因學識淵博,
在讀書人的心目中,位置頗高。
他的性格與陳仲舉雷同,
懟天,懟地,懟魏王。
最后S于魏王曹孟德之手,
成了魏王立威望的炮灰。
可見,一個人才華再高,
如若不順勢而為,
必將是一場人生敗局。
《世說俗談》中,
引用《世說新語》的人物故事,
以小放大,引經據(jù)典,
講述了魏晉時期六代
名士不為人知的風流韻事。
有人說,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有些人為了生存,順勢而為,
但有些人卻隨心所欲,
活得任性、灑脫。
《世說俗談》像一面哈哈鏡,
照出了《世說新語》
中的名人志士的百態(tài)人生。

03

魏晉:
一個政治最壞的時代
一個風度最佳的時代
如果要說誰是中國古代第一美男天團,那肯定非竹林七賢莫屬。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咸。中國魏晉時期的七大名士,隱居于竹林之中,每日飲酒、縱歌,不拘禮法,肆意歡暢,堪稱“魏晉文藝圈”的一股清流,“朋克搖滾界”的吾輩楷模。

而怎樣的人稱得上“名士”呢?
作者劉勃說得簡單到位:通常沒事干,酒喝得痛快,《離騷》讀得熟。我覺得還應該加上一條:美貌。有了這樣的前提,才可做到:放達、任性、簡傲、充滿才思。魏晉的名士,高興了浩浩蕩蕩入山林唱和,寫出一篇篇“蘭亭集序”,不開心了一擲千金、任性開懟。縱然天下戰(zhàn)亂不斷,江山你爭我搶,但他們忙著追求精神自由,搞文藝。

嵇康可算是名士的典型。容貌出眾,神采飛揚,工于詩文,擅長彈琴,還注重養(yǎng)生。有人邀請他做官,他連連推辭,說自己愛睡懶覺,社恐,怕見俗人,不喜處理公務。這樣超然于塵世,自是引來迷弟迷妹一大堆。除了長得好看,才華橫溢,最主要的是有個性。他極力主張追求人格的獨立,畢生都堅持著狂傲和不羈,哪怕是付出生命。

嵇康的死是令人惋惜的,但卻又是不得不發(fā)生的,因為嵇康始終不樂意做官,但在站隊時卻堅持站在曹魏政權,并在公開場合反對司馬家族,這是其被殺的原因之一。其二是因為他的不羈和狂傲得罪了當時的高級士族鐘會,他對鐘會傲慢無禮,讓鐘會起了殺心。

另外一位是阮籍,阮籍最擅長的據(jù)說是“嘯”。雖然阮籍和嵇康同為竹林七賢,但兩人性格和命運卻迥異。阮籍是個怕死的人,他嗜酒是為了發(fā)泄心中憤懣,為了躲避司馬政權。不過阮籍最大的優(yōu)點是率真而自律,連司馬昭都說他是天底下最為謹慎的人了,阮籍從不掩飾自己的好惡,但又從不對任何人評頭品足,最終活得最累的是自己。比如他的窮途之哭完全是在哭自己,哭自己的一生為何要在痛苦中掙扎?

竹林七賢真的很有意思,頂級富豪王戎是個摳門??,嵇康狂、阮籍狷、山濤鄉(xiāng)愿,行為藝術家劉伶,說話大師向秀他們肆意酣暢,又分崩離析。就這樣一群人的存在是東漢亂而不亡的根基,他們打破常規(guī),凝聚人心,讓東漢多延續(xù)了百余年。

《世說新語》寫的就是魏晉名士們不正經的那些事,“偵探”劉勃為讀者揭開《世說新語》的面紗,將謎團掰開揉碎講清楚,五大章節(jié),以人物活躍度為序重新解讀《世說新語》。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世說俗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