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歐疫苗競賽開始!爭全球第一,我們這次有底氣
3月16日星期一,在西雅圖Kaiser Permanente研究所內(nèi),一位43歲的母親接受了一種新型實驗型疫苗的接種。
她是全世界第一個接種新冠疫苗的人。

疫苗的名字叫做mRNA-1273,是美國Moderna公司開發(fā)的一種新型疫苗。當然,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它目前只是實驗型的疫苗,剛剛開始臨床試驗,接下來還會有一系列漫長冗雜的試驗與程序。
幾乎所有醫(yī)療屆的專家都認為2020年不可能出現(xiàn)疫苗產(chǎn)品,最快也要等到明年,并且這還需要所有公司集中資源,所在國給他們一路綠燈的結果。傳統(tǒng)上,一款疫苗的研制往往需要5年到10年以上的時間。

(圖源:slat)
在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的現(xiàn)在,幾乎所有國家都開始意識到了:沒有疫苗,就沒有徹底的勝利。中國、美國、歐盟都開展了多個疫苗研制計劃??绻救鐝娚?、CureVac,科研機構如中國軍事科學院都加入了進來。
而川普試圖買斷德國公司的疫苗項目的新聞,意味著疫苗研制已經(jīng)不單純是科研項目,而是各個國家的一場大競賽。疫苗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戰(zhàn)略資源,誰先擁有新冠疫苗,誰就有了國際事務上的主動權,而沒有疫苗的國家則陷于被動。
疫苗軍備競賽,已經(jīng)開始了。

2020年1月9日,當中國還只有59例患者的時候,中國科學家宣布在武漢成功分離新型冠狀病毒,并且取得了病毒的全部遺傳信息。這份報告隨后被公之于眾,讓全世界的醫(yī)學實驗室都可以以此為依據(jù)研發(fā)檢測試劑。
也就是那一刻起,疫苗的研發(fā)工作在全世界內(nèi)緊鑼密鼓地開始了。

病毒的遺傳信息(圖源:institut pasteur)
你可以把疫苗研發(fā)想象成一場競賽,而不是所有人齊心協(xié)力一起蓋金字塔。這是因為疫苗有非常繁多的種類:滅活疫苗、減毒疫苗、RNA/DNA疫苗、重組病毒疫苗等等等等。其中每一個種類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與缺點。并且,由于病毒的未知性,我們無法得知哪一種疫苗種類夠好,哪一種研發(fā)時間更快。
所以目前的情況就是,全世界一共有幾十個研究團隊,分別采用不同的辦法進行獨立的研發(fā)工作,看最后哪一個團隊可以脫穎而出成為第一。
疫苗研制完成并不代表成功,而是要進入漫長的測驗階段。

(圖源:itv)
臨床試驗之前先要進行動物實驗,比如小白鼠、猴子等。然后再招募志愿者進行人體試驗。通常來說,臨床試驗要進行4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判斷疫苗是否對人體有害,第二個階段判斷疫苗是否真的有效,第三第四個階段擴大志愿者群體,觀察疫苗在更大樣本容量環(huán)境下的效果。

(圖源:fox)
實驗型疫苗在任何一個階段出現(xiàn)問題,就只能打回實驗室重新研制,然后再從頭開始試驗。不斷地失敗和重復在醫(yī)學研發(fā)中是非常常見的,這也是疫苗研制周期很長的原因。就像大多數(shù)醫(yī)療從業(yè)者說的那樣:如果明年能有疫苗,我的下巴都會驚到地上去。
但是,龐大的政治與經(jīng)濟動力,也有可能出現(xiàn)這個奇跡。
目前,美國的Moderna公司已經(jīng)進入了第一期臨床實驗,第一批45名志愿者正在接受這款名叫mRNA-1273的疫苗。

(圖:moderna公司)
這家公司之所以進展迅速,是因為他們使用了有別于傳統(tǒng)疫苗的新型疫苗:mRNA疫苗。
大家都知道,病毒是一種非常簡單的東西(甚至都不能說是生物),它由一段遺傳物質(zhì)(DNA或者RNA)和一個外殼組成,在外殼上有多種多樣的蛋白質(zhì)。人體在得了一場傳染病以后,免疫系統(tǒng)可以依靠識別病毒外殼上的蛋白質(zhì)來“記住”這種病毒,從而達到免疫的效果。
傳統(tǒng)的疫苗,比如滅活疫苗,就是把已經(jīng)死亡的病毒尸體注射進人體,讓人體細胞記住這種病毒,從而達到免疫的效果。這種類型的疫苗制作工藝比較繁瑣,研發(fā)時間也比較長。

(圖:疫苗之父琴納)
而mRNA疫苗則是這樣的:科學家根據(jù)病毒的遺傳圖譜,生產(chǎn)出攜帶病毒特異性信息的RNA片段,然后把這個RNA片段放進專門的外殼內(nèi)。你可以想象這是一個完全人造的病毒,但只攜帶了我們想要它攜帶的信息。
mRNA疫苗進入人體以后,可以像病毒一樣在人體內(nèi)制造類似病毒的蛋白質(zhì)。這些蛋白質(zhì)隨后就可以激活人類體內(nèi)的免疫系統(tǒng),從而達到免疫的效果。

(圖源:nature)
這種技術的優(yōu)勢是研發(fā)簡單,生產(chǎn)迅速,并且相對比較安全,因為注射進人體的不是真的病毒。
但新技術也有自己的缺點。此前還沒有過mRNA疫苗在人體內(nèi)成功的先例,這意味著這項技術還不成熟。并且有報道稱,Moderna公司為了加快研發(fā)速度,只進行了小白鼠實驗,沒有進行過靈長類動物的實驗,就讓疫苗開始臨床試驗了。這一切都讓mRNA-1273充滿了變數(shù)。
在中國這邊,由中國軍事科學院與康希諾公司聯(lián)手的新冠疫苗項目,也剛剛通過了國家批準,開始臨床實驗。

下圖是該疫苗在我國臨床實驗注冊中心的信息▼

領導軍事科學院疫苗研發(fā)的,是陳薇院士▼

根據(jù)紅星新聞的報道,臨床實驗實踐將會持續(xù)到12月31日,所有實驗都將在武漢進行,正在招募志愿者。

軍事科學院的這款疫苗采用了重組病毒載體疫苗技術,也是一種比較新穎的技術。
研究人員通過基因編輯,把新冠病毒的部分遺傳信息編入到作為載體的腺病毒當中。這種疫苗進入人體之后,可以表達出類似新冠病毒的特異性,由免疫系統(tǒng)捕捉,從而產(chǎn)生免疫。
腺病毒是一種大分子病毒,是承載新冠病毒的一種載體,經(jīng)過處理對人體無害。
因為整個過程是把新冠病毒的基因重組進腺病毒的遺傳信息里面,所以叫做重組病毒載體疫苗技術。
相對美國的mRNA技術來說,重組病毒載體疫苗技術開發(fā)周期更長,但相對比較成熟。

(圖源:Alten)
當然,中國的疫苗并非只有一種。除了處在武漢的軍事科學院以外,還有其他多家機構正在研發(fā)。比如廣東的團隊正在進行和上面提到的美國Moderna公司一樣的mRNA疫苗研發(fā),現(xiàn)在還在動物測驗階段。

我國的艾槺維欣公司與美國inovio合作開發(fā)疫苗▼

全世界還有很多國家的團隊,也在路上。
比如德國的BioNTech,正在與來自美國與中國的醫(yī)療公司合作,生產(chǎn)mRNA疫苗

加拿大的第一個新冠疫苗進入測試階段▼

英國可能將在未來一個月內(nèi)開始臨床試驗▼

…
當然,研發(fā)和生產(chǎn),只是防疫的一個階段。
接下來我們還要面臨可能是更加困難的決定:如何分配。最先研制成功的國家要面臨這樣的一個選擇:怎么分配這么寶貴的疫苗。
是先給醫(yī)護人員嗎?還是給老年人群體?
是優(yōu)先給本國人接種嗎?還是從一開始就開放出口?
要不要共享疫苗的信息?還是自己壟斷疫苗的生產(chǎn)?
這一切,都將會是世界各國博弈的焦點。
只能慶幸自己生在中國這個有科研能力的國家,還可以參與疫苗的競賽。若是沒有科研能力,那么有沒有疫苗,能不能走出疫情,就完全被攥在別的國家手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