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專欄:央水為什么把重陽改成除夕
夏天的夜里太熱,難以入眠,寫篇專欄解解悶。 央視水滸把樂和在重陽唱的《滿江紅》改到了除夕來唱,成為不少央水黑的把柄。在除夕唱重陽的歌,確實不對勁??磩”?,編劇確實是這樣寫的。 那么,編劇是不是沒文化呢? 顯然不是,他是為了顧及到這一集改編大方向的邏輯性,從而忽略了原詞中“重陽”的細節(jié),那段原詞估計是直接貼過去的。但導演應(yīng)該發(fā)現(xiàn)了其中問題,依然保留了編劇的設(shè)定,幫他把漏洞補圓了一些。 編劇為什么要把重陽改成除夕呢? 首先,這集標題是《元夜鬧東京》,重頭戲是元宵節(jié),主題是“招安”。如果把宋江表達招安意愿的情節(jié)放在重陽節(jié),那時間線上就跟元宵節(jié)差得太遠,割裂感太強。原著就有這個問題,宋江提招安冷場是在重陽節(jié),這件事過去以后,故事直接跳到宋江心血來潮想看燈,到了東京才突然又想起來招安的事,見到李師師不直接說正事,作詩打啞謎不說,還酒后失態(tài)了。原著這段情節(jié)人為痕跡很重,把宋江塑造得有點不務(wù)正業(yè)(其實看原著,貪玩和撒酒瘋是宋江的常規(guī)操作,他的麻煩基本上都是這么招來的)。電視劇其實在這里美化宋江了,真的是個理想主義者,一直為了招安嘔心瀝血,甚至以年三十掃大伙兒的興為代價,也要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為啥改成年三十?一是跟元宵節(jié)離得近,違和感低;二是能讓宋江的“招安”主張顯得更連貫,不會因為時間線拉長而缺少真實感;三是進一步突出宋江的敗興,讓沖突更激烈。 然而,編劇忽略了《滿江紅》詞中本來就有的“重陽”二字,確實是個失誤。 這個失誤,被導演講圓了。 看原片,樂和還沒唱到“招安”一句時,眾人就已經(jīng)開始冷場了,只有李逵還在傻乎乎地自嗨。砸場子的顯然不是“招安”這句唱詞,而是這首詞本身??梢钥闯?,宋江不是第一次宣傳這首詞了。雖然柴進報幕的時候說宋江是即興作詞,但顯然連他也沒意識到宋江使用的是舊稿。樂和剛唱頭兩句的時候,眾人還很熱烈,越往后唱越冷場,顯然大家已經(jīng)聽出這是一首唱了很多遍的舊作品了。所以即使還沒唱到招安,也馬上引起了眾人反感。 至于除夕唱重陽的歌,也沒什么不可以,中國文學注重的是情感的寄托,只要情感真摯,措辭不用完全客觀。比如蘇軾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根本不是在三國周郎赤壁寫的,卻一直再追憶赤壁之戰(zhàn);曹操《蒿里行》更是使用“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這種借代修辭,也是為了考慮平仄韻腳,故意使用了商周、秦朝的地名,跟客觀事實格格不入。但你能說他用錯了嗎? 話說回來,在除夕唱了一首重陽節(jié)起就反復唱的舊歌,當然掃興了。難怪武松那么生氣,“今天要招安,明天也要招安”的臺詞不就對上了嗎?這句臺詞在原著里出現(xiàn)得非常突兀,電視劇這么一改,反而合理了一些。 寫完了,也困了,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