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債”,從小積攢到大!不去除,一生都難得心安……

理想有兩種,一種是私的理想,一種是公的理想。完全為私的理想,會一輩子很痛苦,而只要為公的理想,你就不會痛苦了。
「曾仕強每日箴言」
現(xiàn)在社會,生活節(jié)奏太快,每個人都頂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積攢了諸多情緒。
很多人內(nèi)心不安煩躁,稍微有一點不順心,就會引發(fā)連鎖反應,甚至導致一系列不必要的沖突。
不好的情緒,如洪水猛獸,一旦調(diào)整不當,勢必給自己、給他人帶來傷害。
之所以會這樣,其實是因為,我們背負了太多太多情緒的債。
那么,情緒的債是怎么來的?又該如何化解,才能活出心安與自在呢?
1情緒的債來自從小到大的積累
誰都不想壓抑自己,不想偽裝,但是很多時候又不得不偽裝。
比如一個小孩回家,爸爸問他今天有沒有考試?他說有,因為他不敢隱瞞,拿出考卷給爸爸看看。
爸爸一看不及格,就問怎么回事。小孩剛開始都很天真,他會講,全班都及格了,就我一個人不及格,就被打了。
為什么?因為爸爸很沒有面子,你說全班都及格,就你不及格,就是我的遺傳不好,那我受得了嗎?
小孩子這次被打了之后,下次爸爸再問他怎么不及格,他就會說全班都不及格。這樣不僅不會被打,還什么事情都沒有。
然后他慢慢就懂了,要偽裝,要說假話,長大以后要讓對方有面子。
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就開始扭曲自己,慢慢造成很多情緒負債。
我們從小都知道要誠實要坦白,但是我們都不敢,這是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的情緒負債。
從小積攢,慢慢造成我們自己內(nèi)心很痛苦,很不安。一方面不滿現(xiàn)實,一方面不敢輕易改變。
長大后,我們始終在掙扎,就是因為有太多從小累積下來的債務沒有還清。
那怎么可能心安平靜,怎么可能自由自在?根本做不到。
再者,我們都有一些先入為主的看法,也會扭曲了自己的觀點,造成情緒的不安寧。
比如,你從小就看到媽媽把一只雞的雞腿統(tǒng)統(tǒng)給爸爸吃,就造成你有一種心理障礙。
因此你長大后在別的地方就很想吃那個雞腿,甚至會搶著吃,好像要補償自己一樣,這樣很可能造成人際關系的不良。
再比如,現(xiàn)在年輕的父母最怕的就是把孩子交給上一代的父母教養(yǎng),因為上一代的父母普遍有一種補償心理。
我的孩子沒有玩過的玩具買給我孫子玩,我的孩子沒有吃過的東西買給我孫子吃,這樣慢慢就造成小孫子的情緒債務。
祖父母是好意,但最后結果很糟糕。
我們經(jīng)常好心做壞事。尤其當老師的特別要小心,我們都是很好意要教小孩,結果都把別人的子弟教壞了。
當然,很多人會說,現(xiàn)實讓我們不能很誠實,不能很坦率,我們沒有情緒的自由。
這是不對對的,你要認識到這個問題,并且去調(diào)整,否則就是不長進的。
2學會自我疏導
那如何調(diào)整?最關鍵的還是要靠你自己來調(diào)整。
也就是,自我調(diào)整,把這些不必要的情緒債務還清,把它拿掉,你才會越來越輕松,越來越心安,越來越自由,越來越成熟。
情緒是不能壓抑的,而且也壓抑不了,也不能控制,否則會越積越多。
我們多半都說壓抑跟控制,我很會控制,這個人修養(yǎng)很好,其實不是。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完全按照自己的情緒來反應,后果是不好的,你會造成沒有人喜歡跟你在一起,到哪里人家都不太理你,保持一種敬而遠之的態(tài)度。
大家都不愿意惹你,不喜歡理你,因此你就開始壓抑,開始控制,造成一種情緒沒有獲得表達的壓力,最后可能導致憂郁癥、恐懼癥,然后還有更嚴重的自閉癥。
自閉癥就是我害怕跟別人來往,聽見人的聲音我就躲,我寧可整天跟電腦玩,也不愿意跟人見面。因為見面都沒有好結果,人家給我的都是很難看的表情。
我們?yōu)槭裁磿阂?,為什么會控制,就是因為一表達出來效果就不好。
但是大家要知道,如果沒有表達出來的,那個情緒還是存在的,壓到長久以后,不但會壓出病來,而且會一發(fā)不可收拾。
火山里面有很強的能量,時不時爆發(fā)一下,反而不會造成大災難。而如果火山長期沒有爆發(fā),一旦爆發(fā)是不可收拾的。
人也是這樣,忍到忍無可忍就完了。
所以,我們要讓情緒有適當?shù)氖杞猓灰獕阂?,不要控制,還要學會適當?shù)睾煤冕寫炎约旱那榫w。
3建立“為公”的理想
更加重要的是,我們現(xiàn)在要告訴自己,人這一輩子,就是要完成自己的理想。
只不過你要明白,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就在這點而已。
理想有兩種,一種是私的理想,一種是公的理想。
完全為私的理想,會一輩子很痛苦,而只要為公的理想,你就不會痛苦了。
如同我們要讓環(huán)境整潔,看到臟的東西,如果我有時間有精力就去收拾收拾,這不算什么貢獻,我也用不著大驚小怪。
如果你說這么多人都看見了,怎么就我收拾,我干了不是吃虧了嗎?
這些都是情緒負債。我們經(jīng)常陷入這種自己找麻煩的狀況,慢慢增加了自己的情緒負債。
大家一向都是這樣,做了事情想要人家知道。
如果轉換一下思路,做事情沒有功勞,這本來就是你的理想,本來就是你該做的事情,那你就自由自在了。
一個人要不要自由自在,能不能自由自在,做不做得到自由自在,完全是你自己的事情,跟別人沒有什么關系。
你之所以不能做不想做做不到,是因為你從小到大,就被一層一層的情緒債務套牢了。
在這種情況下,唯一的辦法就是改變自己,慢慢去調(diào)整自己的想法,化解自己的偏見,否則你的情緒永遠不安寧。
情緒最高的境界是自由自在,毫無拘束,該哭就哭,該笑就笑。
如同說男人也可以哭,不一定永遠不能哭。你把哭當成很自然的事情,就沒有這些壓抑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你就能自由自在了。
但是,該哭就哭,不是想哭就哭。
換句話說,自由自在也是有限度的,你還要顧慮到別人,也就是在大家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nèi),你才有充分的自由。
這樣大家慢慢就知道了,如同受教育一樣,教育就是給我們一些框框,在這些框框里面,我們要找到合理的自由,然后就可以做到?jīng)]有框框的負擔,自由自在。
簡而言之,人本來是沒有框框,但是出生后必須和大家共處才能生存,所以要先找框框,有了框框以后,慢慢把它解脫掉,就這么一個過程。

所以,我們要慢慢把從小積攢的很多成見和偏見丟掉,逐漸化解自己的情緒負債,學會合理疏導,自我改變,否則永遠不成熟,永遠不能自由自在。
孔子說:隨心所欲,不逾矩。
就是告訴我們,在顧及大家利益的前提下,慢慢去掉所有的情緒負債,你才能擁有真正的自由自在,真正的快樂幸福。

本文內(nèi)容:曾教授著述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