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前的水滸,字字皆妙
上山前的水滸,字字皆妙
2023-07-04
看《水滸傳》的時候,很是好奇兩個地方,一個潘巧云和潘金蓮,一個是林沖和盧員外。
記得看到盧員外受難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林沖,因為押解之人是如此之像,方式方法也是如此之像,甚至當盧員外被救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花和尚來了,畢竟太像了。
上山前的水滸,字字皆妙。
殺虎的就有三處,但三處殺虎不同的手法凸顯了不同的好漢,武松打虎大家都很熟悉,李逵殺虎也算是凸顯了李逵的性格,后面的獵戶解珍解寶打虎,更說明了好漢的區(qū)別;偷情的前有潘金蓮,后有潘巧云,我們明明知道他們會有奸情,但卻好奇如何發(fā)生。我在觀看時,時常好奇,畢竟故事如此之多,為什么還要寫同樣的事情,其他的著作里很少這樣,但他卻可以每一次都不同。
或許一開始就知道了故事主線,但每一次都有不同之處,而這方能彰顯文章之所能。就像是盧員外那一張,我一聽到押送人的名字的時候就已經(jīng)肯定了作者的黔驢技窮,我還以為搞錯了,畢竟是同樣的薛霸、董超。但看到最后才知,這是作者的故意為之。
一開始是押送天罡星的最開始林沖,要結束了當然是天罡星最后的盧俊義了,既然是開始和節(jié)數(shù),那么就故意前后一樣,為了前后呼應,但幾個字的不同,卻彰顯了不同人的手段,一個是花和尚,一個是浪子,給了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

一本書內,同樣的故事,不同的人做會有不同的形式,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就像是生活一般。但可以書寫在書本中的少之又少,或許一兩件還可以,但數(shù)十件呢?
所以,有時哪怕上下皆一,但只改其中一二字,可將整體的文章本意改變,甚至是完全的轉換,這是一個能力的體現(xiàn)。
推敲一二字,并非矯情,而是對于意思把控能力的體現(xiàn)。我之前就常說,現(xiàn)在的流行語將我們對于文字的把控能力完全的剝離了,就是這個意思,而我們用字的越少,越很難真的把握其中的區(qū)別,而往往同樣的故事,就是其中幾個可以把控字的區(qū)別,就可以讓整體升華……
如此對比有明顯凸顯出《水滸傳》寫作之高明,畢竟《三國演義》是有歷史故事線的,《西游記》常用神仙法門,唯有《水滸傳》常顯作者功底,環(huán)環(huán)相扣,如此了得。
如李逵劈羅真人一段,是說公孫勝之術如此如此,但中間又遇到了好漢湯隆,扣出了京師徐寧,扣出了連環(huán)馬,而湯隆又正好是鐵匠,打過攻擊連環(huán)馬的兵器。
————完————
笑古笑今,笑東笑西笑南笑北,
笑來笑去,笑自己原來無知無識。
觀事觀物,觀天觀地觀日觀月,
觀上觀下,觀他人總是有高有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