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常規(guī)短片故事結構:起-承-轉-合
第六節(jié) 短片故事結構:起承轉合
在劃分故事結構的“起承轉合”之前,首先要提煉出故事的主線,并且保證主線清晰、單一?,然后再依據故事主線,進行“起承轉合”的劃分。
對于“起承轉合”的劃分,我們可以以主要矛盾與故事主線作為劃分的依據與標準(圖2-4-36)。
?
【起】主要矛盾的建立?(人物問動機的?分歧成對立)?
【承】主要矛盾的深化?(動機轉化為)
【轉】高潮段落(視聽情緒高湖→感官滿足? +??情節(jié)轉機→智力滿足)
?【合】主要矛盾得以解?決?(?不同結局傳達不同主題)
圖2-4-36?故事結構“起承轉合”的劃分
一、【起】
“起”又被稱作故事的起因、開端或設置,其?劃分截點為:從故事開頭,到故事主線的確立。故事主線確立通常具有以下機理:主人公動機明確,動機的對立面先期/同時/隨之明確,主要矛盾由此建立,故事主線確立。
下面就以常規(guī)故事為例,具體闡釋【起】部分?的內容組成。
第一步,主要人物出場,重點針對主人公。主?要人物要在“事件”中出場(脫離事件直接介紹人物的做法在現代劇作中已很少見),同時將故事背景、人物身份、性格態(tài)度展現給觀眾。
第二步,主人公動機明確。通常通過發(fā)生在主人公身上的某個“激勵事件”,徹底打破主人公生活的平衡,隨之激發(fā)出主人公想要恢復平衡的欲望,欲望進一步發(fā)展,聚焦為明確的動機,即主人公想要干什么(行為動機)?想要達成什么目的?(戲劇目標)
第三步,故事主線確立。主人公動機明確,動機的對立面先期/同時/隨之明確——主人公動機的對立面可能是與之相對立/分歧的他人動機,也可能是某種阻礙力量,比如自然力量,命運,不理想的“老我”(圖?2-4-37),或性格中的另一側面。主要矛盾建立,故事的發(fā)展方向即故事主線(=主人公干了什么)確立。至此,故事的【起】完成。?

以動畫短片《鳥鳥鳥》(圖2-4-38)為例,主人公:大鳥與小鳥,主要矛盾:大鳥想加入小鳥,小鳥排斥大鳥;故事主線:大鳥、小鳥爭電線。

故事的第一部分【起】:
第一步,主人公出場。首先是小鳥,它們一出場就彼此爭吵,小肚雞腸的性格躍然屏幕;隨后大鳥出場,憨厚的性格還給小鳥們打了一個招呼。
第二步,主人公動機明確。大鳥友好地向小鳥們打招呼,只是亮明態(tài)度,還沒展現出動機;小鳥們譏笑大鳥的行為也只是亮明態(tài)度。隨后,大鳥脖子向前一挺,展現出了動機——“我想要加入你們!”;小鳥們的反應動作,集體挪到電線中間,亮明動機——“我們拒絕你的加入!”
第三步,故事主線確立。激勵事件——大鳥強行飛到電線中間,電線被壓了下去,小鳥們非常憤怒。至此,事態(tài)激化,主要矛盾建立,故事主線確立。
【起】結束。
?
二、【承】
“承”是指主要矛盾的深化。主人公由【起】?階段的“動機”轉化為【承】階段的“動作”;雙方或多方動作開始正式對抗,構成一輪輪的沖突,直至陷入低谷。
通常,故事的【承】具有以下特點:
1.沖突對抗的“動作一反動作”模式
動作與反動作,簡單說,就是你罵我一句,我打你一拳;你掏出手槍,我躲進汽車?……?即一方發(fā)出一個動作,另一方做出相應回應動作,另一方再次回應……形成一組組“動作節(jié)拍”,這是最?簡單的“動作一反動作”。上升到劇情層面,則是?一方做出一個戲劇行動,另一方做出回應戲劇行動……如《西游記》中常見劇情:妖精抓走了唐僧,孫悟空到妖精洞前叫陣;妖精拿出寶物,孫悟空因不敵寶物而敗陣;妖精打算開煮唐僧肉,孫悟空尋求觀音菩薩幫忙?……孫悟空與妖精之間就構成了一輪?“動作一反動作”戲劇沖突。
回到《鳥鳥鳥》中的【承】:對面大鳥的強行加入,小鳥們作出第一個反動作——將它啄下去,大鳥應聲倒立——情節(jié)陷入低谷?!境小拷Y束。
因為是短片,【承】部分只有一輪“動作-反動作”,如果換成長片,則不止一輪沖突。
2.鴻溝模式
羅伯特·?麥基在《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中提出,故事的情節(jié)要具有鴻溝模式(圖2-4-39),即主人公一次次的努力非但沒有使局面變好,反而越變越糟糕,以致離最終目標越來越遠,但他又沒有回頭路,只能更加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這樣的設計有點像情節(jié)的“死套”,越是努力反而越陷入困境,直至絕境或低谷。這種鴻溝模式有利于吸引觀眾一輪沖突、一輪沖突看下去。?

?
三、【轉】
“轉”是故事的高潮,主要矛盾的最后一輪沖突,同時也是最為劇烈的沖突,導致主要矛盾的最終解決。
【轉】通常包含兩大要素:情節(jié)的轉機與視聽情緒的高潮。
1.情節(jié)的轉機
為了情節(jié)的起伏,編劇通常采取欲揚先抑的手法,在【承】的最后階段讓主人公陷入絕境,情節(jié)墜入低谷,然后再在【轉】的開頭或中段,使主人公發(fā)現問題的癥結所在,完成自身轉變,迎來一線轉機;再接下來就是高潮中的高潮,最最劇烈的沖突,最終導致主要矛盾的解決。
【轉】部分一定要有情節(jié)轉機,不讓觀眾會感乏味,從而喪失觀影的邏輯快感。
2.視聽情緒的高潮
高潮段落,無論是鏡頭視聽,還是情緒氣氛,都要達到全片的最高峰。如果是戰(zhàn)爭片,最大的場面要留給高潮段落;如果是愛情片,高潮部分要最動情;如果是警匪片,背后的大boss?終于登場,主人公命懸一線,緊張氣氛推至頂點。
回到《鳥鳥鳥》中的【轉】:情節(jié)的轉機與高潮中的高潮相重合,就是“biu~”電線的反彈;視聽情緒的高潮比電線反彈更靠前,大約在大鳥搖搖欲墜,大鳥們看到“曙光”,開始齊心合力,喊著號子要把它最終啄下去。
四、【合】
“合”即故事的結局,主要矛盾得到解決,故事重新進入新的平衡狀態(tài),同時點明主題。
小鳥們紛紛落下,失去羽毛變成光屁股小鳥,害羞躲到大鳥身后,輪到大鳥嘲笑小鳥(圖2-4-40)。點明主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