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8000黃銅、熱處理規(guī)范
C28000黃銅
材料介紹
材料名稱:普通黃銅拉制棒(半硬,40~80mm)
牌號:28000
1 h 滲 Ta 試樣表面島狀凸起長大, 并生長出更多的小島狀 Ta 粒子, 島狀凸起尺寸在 3.53-20 μm 間, 表面由 Ta 及微量 Be 元素組成。 由圖 3-5d 涂層截面可知1 h 滲 Ta 后形成的涂層厚度增加至 7.8 μm 左右, 島狀凸起明顯長大與融合。 表面島狀也長大與融合, 界面處的峰狀 Ta-Cu-Be 合金區(qū)大小和數(shù)量增多, 且完全被 Ta 涂層覆蓋。

特性及適用范圍
●特性及適用范圍:有良好的機械性能,熱態(tài)下塑性良好,冷態(tài)下塑性尚可,可切削性好,易纖焊和焊接,耐蝕,但易產(chǎn)生腐蝕破裂,此外價格便宜,是應(yīng)用廣泛的一個普通黃銅品種。
隨著滲 Ta 時間的增加, 由于滲金屬過程中涂層不斷捕獲 Ta 原子, 表面島狀長大并彼此接合, 保溫 2 h 后的 Ta 涂層表面基本平整, 在含 Ta 及少量 Be 的表面上分布少量Ta 的島狀凸起, 涂層厚度約 8.56 μm, 涂層組成為表層富 Ta 層及 Ta-Cu-Be擴散層 。 隨著滲 Ta 時間的延長, 界面峰狀合金區(qū)未見長大, 在其表面的 Ta涂層厚度增加, 表面凸起趨于平緩。

化學(xué)成分
●C28000黃銅化學(xué)成份:
銅Cu:60.5~63.5
鋅Zn:余量
鉛Pb:≤0.08
磷P:≤0.01
鐵Fe:≤0.15
銻Sb:≤0.005
鉍Bi:≤0.002
注:≤0.5(雜質(zhì))
與保溫 2 h 相比, 保溫 3 h 后的 Ta 涂層表面變得粗糙 , 表面形成有 Ta組成的島狀凸起數(shù)量增多, 界面處的 Ta-Cu-Be 合金區(qū)大小不變, 但數(shù)量增多, 幾乎呈連續(xù)分布, 涂層整體厚度達 11.25 μm 。
力學(xué)性能
●C28000黃銅力學(xué)性能:
抗拉強度σb(MPa):≥335
伸長率δ10(%):≥20
伸長率δ5(%):≥24
注:棒材的縱向室溫拉伸力學(xué)性能
試樣尺寸:直徑或?qū)吘嚯x>40~80
由 Cu-Ta 二元相圖可知, Cu 與 Ta 元素互不固溶, 亦不形成金屬間化合物, Ta 涂層中 Cu 的存在即 Ta/Cu 特殊界面的形成與雙輝滲金屬過程有關(guān)。

熱處理規(guī)范
●熱處理規(guī)范:熱加工溫度650~850℃;退火溫度600~700℃;消除內(nèi)應(yīng)力的低溫退火溫度270~300℃。
電壓高于 Ta 源極電壓, 輝光放電產(chǎn)生的 Ar 離子集中轟擊試樣表面, 基體表面 Cu 或Be 元素被濺射出來, 產(chǎn)生空位、 位錯等缺陷。
可供規(guī)格:
板材:厚度Thickness1~150,
寬度Width400~1100,
長度Length1000~6000
棒材:Φ8~180
備注:非范圍內(nèi)可協(xié)商定做
滲 Ta 過程中, Ta 源極電壓較高, 從源極濺射出來的 Ta 粒子在電場的作用下運動至基體并吸附在基體表面, 部分 Ta 原子在高溫下通過表面缺陷進入基體, 與此同時, 基體 Be 元素以及被濺射出來的 Cu、 Be 原子重新被吸附在含 Ta 元素的表面, 形成 Ta-Cu-Be 區(qū)域, 并隨著時間的增加, Ta 粒子不斷地沉積在基體表面, 形成表面 Ta/Ta-Cu-Be/基體結(jié)構(gòu)。 在 Ar 離子不斷地轟擊及熱擴散作用 下, Ta、 Cu、 Be 原子在界面處形成一層特殊的界面, Ta 與 Be 原子形成 Ta 2 Be, Cu 與Ta 原子在界面處形成 Ta-Cu 非晶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