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小年這樣過


點擊藍色文字關注我們

傳統(tǒng)節(jié)日


歷臘月二十三是北方傳統(tǒng)文化的小年日,也是蒙古族群眾一年一度的祭火節(jié),蒙語稱“嘎拉德海浩”。蒙古族視火為生命與興旺的象征,祭火是蒙古族古老的祭祀活動之一。在這一天蒙古族家庭都會舉行祭火儀式,在祭火儀式開始之前,人們一般都會《阿拉希肉》(蒙語稱為ALAXINMIHAGARGAHV)、打掃院落、撣塵掃房子、準備引火柴,干干凈凈迎接火神。祭祀火神要用羊胸叉、奶食品等貢品,通常在胸叉內填滿紅棗、葡萄干、黃油、冰糖、奶酪、香柏、針茅草、五彩綢緞等,點燃灶火將包好的羊胸叉放入火中,全家人對著火焰向火神祈禱,祝愿生活幸福安康,表達對大自然的崇敬與尊重,同時祈福平安與吉祥


小年由來


農歷臘月二十三或者二十四是蒙古族傳統(tǒng)的祭火的日子。在這天,蒙古族民族會以家庭為單位舉行祭灶儀式,稱為“祭火”。于祭火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農歷臘月二十三,傳說是火神密仁扎木勒哈降生的日子, 蒙古民族舉行隆重的祭火儀式來慶祝,戶戶都在家里祭祀火神。另一種是自農歷臘月二十三到除夕夜的七天之內, 灶神爺會上天并且向玉帝匯報該家庭這一年的表現,直到初一才會回來。玉帝根據灶神爺的匯報來判定每戶人家的善惡表現, 并以此確定賞賜還是懲罰。
古代蒙古族信奉的火神是薩滿教的火神天(蒙古語為“敖特根-騰格爾”)在古文獻和傳說中,經常有“敖特根-嘎利罕-額和”一詞,從這個詞上,可以窺見母系社會的痕跡。因為“罕”是表示雌性的詞綴,“額和 ”意為母親 ??梢姰敃r的蒙古人是把 “ 火 ”視為雌性,并以母親的化身來理解“火”的。由此推斷, 祭火是薩滿教自然崇拜的一種祭祀形式,與母系社會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關系


祭火儀式

一
祭火的準備
凈化環(huán)境:祭火之前清掃、拂塵。臘月二十三日凌晨先要在庭院門口鋪一塊墊子,墊子上放桌子,桌子上放香爐,家人燒香叩拜,并祈禱“恭請火神在此稍候”。拜畢,即開始掃拂、擦洗屋內的家具物品,或更換新物,特別要清潔爐灶。還要清掃庭院、更新自家院門外的祿馬風旗
祭品的準備:1.“斡卜初”,即煮羊胸骨(也稱羊胸岔);2.“浩斯”,即煮肥腸;;3.“奔阿木”,用炒米、棗泥、紅糖、黃油等為原料制作的一種圓形小點心;4.“嘎林 ? 布達”,即祭火飯。煮熟羊胸骨、羊肉后撈出,接著在肉湯中加入黃米(或大米、小米)、葡萄干、奶酪、紅棗等熬制的什錦稠粥。5.“圖薩嘎勒”(亦稱“哈里木”),由白酒、黃油、油脂塊等混合而成的混合液,用于灑祭。
二
祭火開始
臘月二十三日傍晚,把牲畜安頓好、天上的星星出來后,祭火儀式正式開始。這種家庭式的祭火儀式是在氈制的蒙古包(或定居后的平房)內進行的。祭火的時候,家人都要穿扮整齊,穿上蒙古長袍,婦女還要戴上頭飾或布帛頭巾。男主 人 向 位 于 蒙 古 包 正 中 的 火 煁 子 里 加 好 干 牛糞, 將準備好的枯樹枝或山柴等放在火煁子旁邊。在火煁子下面的地上鋪一層干凈的黃沙,安放火煁子平臺的四個角鋪好羊毛 (有的地方不鋪羊毛)、方形麻紙或黃表紙,上面擺放好用“阿斯木”和黃油制成的祭火神燈,再把“厄木 斯格勒”掛在火煁子上。用五色彩線做成 5 份穗子,其中 4 份放到祭火神燈之下, 另 1 份同針茅草一起放到羊胸骨上。由家庭主婦把佛燈、 祭火神燈和火煁子點燃, 家中的長者或男主人將山柴或樹枝放入火煁子中, 并把胸骨尖部朝北敬放到火煁子或灶臺里的旺火上, 然后眾人往火里投放羊肉的首份“德吉”,并倒一點糧白酒、扔幾塊羊油。在火苗向上串起的時候,長者面向火煁子或灶臺,行三拜九叩禮,一家人也跟著叩頭。叩頭以后,把火 煁 子 或 灶 臺 四 角 神 燈 的 燈 芯 挖 出 來 扔 進 火里,把墊紙也扔進火里,這時孩子們可到氈房外燃放煙花爆竹。進行完上述儀式以后,大家開始圍在炕桌周圍,由長者念《祭火書》上的經文,其他人手里端上食品或羊肉,其中一人要端上招福桶。當長者念到“呼瑞!呼瑞!”時,大家跟著齊聲念:“呼瑞!呼瑞!”把手上拿著的食品順時針轉 3 圈,經過一定時間后, 長者會問大家:“十方的福份都招來了嗎?”大家要齊聲答:“招來了!”而后,家中的主婦向長者獻茶、獻酒,并說“請大家 品嘗火神的賞賜”。大家圍坐在一起吃肉、喝酒,盡情享受火神給予的恩施。祭火后的肉食,一定要給左鄰右舍贈送一點。如果是年輕人,祭火儀式結束后,還要帶上自家的酒,到長輩家敬酒

接下來給大家看看現場吧!??!

杭蓋罕山只有土丘大的時候,
汪洋大海只有水洼大的時候,
可汗用火石擊燃,
皇后用嘴唇吹旺,
以火石為母,
以火鐮為父,
——那發(fā)明火的火神圣母啊!
?我們向你敬獻醇香的奶酒,
我們向你敬獻美味的肉食,
祈求你賜予最大的福分,
?讓我們在這幸福中永生。


往期美文:
過年送好禮,選烏拉蓋特產
冬日草原
草原美食——烤全羊
參考文獻:
[1]烏仁高娃. 蒙古族祭火儀式的神話儀式分析_烏仁高娃[J]. 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 37(12): 10-11.
[2]玲玲. 蒙古族火文化生態(tài)哲學意蘊[D]. 內蒙古師范大學, 2014.
[3]樊永貞. 察哈爾蒙古族祭火習俗的由來及傳承_樊永貞[J]. 集寧師范學院學報, 2013, 35(3): 35-41.
[4]. 《科爾沁右翼前旗蒙古族祭火儀式》紀錄片_佟阿拉坦敖其爾[J]. :
[5]舍敦扎布,烏都巴力其其格. 人類學視野中的和碩特蒙古族祭火習俗田野調查_舍敦扎布[J]. 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 43(2): 26-29.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