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名,唐太宗李世民(上)

一、幼時遇神棍批命
李世民:幼時被斷言龍鳳之姿,天日之表,二十歲必能濟世安民。
【高祖之臨岐州,太宗時年四歲。有書生自言善相,謁高祖曰:“公貴人也,且有貴子?!?見太宗,曰:“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年將二十,必能濟世安民矣。”高祖懼其言 泄,將殺之,忽失所在,因采“濟世安民”之義以為名焉?!?/p>
林黛玉:【那一年我三歲時,聽得說來了一個癩頭和尚,說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從。他又說: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時,除非從此以后總不許見哭聲,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親友之人,一概不見,方可平安了此一世?!偗偘d癲,說了這些不經之談,也沒人理他?!?/p>
二、都出生貴族
李世民:父親唐高祖出身北周關隴貴族家庭,襲封唐國公,母親太穆皇后是北周文帝宇文泰外孫女。
林黛玉:林如海是探花郎,賈家是詩禮簪纓之族。
注:①母親都去得比父親早
②李淵三十多歲才生了李世民,林如海三十多歲有了林黛玉,且之前有兒女,夭折了。
三、龍鳳
李世民龍鳳之姿,為大唐天子,作《威鳳賦》。
林黛玉可能屬龍,住瀟湘館,有鳳來儀。
四、病弱
(1)從小生病
李世民:七歲生病,李淵到處求神拜佛
【鄭州刺史男李世民遏染時疾。比聞大海寺有雙王像,治病有驗,故就寺禮拜,其患乃除……大業(yè)元年】
林黛玉:【我自來是如此,從會吃飲食時便吃藥,到今日未斷,請了多少名醫(yī)修方配藥,皆不見效。】
(2)心肺方面的疾病
李世民:【“朕有氣疾,暑輒頓劇,往避之耳?!薄?/p>
林黛玉:【如今還是吃人參養(yǎng)榮丸?!?/p>
人參養(yǎng)榮丸:“積勞虛損, 四肢沉滯,骨肉酸疼,吸吸少氣,行動喘咳,小便拘急,腰背強痛,心虛驚悸,咽干唇燥,飲食無味,陰陽衰弱,悲憂慘戚,多臥少起;久者積年,急者百日,漸至瘦削,五臟氣竭,難可振復;又治肺與大腸俱虛,咳嗽下利,喘乏少氣,嘔吐痰.涎”
五、心氣高,受不得抑挫
李世民:我性情剛烈受不得壓制和挫折,不然我生氣我傷心,我禁不住,我快病死了。
【朕本性剛烈,若有抑挫,恐不勝憂憤,以致疾斃之危?!?/p>
林黛玉:【黛玉只就寶玉手中看了一看,便問道:“還是單送我一人的,還是別的姑娘們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這兩枝是姑娘的了?!摈煊窭湫Φ溃骸拔揖椭?,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
六、伶牙俐齒
李世民:【上好文學而辯敏,群臣言事者,上引古今以折之,多不能對?!?/p>
【陛下降恩旨,假慈顏,凝旒以聽其言,虛襟以納其說,猶恐群下未敢對揚;況動神機,縱天辯,飾辭以折其理,引古以排其議,欲令凡庶何階應答!且多記則損心,多語則損氣,心氣內損,形神外勞,初雖不覺,后必為累。須為社稷自愛,豈為性好自傷乎!】
(加粗部分拿來說黛玉,完全沒問題)
【淹薦刑部員外郎邸懷道,上問其行能,對曰:“煬帝將幸江都,召百官問行留之計,懷道為吏部主事,獨言不可。臣親見之?!鄙显唬骸扒浞Q懷道為是,何為自不正諫?”對曰:“臣爾日不居重任,又知諫不從,徒死無益?!鄙显唬骸扒渲獰鄄豢芍G,何為立其朝?既立其朝,何得不諫?卿仕隋,容可云位卑;后仕王世充,尊顯矣,何得亦不諫?”對曰:“臣于世充非不諫,但不從耳?!鄙显唬骸笆莱淙糍t而納諫,不應亡國;若暴而拒諫,卿何得免禍?”淹不能對。上曰:“今日可謂尊任矣,可以諫未?”對曰:“愿盡死?!鄙闲??!?/p>
林黛玉:【真真這個顰丫頭的一張嘴,叫人恨也不是,喜歡也不是。】
【早知他來,我就不來了……今兒他來,明兒我再來,如此見錯開來著,豈不天天有人來了,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熱鬧?!?/p>
七、寫詩焚稿
李世民:【未幾,太宗為詩一篇,追述往古興亡之道,既而嘆曰:“鐘子期死,伯牙不復鼓琴。 朕之此詩,將何以示?”令起居郎褚遂良詣其靈帳讀訖焚之,冀世南神識感悟?!?/p>
林黛玉:【看見黛玉一撂,不知何物,趕忙搶時,那紙沾火就著,如何能夠少待,早已烘烘的著了。雪雁也顧不得燒手,從火里抓起來撂在地下亂踩,卻已燒得所余無幾了?!?/p>
八、葬花吟中部分句子很符合武德末年李世民的處境。
李世民的句子引用自他寫的《威鳳賦》
李世民:或聚咮而交擊,乍分羅而見羈。
林黛玉: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李世民:嗟憂患之易結,歡矰繳之難違,期畢命于一死,本無情于再飛。
林黛玉: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
林黛玉:愿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李世民:有一威鳳,憩翮朝陽。晨游紫霧,夕飲玄霜。資長風以舉翰,戾天衢而遠翔。
九、愛哭
李世民:過生日思念母親流淚,看書也能看哭,和臣子生離死別,必哭。做夢夢見臣子有若平生,醒來欷歔流涕。
【癸未,上謂長孫無忌等曰:“今日吾生日,世俗皆為樂,在朕翻成傷感。今君臨天下,富有四海,而承歡膝下,永不可得,此子路所以有負米之恨也。《詩》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勞?!魏我咱緞谥崭鼮檠鐦泛?!”因泣數行下,左右皆悲】
【貞觀十七年,太宗謂侍臣曰:“人情之至痛者,莫過乎喪親也。故孔子云:‘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自天子達于庶人也。’又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弁跛煨胁淮h文以日易月之制,甚乖于禮典。朕昨見徐幹《中論·復三年喪》篇,義理甚深,恨不早見此書。所行大疏略,但知自咎自責,追悔何及!”因悲泣久之?!?/p>
和臣子生離死別哭得太多了,總之,基本是這個畫風——
【上乃還入東苑,南望而哭,涕下如雨。及柩出橫橋,上登長安故城西北樓,望之慟哭?!?/p>
林黛玉:“抽抽噎噎”“哭哭啼啼”“哭個不住”,“淌眼抹淚”,“掩面自泣”……
【越想越傷感起來,也不顧蒼苔露冷,花徑風寒,獨立墻角邊花陰之下,悲悲戚戚嗚咽起來?!?/p>
【喉間猶是哽咽,心上還是亂跳,枕頭上已經濕透,肩背身心,但覺冰冷?!?/p>
十、好為人師,有問必答,不問也答,溫和耐心地為別人解答疑惑。
李世民:渭水之盟時,李世民在蕭瑀沒問他時,就耐心地給蕭瑀分析形勢。
【上麾諸軍使卻而布陳,獨留與頡利語。蕭瑀以上輕敵,叩馬固諫,上曰:“吾籌之已熟,非卿所知。突厥所以敢傾國而來,直抵郊甸者,以我國內有難,朕新即位,謂我不能抗御故也。我若示之心弱,閉門拒守,虜必放兵大掠,不可復制。故朕輕騎獨出,示若輕之;又震曜軍容,使之必戰(zhàn);出虜不意,使之失圖。虜入我地既深,必有懼心,故與戰(zhàn)則克,與和則固矣。制服突厥,在此一舉,卿第觀之!”】
蕭瑀在結束后問他,李世民再次給蕭瑀分析局勢,并講明自己的戰(zhàn)略,言簡意賅地做出總結: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此之謂矣。
然后,他很是溫和耐心地問蕭瑀同學:卿知之乎?
【蕭瑀請于上曰:“突厥未和之時,諸將爭戰(zhàn),陛下不許,臣等亦以為疑,既而虜自退,其策安在?”上曰:“吾觀突厥之眾雖多而不整,君臣之志惟賄是求,當其請和之時,可汗獨在水西,達官皆來謁我,我若醉而縛之,因襲擊其眾,勢如拉朽。又命長孫無忌、李靖伏兵于幽州以待之,虜若奔歸,仗兵邀其前,大軍躡其后,覆之如反掌耳。所以不戰(zhàn)者,吾即位日淺,國家未安,百姓未富,且當靜以撫之。一與虜戰(zhàn),所損甚多;虜結怨既深,懼而修備,則吾未可以得志矣。故卷甲韜戈,啖以金帛,彼既得所欲,理當自退,志意驕惰,不復設備,然后養(yǎng)威伺釁,一舉可滅也。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此之謂矣。卿知之乎?”瑀再拜曰:“非所及也?!薄?/p>
李世民耐心地和蕭瑀解釋不把劉武周他們受擒寫入《七德舞》(前身《秦王破陣樂》)的原因。
【太常卿蕭瑀上言:“《七德舞》形容圣功,有所未盡,請寫劉武周、薛仁果、竇建德、王世充等擒獲之狀?!鄙显唬骸氨私砸粫r英雄,今朝廷之臣往往嘗北面事之,若睹其故主屈辱之狀,能不傷其心乎?”瑀謝曰:“此非臣愚慮所及?!薄?/p>
林黛玉:香菱學詩。
【黛玉笑道:“既要作詩,你就拜我作師。我雖不通,大略也還教得起你。”】
【黛玉笑道:“意思卻有,只是措詞不雅。皆因你看的詩少,被他縛住了。把這首丟開,再作一首,只管放開膽子去作?!薄?/p>
十一、經常半夜不睡覺看書作詩
李世民:【輟膳玩三墳,暉燈披五典。——李世民《賦尚書》】
【伏承風氣小動,正進湯藥,臣荷恩光,不勝愁懼。既聞御膳平和,一則以喜。伏惟陛下異人者神明,同人者五情。夫人之生,以神為主,神太用則虛,形太勞則倦。有此而不生疾者,非所聞也。陛下昔年力平寇亂,及臨寶位。憂勞萬國,龍荒沙漠,何所不思,情切於此,無時懈怠,遂令陛下須鬢為之早白。又數年已來,耽玩書史,每作文詠,兼諸手筆,日暮繼燭,運心不停。又詰朝與群臣論政,數百千語,音若韶夏,理同蘭王,若非辛勤,何以得此?且以天情愛好,不能自息,臣愚誠恐陛下今猶看讀。夫人年逾四十,筋力漸疲,篤而不休,更增疹疾。然君以百姓為心,百姓以君為命。君體平康,天下安寧。陛下已讀得之者用之不可盡,已知者當世不能逾。伏愿節(jié)諸言語,且無披卷,每減思慮,微疴自遣,天下蒼生之所幸賴,臣不勝區(qū)區(qū),謹敢表聞。伏愿無覽臣之表,遣傍人讀知臣章,臣愿足矣。下愚之情,伏深戰(zhàn)灼。——褚遂良《請節(jié)勞表》】
林黛玉:病臥瀟湘館,秋夜聽雨聲淅瀝,燈下翻看《樂府雜稿》,見有《秋閨怨》、《別離怨》等詞,【不覺心有所感,亦不禁發(fā)于章句,遂成《代別離》一首,擬《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詞曰《秋窗風雨夕》?!?/p>
褚遂良勸李世民不要熬夜看書寫作,勞神傷心。
薛寶釵勸林黛玉不要病中耗費精力寫文章。
十二、“我沒讀過書”的凡爾賽
李世民:朕向為群兇未定,東西征討,躬親戎事,不暇讀書。
林黛玉:只剛念了《四書》/不曾讀,只上了一年學,些須認得幾個字。
十三、都說過死生有命
林黛玉: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強的。今年比往年反覺又重了些似的。
李世民:彼欲以此見殺,死生有命,庸何傷乎!
十四、紫娟梗
黛玉紫娟主仆一場,姐妹一場,紫娟整顆心都在黛玉身上,為她操心。
【公子王孫雖多,那一個不是三房五妾,今兒朝東,明兒朝西?娶一個天仙來,也不過三夜五夕。也就丟在脖子后頭了,甚至于憐新棄舊,反目成仇的。娘家有人有勢的還好。像姑娘這樣的,有老太太一日還好,若沒了老太太,也只是憑人去欺負了。
所以說,拿主意要緊。姑娘是個明白人,豈不敢俗語說的‘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
李世民身邊,一堆紫娟(憋笑),來,有請房紫娟,杜紫娟,尉遲紫娟,程紫娟,長孫紫娟,張紫娟等秦王府眾紫娟……勸李世民拿主意要緊。
【行臺考功郎中房玄齡謂比部郎中長孫無忌曰:“今嫌隙已成,一旦禍機竊發(fā),豈惟府朝涂地,乃實社稷之憂;莫若勸王行周公之事以安家國。存亡之機,間不容發(fā),正在今日!”無忌曰:“吾懷此久矣,不敢發(fā)口;今吾子所言,正合吾心,謹當白之?!蹦巳胙允烂瘛J烂裾傩g謀之,玄齡曰:“大王功蓋天地,當承大業(yè);今日憂危,乃天贊也,愿大王勿疑!”乃與府屬杜如晦共勸世民誅建成、元吉?!?/p>
【(程)知節(jié)謂世民曰:“大王股肱羽翼盡矣,身何能久!知節(jié)以死不去,愿早決計?!薄?/p>
【世民以咥言告長孫無忌等,無忌等勸世民先事圖之。世民嘆曰:“骨肉相殘,古今大惡。吾誠知禍在朝夕,欲俟其發(fā),然后以義討之,不亦可乎!”敬德曰:“人情誰不愛其死!今眾人以死奉王,乃天授也。禍機垂發(fā),而王猶晏然不以為憂,大王縱自輕,如宗廟社稷何!大王不用敬德之言,敬德將竄身草澤,不能留居大王左右,交手受戮也!”無忌曰:“不從敬德之言,事今敗矣。敬德等必不為王有,無忌亦當相隨而去,不能復事大王矣!”世民曰:“吾所言亦未可全棄,公更圖之?!本吹略唬骸巴踅裉幨掠幸?,非智也;臨難不決,非勇也。且大王素所畜養(yǎng)勇士八百馀人,在外者今已入宮,擐甲執(zhí)兵,事勢已成,大王安得已乎!”】
【世民訪之府僚,皆曰:“齊王兇戾,終不肯事其兄。比聞護軍薛實嘗謂齊王曰:‘大王之名,合之成“唐”字,大王終主唐祀?!R王喜曰:‘但除秦王,取東宮如反掌耳?!伺c太子謀亂未成,已有取太子之心。亂心無厭,何所不為!若使二人得志,恐天下非復唐有。以大王之賢,取二人如拾地芥耳,奈何徇匹夫之節(jié),忘社稷之計乎!”世民猶未決,眾曰:“大王以舜為何如人?”曰:“圣人也。”眾曰:“使舜浚井不出,則為井中之泥;涂廩不下,則為廩上之灰,安能澤被天下,法施后世乎!是以小杖則受,大杖則走,蓋所存者大故也?!笔烂衩分?,幕僚張公謹自外來,取龜投地,曰:“卜以決疑;今事在不疑,尚何卜乎!卜而不吉,庸得已乎!”于是定計?!?/p>
【幕僚張公謹自外來,取龜投地,曰:“卜以決疑;今事在不疑,尚何卜乎!卜而不吉,庸得已乎!”于是定計?!?/p>
最后讓尉遲紫娟表個忠心
【秦王賜以更生之恩,今又策名籓邸,唯當殺身以為報——尉遲恭】
惡搞版玄武門眾紫娟勸秦王拿主意要緊:
皇上恩賜雖多,那一個不是朝令夕改,今兒朝東,明兒朝西?你就是中毒瀕死,也不過三夜五夕就被皇上拋之腦后。
也就丟在脖子后頭了,甚至于憐新棄舊,反目成仇的。懂得阿諛奉承的還好些。
像殿下這樣的,有太穆皇后一日還好,若沒了老太太,也只是憑人去欺負了。
所以說,拿主意要緊。殿下是個明白人,豈不知俗語說的‘匹夫之節(jié)容易徇,社稷之計也難求?!?/p>
李黛玉:……
(違和君已下線)
附注:①初秋夜坐
(唐)李世民
斜廊連綺閣,初月照宵幃。
塞冷鴻飛疾,園秋蟬噪遲。
露結林疏葉,寒輕菊吐滋。
愁心逢此節(jié),長嘆獨含悲。
《秋窗風雨夕》
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
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
助秋風雨來何速?驚破秋窗秋夢綠。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淚燭。
淚燭搖搖爇短檠,牽愁照恨動離情。
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
羅衾不奈秋風力,殘漏聲催秋雨急。
連宵脈脈復颼颼,燈前似伴離人泣。
寒煙小院轉蕭條,疏竹虛窗時滴瀝。
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窗紗濕。
②李世民深得人心、樂觀豁達這方面,讓人想起薛寶釵。
我來發(fā)點雷人東西吧[吃瓜]
我來發(fā)點雷人的東西吧,論林黛玉的原型是不是李世民。[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