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慶文史 第12輯 閑話德慶家常菜
德慶文史 第12輯 閑話德慶家常菜 作者:羅樹偉 所謂“家常菜”,就是普通百姓家日常吃用或平常待客的菜肴。是大多數(shù)人家都能制作,用料不高昂名貴、制作技術要求不高而又富有地方鄉(xiāng)土風味的菜。 德慶的家常菜,種類繁雜,現(xiàn)選幾種最普通的分述如后: 一、肉餡釀制及包扎類 有釀蘿卜、釀豆腐。釀油炸,釀苦瓜、釀矮瓜、釀黃芽白、釀豆角、釀籬筍、釀辣椒、釀魚、包生菜包、扎雞(鴨)扎。 凡屬于肉餡釀制的菜,都要用鮮魚肉、半肥 瘦豬肉各半,( 數(shù)量多少視各自需要而定),一些配料及調味品,如食鹽、 豉油(膏)、味精、蒜葉、韭菜、豆粉(淀粉)等,將豬、魚肉剁爛與調味品拌勻備用。 (一)酸蘿卜(釀——方言念讓) 蘿卜洗凈后,用刀把蘿卜切成一指厚的片,第一刀只切三分之二深,第二刀切斷,如此切好夠吃的蘿卜片。蘿卜要斜著切,小于四厘米直徑的蘿卜,可整個切,切好后呈橢圓形,大于四厘米直徑的蘿卜,要把蘿卜先切開兩瓣,再切成呈半月形塊片。用肉餡填塞于蘿卜片的裂縫中,抹上豉油豆粉稀漿,置鍋內加適油,鹽煮20分鐘左右待蘿卜軟熟即可食用,釀蘿卜既是一道可口的家常菜,營養(yǎng)豐富,并有清心潤肺止咳之功。俗語說得好“冬吃蘿卜,夏吃蒜,防病又防病”,多吃釀蘿卜對身體健康有好處。 (二) 釀豆腐?? 說起釀豆腐,不禁使人想起昔時的兒歌“咕嚕嚕,斑鳩釀豆腐”來,但真的能吃上用斑鳩肉釀豆腐的人,恐怕也是極少數(shù)的吧?,F(xiàn)在我們說的是家常吃用的釀豆腐。其做法是:把豆腐切成厚0.6厘米,寬、長各4至5厘米的方塊,分一半豆腐塊置案板上或直接放入已放食油的鍋中,把適量制好備用的肉餡放在每塊豆腐上,再蓋上另一塊豆腐,用慢火將豆腐兩面煎黃,放適量食鹽及水、豉油膏等,然后大火燒煮二十分鐘,撒入寸長之韭菜段,再用豉油豆粉勾芡即可裝碗(碟)待吃。吃前撒上胡椒粉, 其色黃紅,味鮮美、軟滑,四時皆宜制作,老少吃用平安。在有生菜的季節(jié)食用時,用生菜葉包著吃則另有一種風味。 釀豆腐用的魚肉,最好是塘虱魚—江鰍。 (三)釀油炸(油炸豆腐泡)?? 制作方法是:用刀將每個油炸于四分之一處橫切一刀,不要切斷,深度為四分之三,蘿卜(也可用芋)去皮后切成一厘米的方丁,然后,取一粒蘿卜(芋)丁塞入油炸內并填滿已準備好的肉餡,蓋上另半塊油炸,抹點豉油豆粉漿,全部油炸填完肉餡后,置大口砂鍋(陶制扁煲)內鍋底要墊些蘿卜塊,加適量水和油、鹽煮二十分鐘即熟。吃用時,可醮著放有芫荽、蔥的豉油吃,味鮮,香甜。這種菜多在冬,春季節(jié)吃。在一些小飯館和攤檔上多有制作出售。大多數(shù)人家在過春節(jié)時都制作吃用。在沒有或很少魚塘的山區(qū),只能用單純的豬肉或牛肉做餡。 也有用糯米香料做油炸餡的,這種做法,味道亦甘韌可口。 (四)釀苦瓜?? 苦瓜有本地苦瓜和臘瓜(涼瓜)兩種,本地瓜味苦,臘瓜次之。釀苦瓜時,把苦瓜順直切成兩瓣,把瓜籽挑出,再橫著切成長五厘米的段塊,用準備好的肉餡填滿每塊瓜段,再抹點豉油豆粉漿,把填好肉餡的瓜塊放鍋中添適量油,鹽和水燒煮半小時即熟。用蒜茸豉油醮著吃,味苦涼,肉鮮美,蒜辣香,可口開胃,并有清熱解毒之功。 多在產(chǎn)瓜季節(jié)(初夏至中秋)制作食用。輪船上的廚房及酒館在四月初,苦瓜開始上市之際,為了讓顧客嘗鮮,也不時制作出售。 (五)釀矮瓜(茄子)?? 把矮瓜(有白色和紫藍色)橫放用刀斜著切成一厘米厚的片,塊片中央就像釀蘿卜一樣切三分之二的裂縫,用肉餡填入裂縫中,抹點豉油豆粉后,即放鍋中將瓜片兩面用油煎黃,再放蒜子豆豉及適量水,大火燒煮二十五分鐘,撒些韭菜段同煮片刻,待韭菜軟熟即可裝碗(碟)內食用。此菜味鮮美,軟滑可口,多在夏秋產(chǎn)瓜季食用。 (六)釀黃芽白?? 把洗凈的黃芽白菜葉汆入開水鍋中片刻,得菜葉燙軟即撈起,用刀把菜葉橫著切成寬3—4厘米的葉片,每片葉上放一段菜梗塊,放適量肉餡,再把葉片表捲成卷,即可放鍋內燒,其底墊些用剩的菜梗子,加油、鹽和適量水燒煮二十分鐘即熟。味道鮮美宜口。冬季和初春制作食用。 (七)釀豆角?? 把豆角燙軟,切成三、四厘米長段,取五、六節(jié)豆角段圍裹適量肉餡,再用燙軟的長韭菜葉一根捆扎,抹少許豉油豆粉漿后,放鍋中加油、鹽、豆豉、蒜子及適量水同煮,二十分鐘左右即可供食用。味道鮮美,別有風味。 (八)釀籬筍?? 清明節(jié)過后,籬筍即大量上市,把洗凈的籬筍用刀略拍一下切成三、四厘米的段,取五、六節(jié)筍段圍裹上適量肉餡,再用燙軟的長韭菜葉捆扎,抹上豉油豆粉漿,放鍋內加適量油,鹽和水,燒煮半小時以上,待熟用豉油豆粉勾芡即可裝碗食用,味道鮮甜爽脆,引人流涎, (九)釀辣椒? 將每個南瓜椒切開成兩半, 取出辣椒籽,填滿肉餡,上面抹點豉油豆粉漿,置鍋中加油,鹽和適量水,燒煮二十分鐘即可食用。味鮮美、微辣,有椒香味,誘人食欲大增。 (十)釀魚?? 用1.6市斤至2市斤鮮魚一尾,刮去魚鱗、勾凈魚鰓,從背部用刀剖開取出內臟,清洗干凈,然后在魚鰓部及尾部切斷脊骨(不要切斷魚皮,小心將魚骨、肉剝離魚皮,起出魚骨、刺,其肉再摻上半斤半肥半瘦豬肉及二兩沖菜葉(梅菜葉亦可)剁成肉餡,用肉餡復填入魚皮內,使復原成一尾全魚,刀口上抹上豉油豆粉漿,放油鍋中慢火煎黃,加豆豉醬子汁燒煮二十分鐘,將魚鏟出切成適量魚塊,再細心裝碟拼成整魚形,鍋中剩的湯汁加入豉油豆粉,見開即澆淋魚面上,即可上桌備用。此菜外形美觀,食之,有魚、肉及沖菜香味,鮮美可口,老少平安,很受家中老人及小孩歡迎。 (十一)包生菜包?? 每年春節(jié)過后,天氣漸暖,氣候宜人,食欲增加,包一次生菜包換換口味也是很有意思的。包生菜包用的原料有:瘦肉丁炒飯、生菜葉(玻璃生最好,牛利生也行),炒花生米、酸姜、酸藠頭、黃瓜鲊、豆角鲊,蘿卜兒(音衣,即用陶罐腌好的酸蘿卜條)、炒芹菜段、炒白菜芽、炒鮮姜、酸菜鲊梗等,均切成丁塊,另用芫荽、蔥、豉油等佐料。包食時,取洗凈之生菜葉一片,放在空飯碗內,用調羹打些炒飯放在菜葉上,再根據(jù)各人愛好,用筷子夾取各種配菜,把菜葉包好飯菜,用手拿著蘸著芫荽、蔥、豉油就吃。生菜葉味香,性脆,真是酸、甜、咸、辣、香五味俱備,合家圍桌共餐,各取所需,自包自吃,其樂也陶陶。 (十二)扎鴨(雞)扎??? 逢年過節(jié),多數(shù)人家深愛扎雞、鴨扎,先將各種原料備好,即:已煮熟之雞、(鴨)雜碎、翅膀、雞(轉)腳、豬瘦肉、肥肉炒甜筍、酸筍、酸辣椒、酸姜、炒鮮姜、炒白菜芽、黃瓜鲊、豆角鲊、酸菜鲊梗、炸腐竹蔥白等七、八樣配菜,均切成三厘米長的條塊分盤裝好備用。捆扎時,取一根燙軟熟的長韭菜葉橫放手上,各種配菜均夾一塊置韭菜葉上,然后捆扎好,待全部捆扎完即可上桌待食。食時,蘸一下放有芫荽、蔥的豉油再吃,小小鴨扎,紅、黃、白、綠五顏六色,甚是美觀。其酸、甜、咸、辣、香俱全,十分可口。 也有不放雞,鴨肉的,叫做素扎,小攤檔多有素扎出售的。 編者按:作者羅樹偉是德慶縣九市人,外出工作多年,現(xiàn)在云南省綠春縣志辦公室工作,《閑話德慶家常菜》有各式家常菜四十多款,現(xiàn)擇其常見部份刊出,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