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守島人還是守塔人,他們都是有君子氣節(jié)的一群人
不管是守島人還是守塔人,他們都是有君子氣節(jié)的一群人
2022-04-17
前段時間,看歷史看野史的時候看到了這樣一個故事:路易十六的王后被送斷頭臺的故事,她其實很無辜,是被連坐的。送上斷頭臺的時候,不小心,腳踩到了劊子手的腳,她馬上說了句:“先生,對不起!”
在那個時候,你想想人是什么?馬上要死,普通的人會嚇的真的走不動的,據說好多執(zhí)行死刑的人癱在那,尿褲子的。但她那種沉靜的走向斷頭臺,無意當中碰到了別人的腳以后,就下意識:“先生,對不起!”而且這個人就是馬上要殺她的人了。
我突然感覺到了一種意識,一種無意識的意識?;蛟S這就叫教養(yǎng),畢竟我在很多黨史電視劇里也有看到,我們現在也就缺那種教養(yǎng),我們忘記了害羞,忘記了客套,或許是我們感覺他們沒有用,原本或許知識行為上的不作為,但是后來影響到了意識形態(tài),以至于影響到了意識,讓我們變得開始缺乏。
他對每一個人的保持這種禮貌不是因為你值不值得,而是因為我是一個要對別人禮貌的人。我不管你是什么樣子,不管你是仇人還是恩人,不管你是國王還是乞丐,我看中的是我怎么樣?我對人群沒有這樣一種分別心。
尊重對手的敵人才最可怕,或許某種程度上就是在驗證這樣的道理。我想到了“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此之謂大丈夫!”某種程度上,孟子精神不朽。

在西方這樣的叫做貴族,在我們這里,以前叫“君子”。我們這里或許還好點,畢竟貴族給我們有點強制要求,那就是錢,所以堂吉訶德我們說是沒落貴族。而我們這里一直叫君子,哪怕沒有這個行為而有了錢,也會有“暴發(fā)戶”等名詞可以使用。
我們先擯棄“錢”這個觀念,什么是君子,其實我們經常看到,只是很少會主動去聯想,特別是那些有氣節(jié)的人。其中一個指標,就是這個人他是否愿意傳承他父親傳下來的東西,或者他是否愿意讓他現在做的事情傳給下面的孩子,然后他是否在心中有一種高于利益,高于短期行為的一種意志,在胸中的這樣一種使命感。其實在中國五、六十年代的時候,有一個城市的一個小站,火車站有一個扳道工,他的兒子可能一輩子最終的目標,是希望他爸退休的時候他也做一個扳道工,而且他非常尊敬他父親,并且很重要的,他希望他兒子也做這個事情。
他就有君子氣節(jié),哪怕他是一個很貧窮的人。就像是守島人,守塔人等等,就一直那樣傳承下來。他們對管理燈塔的這件事情上,他們已經完全超脫了普通的那種利益這種考慮。他們每一代人都覺得這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就是能夠在黑夜里頭、在狂風暴雨當中給人指明方向,避免一次又一次的這種海難,他們心里已經完全認可了這種職業(yè)的時候,所以他一代一代的傳下來。而且這些是刻在骨子里的,不容改變,至少不會輕易改變!
看上去他們好像離我們說的君子很遠,而如果用貴族來說,那就更遠了,但是在我看來,他們就是我們的君子,西方的貴族。
愛德華八世,要美人不要江山的那個人。他去視察一個貧民窟的時候,他站在一個很破、都快要倒的、搖搖欲墜的一個房子面前,有一個貧窮的老婦在里頭。他都看見了,他就很恭敬得說,太太,我可以進來嗎?
————完————
笑古笑今,笑東笑西笑南笑北,
笑來笑去,笑自己原來無知無識。
觀事觀物,觀天觀地觀日觀月,
觀上觀下,觀他人總是有高有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