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暴龍正模套8米個體股骨推算體型顯然是要地洞了

特暴龍正模PIN551-1除了發(fā)現(xiàn)大部分頭骨和兩節(jié)不完整的頸椎背椎外,就沒有發(fā)現(xiàn)其他任何肢體和身體部位,像這類論文直接套用8米多的亞成年個體PIN551-2那97厘米長的股骨直接縮放到120厘米長,AP才110毫米,不考慮成年個體長骨粗壯度的變化?
這里寫的正模估算數(shù)據(jù)是股骨120厘米長,寬度才11厘米,也指明了套用是551-2的股骨。
我就在想為什么不套用MPC-D107/2的股骨,不過107/2除了知道股骨長度112厘米,周長48厘米外,AP,頸椎背椎數(shù)據(jù)更是沒有。
從551-2和另一個8米級這類骨架看得出,較年輕的個體股骨比例都明顯更細。
像MPC-D107/2或者MGD I/4等大型標本的股骨很明顯看得出來是十分粗壯和寬厚的,從圖片上看目測股骨可能都有一個人頭那么寬,更別說110毫米了,何況是更大的正模,包括臺灣私人收藏的標本也是非常粗厚,雖然上述幾個大標本都沒有這方面的論文數(shù)據(jù),但依舊是看得見的實物證據(jù),只能證明越長大越粗厚。
然而在國外有一個特暴龍正模的重建骨架,估計是采用了論文上的地洞數(shù)據(jù)去重建的,一眼看上去不僅不自然,全身都錯的離譜,這不就好比一個大人裝了小孩的腿嗎,想想都可笑。
還有特暴龍正模那2節(jié)頸椎背椎跟霸王龍的對比,從尺寸上確實比霸王龍5027等一類的個體短小一些,例如第三節(jié)頸椎長65毫米對比霸王龍5027的第三節(jié)頸椎長100毫米等,所以按此一來,體長會更短一些,體型也小一些,但還不好說明它有多重,個人認為體重不僅看輪廓,還有更重要的是股骨周長等數(shù)據(jù),缺一不可,正模的頸椎背椎還要適當考慮有沒有缺損和變形,最好的辦法是要用現(xiàn)有的較完整的大個體的各項骨頭數(shù)據(jù)比對。如果說這些椎骨小于或者等于107/2這種10米級別的話,可以考慮是否屬于正模自己,畢竟除了頭骨之外,椎骨都太少太零碎,而且發(fā)現(xiàn)時不知道是否靠近頭骨,是否連接頭骨部分,如果不是的話,也不排除這些頸背椎是別的更小的個體,因為像這種發(fā)現(xiàn)的比較單一和零碎的化石都很容易被納入,誤認為同一個體。
縱觀那些擁有完整脊椎骨的特暴龍標本而言,本身就不細還很粗壯,恥骨也不算短,頭身比也屬于很正常的暴龍族特點。
只是有些骨架安裝的有問題而已,在恐龍沒有找到相關部位骨骼時,大個體套用小個體,不去綜合考慮是非常不準確的。
最后再補充一個,特暴龍腳爪的一些問題,以往很多人認為特暴龍的腳很短小,那是因為爪勾有缺損或者風化,還有外層靴、部分趾骨缺失等問題導致的,這就是為什么看到有一些骨架的腳有的長有的短,因為他們沒有進行還原,不像北美暴龍科骨架那樣一個個都重新安裝上去,通過這張年輕特暴龍的腳可看出長度比例還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