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玉明公開課】6.2 王維《鹿柴》|古典詩詞鑒賞

【劃重點:王維的五絕到紅樓夢,體現(xiàn)無常是美】美不依賴意義而存在,因為有美的存在,所以生命是有意味的。即使那些美已經(jīng)消失了,人還可以依賴對美的回憶,而使生命變得不那么枯萎和可厭。(20230413)
一、五絕的特點
反面案例:舉例:杜甫《八陣圖》“工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獙懳褰^很緊湊,壓縮濃度太高,會導致氣很悶。
得出:五絕還是要空靈一定,有那種象征意味,遐想空間。
正面例子:賈島《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元稹《行宮》: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二、《鹿柴》
鹿柴zhài:王維在終南山下的輞川別業(yè)(莊園)中的一個景點。

動態(tài)的聲音和光線。不聯(lián)系作者生平,這就是一首意境完整的詩,虛無縹緲。想象一下:
(不見人:山的曲折;人語響:霧氣比較大)——聽到人說話,而看不到人,聲音會縹緲——會不會覺得這個人生也很虛渺,沒有多少真實感?
(黃昏的光本身比較暗淡,透過樹林,照在青苔上)——若有若無,稍瞬即逝。微妙的動感。
如果聯(lián)系王維的禪宗

王維:字摩詰。
三、《鹿柴》禪宗的解說:
1.世界是五常的(ps: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色:代表萬物,感觀到的東西)
2.處在一種邊界中,在有中感受到無。
3.無常是美的意識。(王維的詩的特點,拓展到《紅樓夢》)
(聲音發(fā)出后立馬消失,當下的無常;光線也是,暗淡而閃爍著,很快消失。)
——總結:也就是處于一種:有和無的邊界,在“有”當中體會到無的虛無。

淺說:動靜結合,意更深。挑戰(zhàn)前人權威

四、【為什么五常是美?】
?
1.無常中感受到世界是變化的,沒有什么不能被推翻,唯有一個不能被推翻,那就是美!所以五常是美。
11:06
??
2.如果說美確實存在過,美不依賴于意義存在,即使美已經(jīng)消失,曾經(jīng)是美的,那么就不叫無聊的窩囊
12:32
??
美不依賴意義而存在,因為有美的存在,所以生命是有意味的。即使那些美已經(jīng)消失了,人還可以依賴對美的回憶,而使生命變得不那么枯萎和可厭。
13:10
??
生命常常窩囊,但如果是美的那就不窩囊。
13:40
?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