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強:如果《八角籠中》虧了,就去拍戲慢慢還賬
王寶強:如果《八角籠中》虧了,就去拍戲慢慢還賬
2015年《唐人街探案》上映,王寶強和陳思誠做客《魯豫有約》,談起對孩子的以后的打算。
王寶強說,如果孩子有想去少林寺的打算,他會尊重孩子,反正大師兄和師父都在呢。
其實那個時候,王寶強就已經(jīng)有了做導演的打算,也在籌劃自己的首部自導自演電影《大鬧天竺》。
天不遂人愿,《大鬧天竺》贏了票房,失了人心,還因該片獲得了電影人避之不及的金掃帚獎。
當王寶強再次拿起導筒的時候,沒有人再愿意投資。
短短幾年,時過境遷。

王寶強也公開表示,做《八角籠中》的錢,都是四處借來的,到后來實在沒錢,還是好兄弟陳思誠給托底完成的。
其實一個影片能夠全面展現(xiàn)出這個導演所秉持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觀。蘇木從最開始就想要拿冠軍,和王寶強從小就要拍電影一樣。
01、“我野心挺大的”
王寶強在采訪中,被主持人問有沒有野心?他說:
“我野心挺大的”。
王寶強的野心從他從影以來的成長就看的出來。傻根、瞎子阿炳、許三多、武癡封于修、樹先生等,他不斷在角色上挑戰(zhàn)自己。
當傻根成功之后,很多覺得農(nóng)村出身的王寶強也只能本色出演這樣的角色。結果呢,他跳出了角色和觀眾定義,成為一個真正的演員。
在《唐人街探案》中,他說的是廣譜,在《八角籠中》又說的四川話。
原本不用這么麻煩,把向騰輝定義為一個從北方去到大瀧山的人就可以??墒?,王寶強堅持說四川話。

電影呈現(xiàn)出來的,也讓人完全忘記了王寶強是一個河北邢臺農(nóng)村走出來的,并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農(nóng)家子弟。
這就是王寶強所謂的野心,他不愿意用任何借口,來給作品做減分的事情。
在拍《唐人街探案》的時候,王寶強是帶著腳踝骨折的傷來拍攝的。有時候,導演陳思誠說這一條過了,王寶強還要求再來一條。
“不能因為受傷找借口,給自己留下遺憾?!?/p>
就是這樣的要求,王寶強從群演一步步走成長為導演。
02、不拋棄 不放棄
因為六年前的一個承諾,他隱去名利,終成《八角籠中》。
在金掃帚的領獎臺上,王寶強做了最走心的發(fā)言:
其實我挺感謝金掃帚給了我這樣的機會,來向觀眾說聲對不起,這個事兒在我心里很久了,真的特別對不住觀眾。反正我欠觀眾一次,我相信通過自己未來的努力,不斷地學習,一定會成為大家心中比較合格的導演,也會成為一名比較合格的電影工作者。

他是真的熱愛表演,把觀眾當做衣食父母的。
換做其他人。觀眾花錢去看了電影,電影制作團隊賺了錢,至于口碑好壞,誰在乎。下一部繼續(xù)拍,接著賺錢了好了。
但是王寶強呢,他是從心里感覺過意不去,是真在意觀眾的。接著金掃帚這個平臺,他愿意為支持他的人說聲道歉,給一個承諾。
1984年出生的王寶強,8歲去少林寺學藝,一學就是6年。后來,他弟弟暑假去打工,卻意外死于事故。這件事讓王寶強決定下山,去北漂尋找自己的電影夢2003年因《天下無賊》中的傻根,王寶強才開始真正被大眾認識。

后來,他們村里很多大人后悔沒讓自己的孩子去少林寺,如果去了,也許能成為大明星。
王寶強卻不這樣認為:
我成名后,村里很多人說后悔沒讓自家孩子去少林寺,如果去了也能成名。我覺得還真不是。當時我和同齡的小伙伴商量好一起去少林寺,最后沒人去,就我去了。
就是這樣,我們總是在后悔自己錯過的東西,卻很少珍惜已經(jīng)擁有的??匆妱e人的風光,就開始憤憤不平,殊不知機會同樣垂青過我們,只是我們沒有用力去抓住而已。
王寶強一直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抓住了每一次機會,這才成就了今日的王寶強。
03、不忘初心
“其實找小演員的過程挺快樂的,感覺是在尋找從前的自己?!?/p>
已經(jīng)名利雙收的王寶強從未忘記過北漂的那些日子。因為初心,讓他在所有人不看好,拒絕投資的情況下,還要堅持6年,拍攝這部《八角籠中》。
人,總得找到讓自己堅持的東西。
如果我們做一件事能夠有王寶強如此決絕,大抵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一天晚上,村里又開始播放露天電影《少林寺》了。躺在柴火垛上老王家的二犟看的出神,有個種子也在心里萌芽:他要去少林寺。
多年之后,影壇有了王寶強。
“后來我就說砸鍋賣鐵,粉身碎骨,我也得拍這個戲,因為我覺得值得?!?/p>
他冒著傾家蕩產(chǎn)的風險做了一件自己認為值得的事情,也想到了如何去面對最壞的結果:
“那我就去拍戲慢慢還賬。”
幸而,不屈服命運的王寶強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