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北宋歷史的宦官:趙匡胤死后,他將趙光義推上皇位
在東漢、唐朝、明朝,宦官專權的問題比較嚴重,其實在北宋統(tǒng)治時期,宦官的權力也比較大,不僅可以干預朝政,甚至還以主將的身份領兵出征。在北宋初年,有一位宦官甚至改變了宋朝的歷史走向,他在宋太祖趙匡胤死后,違背宋皇后的旨意,將晉王趙光義推上了皇位,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話說開寶九年十月十九,趙匡胤與趙光義在宮中飲酒,第二天黎明時分,人們發(fā)現(xiàn)宋太祖死于萬歲殿中。于是,宋皇后派內侍都知王繼恩出宮,召貴州防御使趙德芳入宮。趙德芳是趙匡胤的第四子,宋皇后的意思很明顯,她想讓皇子趙德芳率先入宮,來繼承皇位??墒撬位屎鬀]有想到,這個宦官王繼恩居然違背了她的旨意。

王繼恩沒有去趙德芳的府邸,而是徑直來到了開封府,去召晉王趙光義。按照史書的說法,趙光義聞訊后非常驚訝,表示自己要到后堂與家人商議,結果很長時間沒有出來。王繼恩非常著急,催促道:“事久,將為他人有矣。”趙光義這才與王繼恩冒著雨雪進入宮中。宋皇后聽說王繼恩回來了,連忙問道:“德芳來耶?”
王繼恩答道:“晉王至矣!”當宋皇后看到趙光義后大驚失色,她意識到皇位的繼承人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只得說道:“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所謂“官家”是北宋時對皇帝的稱呼,也就是說宋皇后被迫承認趙光義是皇位的繼承人。趙光義哭著說道:“共保富貴,勿憂也。”第二天,趙光義正式繼承皇位,即宋太宗。

通過這段史料,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正是宦官王繼恩改變了北宋的歷史進程!那么,這個王繼恩到底是何許人也呢?據(jù)記載,王繼恩是陜州人,也就是現(xiàn)在的河南三門峽,他幼年時被張姓人家撫養(yǎng),取名德鈞,在后周時期凈身入宮。宋太祖在位時期,王繼恩請求認祖歸宗,宋太祖予以同意,并賜名繼恩。
在北宋初年,王繼恩受到了重用,一直做到內侍行首,還率領禁軍參與消滅南唐戰(zhàn)爭,被封為武德使。宋太宗即位后,王繼恩因擁戴之功更是受到重用,“自是寵遇莫比”,多次出任軍職,參加與遼國的戰(zhàn)爭。四川爆發(fā)李順領導的農民起義,宋太宗任命王繼恩為主帥,并且給與他很大的權力,“軍事委其制置,不從中覆”。

王繼恩平定起義后,手握重兵,駐守成都時十分驕縱,“專以宴飲為務”,“每出入,前后奏音樂”,“又令騎兵執(zhí)博局棋枰自隨,威振郡縣”。至道元年,宋太宗立第三子趙恒為皇太子。到了至道三年,宋太宗病重,王繼恩又想改變宋朝的歷史,他與參知政事李昌齡、殿前都指揮使李繼勛、知制誥胡旦等人勾結,打算立宋太宗的長子趙元佐為帝。
宰相呂端入宮,發(fā)現(xiàn)皇太子趙恒不在宋太宗身邊,趕緊傳遞消息,“令親密吏趣上入侍”。宋太宗死后,呂端知道王繼恩的陰謀,他欺騙了王繼恩,“使入書閤檢太宗先賜墨詔”,趁機將王繼恩鎖到了里面。然后,與群臣擁戴趙恒即位,即宋真宗。謀立失敗意味著王繼恩生命的終結,他后來死在均州。
參考資料:1.《宋史》;2.《續(xù)資治通鑒長編》